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衛星都“穿金戴銀”,表面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人類開啟太空時代還不到一個世紀時間,但在太空探索方面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類不但發射了眾多人造地球衛星,更好的為我們的生活服務,還實現了登陸月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等壯舉,太空事業是對人類未來影響最大的戰略性領域之一。

為啥衛星都“穿金戴銀”,表面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但是,熟悉人造地球衛星或者各種太空探測器照片的朋友,往往會發現這些即將前往太空的精密儀器在表面上都覆蓋了一層金色或者銀色的材料,它們是如此金貴,這很自然讓人們想到衛星表面覆蓋的是一層金箔或者銀箔。

難道衛星上面都穿金戴銀了嗎?今天我們就來對這個問題做一下解釋。

為啥衛星都“穿金戴銀”,表面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可以提前告訴大家答案,衛星表面的那一層金色或銀色的東西,並不是金銀,而是一種特殊的多層隔離裝置。這種裝置是用多種薄片製成的保溫層,通常由聚酰亞胺或者是聚酯層組成,上面再覆蓋一層單層的鋁化聚酰亞胺。這種聚酰亞胺通常是金黃色的,這就像在衛星表面鍍上了一層金子一樣。隨著這種技術的發展,其他的配方也隨之問世,後來才出現了銀色的聚酰亞胺,甚至是黑色的。

那麼,這種材料到底有什麼特殊之處呢?

為啥衛星都“穿金戴銀”,表面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識是,宇宙空間的溫度變化極大。在極端條件下,外太空的極限溫度是-270.4攝氏度,接近於人類熱力學的絕對零度。但是在太陽的照射下,航天器的溫度又可以迅速上升到一百多攝氏度。如此巨大的溫差需要人類對航天器採取特殊的保護措施,保護衛星在太空中既不會太熱,也不會太冷。

我們上文提到的多層隔離層,就是起到的這種效果,能夠隔離外太空的輻射,維持航天器內部溫度的相對穩定。這種材料表面上之所以皺皺巴巴的,就是為了增強其對輻射的反射能力。此外,它還是航天器面對太空塵埃和太空垃圾的第一道防線。

為啥衛星都“穿金戴銀”,表面不是金色就是銀色?

這種材料最早是美國人發明的。蘇聯和中國當年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時候並沒有採用這種材料,而是選擇了使用一種特殊的鋁合金,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就是採用的這種設計。

現如今,這種多層隔離層也被用在急救毯等方面,用來在自然災害中急救,或者給跑完馬拉松之後的隊員保持體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