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飛上天空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浩瀚的星空存在著許許多多人類尚未探索的奧秘。在2003年時,美國一架航天飛機成功發射,而在這架飛機之上,居然還有15個特殊的“乘客”。它們究竟是什麼?其命運又會怎樣?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陸月球,為人類航空史揭開了新的一頁。如此壯舉,給人類的航空領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信心,繼而令更多的航空器應運而生。

1981年4月12日,美國第一架航天飛機正式服役,它便是大型三角翼飛機哥倫比亞號。哥倫比亞號是凝結了當時美國最高科技的產物,其長度為18米,可裝載約36噸的貨物,其總重量約等於2000噸。當日,卡那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機場聚集了數百萬民眾,一起目睹了哥倫比亞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人類航天科技極速發展的序幕。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2001年時,哥倫比亞號再次進入了航空準備階段,卻因為故障的問題未能排除,只能延時到2003年1月16號發射。此次哥倫比亞號的升空,可謂是肩負重任,其內部共搭載了6個國家學生設計的實驗項目。

福勒中學是一座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福勒市的公立高中,其所設專業包括法學、工學、教育學、理學以及文學等。作為一座重視教育的學校,福勒中學緊緊抓住了哥倫比亞號升空的機會,參與了一項送動物到太空的實驗。該實驗以考察螞蟻在太空狀態為主,根據其打洞狀況探究螞蟻的生物習性。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為了能夠便於觀察螞蟻,福勒中學的學生們特意採用了凝膠蟻巢。凝膠蟻巢的優點相當明顯,首先它是一種無汙染的物質,不會產生揮發性,對螞蟻及飛行員的健康毫無影響。其次,凝膠蟻巢照比沙土更具彈性,即使在太空低壓的環境下,也不至於被徹底壓塌。再次,凝膠蟻巢的透明度極高,飛行員可以直接對螞蟻的打洞狀況進行觀察。最後,凝膠蟻巢內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營養物質,足夠在飛行階段供養螞蟻的生存所需。

福勒中學的凝膠蟻巢被固定在哥倫比亞號之上,便隨著其升入了太空。航天員們的實驗非常順利,在16天的飛行過程中,他們每日觀察螞蟻的活動情況,並對其進行錄影及攝像,再通過數據傳輸發送給地面的接收裝置。以上重要的實驗數據,都會被上傳到一個固定網站上,學生們可以隨意下載研究。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可是科學探索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撮而就的,一個極其不幸的消息突然傳來,哥倫比亞號在返航的時候突然爆炸解體,成為了空難史上一幕痛心的悲劇。美國宇航局在調查事故原因後,對外界公佈了一份報告,報告中稱:哥倫比亞號飛機在飛行之時,曾經被三塊泡沫材料連續擊中,導致外部燃料箱和支架區域脫落,繼而令超高溫空氣灌入飛機內部,引發了內部的連鎖爆炸。

哥倫比亞號解體的消息,令全美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飛機上的飛行員們全部遇難,連同其上的所有實驗材料一同被毀,包括螞蟻凝膠蟻巢中的螞蟻們。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飛行員們的獻身,令福勒中學的學生們痛心不已,為了更好的紀念這些英雄,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實驗數據之中。學生們通過觀看諸多錄像與照片發現,螞蟻在太空中的反應出乎他們的預料。在此之前,他們一直認為,飛機進入太空之後,隨著氣壓的降低以及重力的減弱,螞蟻們會被嚇得不敢動彈,更難以挖掘各類洞穴。

可是這種想法卻被證明是錯誤的,錄像顯示螞蟻們進入太空之後,明顯有躁動不安的感覺,它們爬上爬下近乎瘋狂,一段時間之後,它們便開始拼命打洞,只一會的工夫,一大塊凝膠蟻巢便千瘡百孔,密密麻麻地佈滿了各種孔洞。不過學生們還是敏銳地注意到,雖然螞蟻們挖洞的速率很快,卻沒有明顯的規律,完全是亂挖一通,彷彿要將實驗儀器挖穿一般。

哥倫比亞號墜毀,它有“不可思議”的螞蟻實驗,實驗結果成了絕響

太空螞蟻實驗很成功,可是所有人都高興不起來,因為他們都知道,如此一項成功的實驗,是凝結著航天員心血的結晶。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不少人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是因為有了他們,人類探索的步伐才會不斷前進,而我們作為後人,所要做的,就是踏著他們的腳印繼續走下去,直至揭開更多的宇宙奧秘。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