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誌|我們的家園,我們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安慰一下10個小時未進食水的胃,再接再厲!

2月5日,武漢,晴

今天是立春的第二天,武漢的春來得更早一些,溫度一下子升上來了,坐在回駐地的車裡,陽光照在身上,心裡也暖洋洋的,一年之際在於春,這場戰役也到了關鍵時刻。

好久都沒這樣看看天空,今天天色很藍。羨慕目前大多數人的生活,在家裡,陪年邁的父母聊聊天,陪可愛的孩子做遊戲,把以前工作中遇到的臨床問題好好總結總結,再或者認認真真修改一下今年的國自然標書。

在離京千里之外的武漢,我已經習慣了目前的生活。到隔離病房上班,換防護服,查房,收病人,改醫囑,寫病例,6個小時就這樣過去。穿脫防護服已是小事一樁,感染防控的理念已深入工作和生活,有些護士姐妹已經開始用敷料來預防鼻樑上的壓瘡,大家都在默默地適應目前的生活,我們都很充實。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要去吃飯了,安慰一下這10個小時未進食水的胃,再接再厲!

文: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急診科醫生王軍紅

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每一位醫務人員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

2月5日,武漢,晴

今天和同濟醫院內分泌科的護士長在隔離病房相見了。幾年前我們曾在糖尿病護理年會的學術交流活動中有所交集,沒想到我們的重逢竟是在這裡。我們都穿著防護服,帶著口罩、帽子,只能透過護目鏡,傳遞對彼此的牽掛。

看著牆上的排班單,她指著一個個名字對我說:這是我們的護士,特別能幹的一個丫頭。這是我曾經帶過的一個護士。你們真好,來幫助我們。

我回:同濟的老師們最辛苦。

我問:咱們內分泌科的護士都好嗎?

她說:現在無論年齡,除了身體不好的,都在醫院門診、感染病房等需要的崗位上工作。有個新娘子推遲了婚禮,還有個哺乳期的媽媽給小寶寶

斷了奶,重返工作崗位。

說著說著,她的眼眶慢慢溼潤了,我有些不忍心看她的眼,趕緊把目光轉向了遠處。說了幾句話後,她回病房繼續工作,我回到休息室。在休息室的一個角落裡,看著一個個正在換隔離服的年輕面龐,11天了,在武漢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我沒忍住第一次流眼淚了,還好戴著大大的帽子,否則一定會被“圍觀”。

在這裡的每一位醫務人員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疫情之下,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為了我們的家園,我們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北京又下雪了,讓我們一起靜待春暖花開。

文: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內分泌科護士長張文慧

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姝姐上了一個“24小時--白連夜班”

2月6日 武漢 小雨

昨天還是豔陽高照,今天就是小雨淅淅、春雨沙沙,這是萬物復甦的景象,彷彿預示著我們即將戰勝這場疫情。“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此時,我想到了姝姐——北醫三院急診科李姝醫生,那個像春雨一樣溫潤著妹妹們心靈的大姐姐,細心呵護治療患者的好醫生。

姝姐是北醫三院第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員,到達武漢後,一邊進行著自身的感控培訓,一邊參與危重症新病區的改建工作。同濟醫院的醫療設備與我們有很大的不同,她專門找來現有呼吸機的說明書,一邊學習一邊手把手地教我們,好像是一直在武漢工作的醫務人員一樣。

啟用危重症新病房的第一天,姝姐上了一個“24小時--白連夜班”。第一位來診的是個危重患者,姝姐主動請纓:“來,我收這個病人。”時鐘很快到了凌晨3點,到了該下班的時間,姝姐還在寫病歷,她說汙染區的護士還沒換好衣服,等她們出來,我再結束工作,我們一起離開。而這一等又是一個小時……下午15點到21點又輪到北醫三院隊員們上崗了,她再次主動請纓參加工作,我有些擔心她的身體會吃不消,本想勸阻一下,誰知她微微一笑說:“你姝姐有啥不行的!”。直到22點

30,姝姐才從隔離病房出來,口罩和眼罩已經壓紅了鼻樑,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了,可她仍是面帶著微笑,說的少做的多,面對大家永遠面帶微笑,靜女其姝,說的就是姝姐吧!

文: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呼吸科護士李娜

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战疫日志|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文字:國家援鄂醫療隊員、北醫三院

審核:陳會揚 閆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