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記5個戴口罩的要點,沒做到等於白戴

謹記5個戴口罩的要點,沒做到等於白戴

哈羅小可愛們好呀,這裡是 ZZ,今天是一月的讀者 Q&A 問答時間~

我們把前段時間大家提出的護膚問題、健康問題,再加上昨天留言中大家對佩戴口罩的疑問整理了一下,大致有這些內容:

  • 護膚問題:輕度紅血絲能不能用家用美容儀?怎麼區分物理防曬還是化學防曬?膚色不均、皮膚暗沉怎麼辦;

  • 健康問題:吃藍莓對眼睛有沒有好處?「發物」到底有哪些?成年人還能不能豐胸;

  • 佩戴口罩相關問題:怎麼區分正反?多久更換一次?注意事項?KN95 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的防護力差異?口罩有呼吸閥和沒呼吸閥的差異。

吶,咱們就開始吧!

谨记5个戴口罩的要点,没做到等于白戴

護膚問題

輕度的紅血絲可以使用家用美容儀嗎?

部分美容儀可以。不過具體是哪些需要根據使用的美容儀類型,以及該美容儀說明書中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而定。

紅血絲的成因跟角質層受損、皮下毛細血管擴張等有關。

對於一些作用原理上會造成角質層、表皮層甚至真皮層受損,或是通過升溫能促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的家用美容儀,比如洗臉儀、射頻美容儀等等,會有加重紅血絲的風險,不是很適合使用。而其他一些在作用原理上不會造成皮膚損傷的家用美容儀,比如紅藍光、微電流美容儀等,可以按照說明書上是否建議使用來進行操作。如果裡面沒有明確指出皮膚紅血絲不能使用該美容儀的話,是

可以嘗試使用的。 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也要多加注意和觀察自己的皮膚狀況,如果出現紅血絲加重就要立即停止了。

怎麼區分防曬霜是物理防曬還是化學防曬?

可以根據成分表中的防曬劑類型來判斷:

  • 物理防曬:常添加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氧化鋅 (Zinc Oxide) 物理防曬劑;

  • 化學防曬:目前除二氧化鈦和氧化鋅以外的其他防曬劑,都是化學防曬劑。常添加的比如奧克利林、胡莫柳酯、阿伏苯宗等化學防曬成分。

如果防曬霜中僅僅含有物理防曬劑的話,它就是物理防曬霜。 如果防曬中

僅含有化學防曬劑的話,它就是化學防曬霜。 還有一種情況是物理、化學防曬劑兼而有之,那就屬於物理 + 化學防曬霜了。膚色不均勻、暗沉可以通過什麼方法解決?

護膚品和醫美都有方法來改善此類問題,一般來說醫美見效更快。

如果只想通過護膚品改善膚色不均勻和暗沉的話,可以使用美白類和角質剝脫類產品。 使用美白產品,能通過減少黑色素、抑制酪氨酸酶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皮膚變白,常見的美白成分有煙酰胺、熊果苷、377 等。 而角質剝脫類產品,比如水楊酸、果酸、杏仁酸,可以去除老化角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亮膚色。 如果不僅限於使用護膚品的話,還可以通過正規的醫美手段來解決問題。像果酸煥膚、水光針、光子嫩膚等都能起到提亮膚色和一定的美白效果,也比使用護膚品的效果更好。 但一定要選擇

正規醫美機構,諮詢醫生,根據自己的皮膚狀態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美項目。

健康問題

吃藍莓對眼睛有好處嗎?

會有好處,但可能不像你們想象的那樣是非常直接、顯著的好處。 「吃藍莓對眼睛有好處」的說法跟藍莓中富含花青素有關。大體上每 100g 藍莓中約含有 245-487mg 的花青素,屬於花青素含量較高的水果。

在 2019 年的一篇《Recent Research o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Blueberries and Their Anthocyanins》的綜述中 [1] 總結了一些藍莓以及它所富含的花青素對眼健康的研究結果。

一些研究顯示,較長時間一定量的花青素攝入對視覺適應能力的改善、近視受試者眼疲勞的減輕、青光眼的治療、眼壓的減輕等等有一定的益處。 但同時也有一些研究表示攝入花青素與緩解這些眼健康問題之間沒有太大的相關性

。 所以總的來說,吃藍莓可能會給眼睛帶來一些好處,但沒必要為了這些可能帶來的益處,非要讓自己吃藍莓甚至吃很多藍莓。像桑葚、葡萄也屬於花青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大家就按自己平時的喜好來就好了。 而且,出現眼部健康問題,一定要先及時就醫,不要只想著靠自己「吃什麼」來解決問題,從而延誤病情。長痘或身上有傷口, 民間說法是「發物」不能吃, 到底「發物」有哪些?

「發物」是中醫飲食禁忌裡面的一種說法。但是在現代醫學中並沒有類似的禁忌。比如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上就曾發表過文章 [2],其中提到「從現代科學的層面上來講,不認為存在『發物 』這個說法」。

在《中醫飲食營養學》中,發物是指能使舊疾復發、新病增重的食物。

包括腥羶、辛辣食物和一些特殊的食物,覆蓋面非常廣:

  • 各種海魚、無鱗魚、蝦蟹貝等海產品;

  • 羊肉、鵝肉、狗肉等肉類;

  • 雞頭、鴨頭、豬頭、驢頭肉等;

  • 香辛料及有辛辣感的蔬菜,以及蕎麥豆芽苜蓿等。

但上述釋義和範圍也只是一家之談,目前對於「發物」的定義及概念、是如何加重疾病的、其作用疾病的範圍、發物指代的食物種類,還尚無統一看法[3]。從現代醫學的臨床角度來說,「忌口」更多討論的是「有無過敏史及藥物衝突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某種食物你之前吃沒有不良反應,那麼不管是長痘還是有傷口,都可以繼續食用。不靠手術,成年人還能不能豐胸了?

如果真的想讓胸從「體積上變大」,理論上有兩方面可以做到:

  • 增加脂肪;

  • 增加肌肉。

脂肪方面,乳房主要是由乳腺和脂肪組成,胸的大小多數是由脂肪的體積大小決定的,讓自己胖起來胸自然就跟著大了。

有同學說只想胖胸而其他地方不長肉,那 ZZ 只能說咱還是別幻想這事兒發生在自己身上比較現實...

肌肉方面,我們的胸肌為胸部起到一個支撐的作用。所以針對性的胸部運動可以鍛鍊肌肉,讓這種支撐力變強,雖然乳房本身沒有變大,但是胸圍會增加,視覺上也會更挺但需要注意,有些同學並不是真的胸小,而是被錯誤的內衣尺碼騙了。 本來是 70D,結果穿了 80B 以為自己的胸很小。或者是尺碼不合適,出現

內衣壓胸的問題,視覺上顯的胸小。這些類似的問題通過挑個合適的內衣可能就解決了,你本來就有胸~但如果你不想運動,想要靠按摩、吃木瓜或者豬蹄、用豐胸精油啥的,還是省省吧,它們不行奧!

佩戴口罩相關問題

疫情期間,佩戴口罩是做好防護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不同的情況下關於佩戴時長、更換頻率、口罩種類的選擇、判斷和處理方法都會有所不同。

所以這裡只是說一下,現階段我們普通民眾日常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項

怎麼區分口罩的正反面?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有的是內外不同色的,有的是內外同色的。

如果是內外不同色的口罩,使用時應深色一面朝外,淺色一面朝內,金屬條朝上。 如果是內外同色的口罩,因廠家工藝不同,還是建議

以包裝說明為準,也可以看 LOGO,LOGO 一般朝外。 而醫用防護口罩、KN95 口罩則有很明顯的正反。通常按照有文字的一側朝外,無文字的一側朝內就好了。戴口罩多久更換一次?

如果口罩出現破損或被汙染,應該在第一時間更換。

如果沒有被汙染,只是為了在普通公共場合,而不是醫療場合中起到防護作用的話:

  • 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接觸面部口鼻再摘下 = 一次」,用完即棄

  • 醫用外科口罩:每隔 2~4 小時更換一次,若口罩內側溼潤或被汙染,應第一時間更換;

  • KN95/醫用防護口罩:一般當口罩破損、髒汙或者出現呼吸阻力明顯變大的時候,需要更換一隻新的口罩。如出現鼻夾損壞、頭帶變鬆、口罩變形/有異味等情況,也需要及時更換」。

戴口罩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除了上面提到的正反面、更換頻率以外,戴口罩需要注意:

  • 先洗乾淨手再戴口罩,儘量避免用手接觸口罩內側;

  • 不要戴錯正反,也不要兩面輪流戴;

  • 要把金屬條儘量壓緊,保證口罩對口鼻的密封性;

  • 口罩不用時,先清潔雙手再摘下,將接觸口鼻的一面向內摺好,存放在清潔、乾燥、遠離任何可能汙染的地方(如清潔的自封袋中)。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種口罩,市面上還有棉布口罩、紙口罩、活性碳口罩、海綿口罩

(很火的明星同款口罩) 等, 但它們的緻密性較差,一般也常無細菌等微生物過濾效率的要求/沒有過濾層,不能有效阻隔細菌和病毒。

不過,如果買不到外科口罩/KN95口罩的話,先把手邊有的戴上,這也比什麼口罩都不戴要來得好。

謹記5個戴口罩的要點,沒做到等於白戴

醫用外科口罩和 N95/KN95 口罩的防護力差別大嗎?

正確佩戴時,二者對於呼吸道疾病的防護力沒有顯著差異。

尤其對於我們普通人現在也就是短時間出門做基本的個人防護的話,醫用外科口罩是足夠的。

2019 年發表在 JAMA 上 的一項隨機臨床試驗 [4] ,在 2011-2016 年期間於美國 7 個醫療中心的 137 個門診研究地點,針對醫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對於呼吸道疾病的防護能力差異進行了研究。

研究最終得出了「在參與試驗的門診醫療保健人員中,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和 N95 口罩在實驗室確診流感的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的結論。

普通人日常使用,兩種口罩的防護力都是足夠的,戴口罩、並正確佩戴更為重要。

KN95 口罩有呼吸閥和沒有呼吸閥對於防護有差異嗎?

對於普通人日常使用,差異不大。

現在大家的使用場景基本是

短時間出門時的個人防護,前面也說了這種條件下醫用外科口罩的防護能力已經足夠了。 而日常常見的「呼吸閥」一般指的是「呼氣閥」,是單向向外的。即當你吸氣的時候呼吸閥是關閉的。而呼氣的時候打開,排出你呼出的溼熱氣體。 所以在呼吸閥沒有損壞的情況下,無論是否有呼吸閥都能充分起到保護作用。

而美國疾控中心 (CDC) 在關於「非典」防控佩戴口罩的介紹中也提到,對於醫護人員,佩戴帶有呼吸閥的 N95 口罩一般也是沒問題的 (當然也有例外,但這個例外是普通人不會碰到的)。

但如果不能確認自己的健康狀況,或出現發熱、咳嗽、乏力等症狀時,還是建議戴無呼吸閥口罩。 最後,戴口罩只是預防的方法之一,戴口罩、正確戴口罩是一方面,還需多加註意日常防護和個人衛生

  • 儘量避免去人流密集或者醫院等傳染可能性高的區域;

  • 避免接觸野味;

  • 開窗通風

  • 特殊時期,公共場合還是儘量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的交談吧;

  • 餐前便後、外出歸家要認真洗手、勤洗手

對於正確洗手的方法,文末參考資料 [5] 中有疾控中心專業人士的方法教學,大家可以去康康~

谨记5个戴口罩的要点,没做到等于白戴

參考內容

[1]. Kalt W., Cassidy A. et al., Adv Nutr., 2019(00):1

[2]. 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0229/c21471-28156944.html

[3]. 黃丹卉, 《中醫飲食禁忌中「發物」的文獻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9

[4]. Radonovich L. J., Simberkoff M. S. et al., JAMA. 2019(9):824

[5]. https://m.weibo.cn/detail/4463152097691726

戳一戳讓朋友們知道這些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