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在澤宇讀書會,俊峰也慢慢養成讀書並學以致用的好習慣,也許現在還看不到太大的變化。

但是請相信,保持好奇心,求知的過程一定會造就傳奇的人生。

讀完《達芬奇傳》,俊峰就被達芬奇傳奇的一生所觸動,俊峰也曾無數次問:究竟我們如何從凡人到天才實現這樣一個蛻變呢?

這個從小都被知道的“熟人”,應該被每一個人聽到、記住、看到,俊峰還將書中的內容講給父母和妹妹聽,哈哈。

然而,我們所知道的達芬奇是一位畫家,其中他的《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大家想必都耳熟能詳吧。

其實,達芬奇,他是一位偉大的博學者: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刨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成就。

達芬奇的一生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在這裡俊峰簡單總結3點。

01

用心堅持做好一件事

《蒙娜麗莎》他創作16年,雖然中間無數次走神、拖拖拉拉、去研究光學、研究人體解刨學、甚至畫出假想的飛機模型....

所有的這些看起來“不務正業”,才使得他能從不同角度完善畫作,引發很多人產生共鳴。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如果他只是每天窩在畫架旁,恐怕永遠不會有這麼高水平的作品。

但是,真正的堅持與自律,就源於心底永遠不放棄。

真正的堅持,就是你每天在做起,並且心中時刻銘記,堅定如初,繼續前行。

02

保持好奇心和孜孜不倦的探索

在達芬奇一生待完成的事項中,他寫到這樣一條:希望後人能驗證下啄木鳥的嘴是啥形狀?

不知道這個問題大家有沒有想過?反正俊峰是沒想過,你有過類似的疑問嗎?大多數人可能會說:想這幹嘛?這跟我們的生活又沒有半毛錢關係呀?

書中說,真正的發明是什麼?應該是對自然、對世界充滿無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才會有飛機的模型、科技的創新。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而達芬奇呢,一個好奇心,讓他一輩子在發光發熱,心流不斷。並非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有用,有時求知的過程就會讓你的人生多姿多彩。

保持好奇心和熱情,學海無涯,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俊峰相信會有奇蹟出現。

03

人的一生,有三件事必須風度翩翩:走路、騎馬、言談

當然這句話不是俊鋒說的,而是對達芬奇影響最深遠的人--阿爾貝蒂的一句話。

阿爾貝蒂在他的《論繪畫》中曾寫道:“一個人必須在三件事上做到風度翩翩,那就是走路、騎馬和言談,因為其中的每一樣都讓周圍人覺得美好。”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後來呢,列奧納多在這三件事上都無可挑剔。

簡單解釋下:

走路,體現人的精氣神,就是靚麗的著裝,輕盈的步伐、挺拔、優雅;

騎馬,戰場上凱旋的既視感,一種帥氣、擔當的美感;

言談,深層蘊含著“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大量的閱讀、大量的朗誦、大量的儲備,然後口吐蓮花的美好。

達芬奇喜歡色彩鮮豔的衣服,溫文爾雅,保持好奇心。

還有就是聽別人的故事成長自己。人不是因為知道而改變,是因為觸動而改變。

生命因為觸動底層生命力,而願意改變。

所以,不管是自己,還是未來教育孩子,都要培養好奇心,挖掘潛能,和對世界探索的慾望,踐行行走的力量,去用腳步丈量世界的美好。

一日充實,一日安眠;一生充實,含笑九泉。

04

年輕時唯有讀書,才是我們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的姿勢

俊峰一直認為:擁有持續的自律學習閱讀習慣,才是成功者的標配。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那些說“讀書無用論”的朋友,俊峰不知是抱著什麼心態?不是讀書沒有用,而是你讀了不會用。

年輕時,這種看似慢慢長期的讀書過程這件事情,其實是你在做讓自己走的最快的事情。

陸奇曾說:“20歲需要做讓你可以走的很快的事情,快速學,快速失敗。”

20多歲,習得什麼能力最重要?

陸奇認為有兩個:

第一,學習能力。在這個變化速度越來越快的世界裡,擁有學習和持續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在某個專業領域以及在企業內開發產品和業務的認知能力是基礎。

原因很簡單,因為創新,世界的變化速度越來越快。唯一的應對,是與它共跑甚至趕超。方法就是學習,要持續不斷地學習,讓自己不斷擁有更多更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更強的在企業內開發產品和業務的能力。

第二,交流能力。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中,隨著中國開始進入萬元美金社會、以及人工智能普及化的影響,中國人的財富狀態,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概括起來就是:人和人的連接,正在決定社會財富的創造、分配和轉移。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這就說明一個什麼問題呢?說明一個人的財富狀況,不僅取決於自己的能力,還取決於自己有什麼樣的人際連接能力。

劉潤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的財富基本盤,有兩個組成部分,第一,你自己的本事,第二,你和其他人連接的本事。而後者是前者的放大器。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交流能力,這是一個人與人之間愈發緊密聯結的世界,通過各種數字通訊服務與工具,社交網絡,人們能夠以文字、圖片和視頻,與更多人保持交流。

從長遠角度來看,一個人越擅長結識他人,表達自己,形成相互學習並共同完成某些理想的關係和友誼,對這個人就越好。

20多歲,要學會快速失敗,嘗試、反饋、改變。把自己的時間投資在更大的學習發展空間機會中,可能為未來創造更高的收入。

那陸奇的20多歲在幹什麼?

那就是讀書,以及繼續讀書。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17歲的陸奇埋頭狠狠啃了兩年書,考入復旦大學計算機專業。讀書期間,陸奇特別用功,他的同學們回憶說:

“他瘦瘦小小的身影,每天穿梭於教室和圖書館,夜裡圖書館熄燈,他才穿過農田,回到另一區的寢室。”

“他揹著大書包在校園裡穿梭,在林蔭小道反反覆覆揹著單詞。他是全年級最瘦的男生,但扛著全年級最大的書包。”

憑著超凡的努力,陸奇順利考入復旦的研究生。憑著讀研期間優異的成績,他畢業後留校任教。

勤奮的學習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帶給陸奇的遠不止一份穩定而又體面的工作,還包括更多的人生選項。

1989年,卡耐基梅隆大學教授克拉克到復旦交流講學,講學時間選在週末。不巧的是,當天天氣很不給力,暴雨傾盆,週末加壞天氣使得聽講座的學生寥寥無幾。

校方為了不讓教授尷尬,就安排週末留校的師生去聽講座,因為暴雨取消回家計劃的陸奇就是其中之一。

克拉克教授講完,讓在場師生提問,陸奇抓住這個機會,就接連向教授提了幾個專業問題。

克拉克聽完,立刻就對這個提問的復旦老師的學術水平刮目相看。講座過後,他還專門翻閱陸奇寫的論文,看過之後,克拉克就邀請陸奇去卡耐基梅隆大學讀博。

那年陸奇28歲,有點猶豫:“在大學當老師已經是很不錯的職業了。”

克拉克只回了一句:“你是鷹,不應該侷限在籠子裡。”

陸奇去了美國。

唯有讀書,才是普通人通過教育跨越階級,實現人生逆襲最正確姿勢

走入卡耐基梅隆大學這個更大的平臺,才有了陸奇對計算機科學更深入的研究與理解、才有了陸奇與李開復的相識以及後面的開掛人生。

59歲的陸奇還在試圖重構知識體系,20多歲怎能不學?

2016年陸奇在硅谷接受採訪時說:

“最近幾年我重新覺悟--你必須要重新學習,以前學的東西不光過時了,而且現在很多理論包括物理學都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所以你要從根本上重新構建知識、認識世界。”

舉個栗子,陸奇從微軟離職原因之一是練習倒騎自行車摔傷了腿,那輛車是他和同事改造的、反向騎行的自行車,騎車時人和身體反應全部是倒置,所以,要忘記過去學習到的全部經驗。

就連之前選擇加入YC,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學習,他說:我還希望我的工作不能只利用過往的經驗,而是要每天學習新的東西。不學新東西的話,就沒有什麼樂趣。

陸奇還說,尤其是這幾年觀察到人才市場裡一個非常重要的宏觀趨勢,整體的需求從原來的技能驅動型人才,越來越往知識和創新驅動人才轉移。

所以他認為,一個人能否快速學習,並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創造新的價值也變得愈發重要。

現在他仍舊保持著每天學習英語、閱讀計算機領域最前沿論文的習慣。

他說:“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軟件,今天的版本一定要比昨天的版本好,明天的版本一定要比今天的版本好。”

年近60歲,陸奇還試圖重構知識體系,20多歲的我們又怎麼能不學習不讀書呢?

讀書雖不能改變你的起點,但一定會改變你的終點,關注俊峰公眾號【goujunfeng1996】,俊峰在澤宇讀書會等你哦,和牛逼的人一起悄悄變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