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冬已至,國內農藥企業在2020年如何艱難求存?看看這幾家農藥公司是怎麼做的吧

農信傳媒

2020年開頭,就遇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整個國家,包括農藥行業,都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當然面對寒冬,國內企業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關於目前農化行業寒冬的說法最近又常常被提起,其實關於農化行業寒冬的觀點並不是剛提出來,早在2017年就屢屢被提及,起因是2016年全球農化行業大環境低迷,首先以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巴斯夫,先正達為首的全球六大農化巨頭業績的整體下滑,經歷互相整合及收購。而後國內又出現環保限產,以及供給側改革帶來的農化行業陣痛。

2019年經歷了年初響水爆炸後停產限產,而後年底原藥價格一路下跌,無論是原藥企業,貿易公司,抑或是製劑企業都如履薄冰,2019年為農化行業十年來最差的一年又被屢屢提及。

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開頭,就遇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整個國家,包括農藥行業,都在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當然面對

寒冬,國內企業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 深挖國外市場型:

以潤豐為例,按照跨國公司的推廣模式,自主登記。

組織當地人員地推,和國內的做法一樣解決農民和客戶的問題,登記優勢產品。該思路適合長久發展,但對前期市場的選擇和產品定位需要準確,以及大量的投入。國內也有自主登記失敗的案例。

2. 雙劍合璧型

2019年農化行業最大的變化莫過於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大企業間的兼併重組是廣大‘吃瓜群眾’們最關心的內容之一:

凛冬已至,国内农药企业在2020年如何艰难求存?看看这几家农药公司是怎么做的吧

巨頭間的產業聯合打造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優勢互補,大大提高市場競爭力。

3. 產業升級型

以廣安利爾為例,廣安利爾於12月發佈公告,利爾停產併線三個月,用於提升草銨膦原藥等主要產品的生產工藝,並順利實現與甲基二氯化磷項目的併線。

利爾2019年實現營收41.64億元,同比上漲3.40%,但同期淨利潤為3.11億元,同比大幅下滑46.14%。2019年上半年利爾化短期借款高達5.50億元,佔總資產比重為7.83%,同比上一年同期1.84億元的短期借款,大幅上漲198.91%。

西南證券分析師提出:2019年草銨膦原藥價格呈現下滑態勢,主要是因為利爾等企業產能擴張,供給增加,以及市場相對飽和,下游製劑庫存尚需消化。

對草銨膦的產業進行升級,則是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應對策略。

4. 專利創新型

專利創新當屬網紅除草劑公司‘清原農冠’。據世界農化網報道,清原農冠2018年上市了環吡氟草酮、雙唑草酮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活性成分,並計劃在未來5年上市6個全新的專利化合物,屆時清原將擁有 10個商業化創新除草劑化合物,將成為新世紀商業化創新除草劑化合物最多的企業。

這些新活性成分涵蓋大豆、小麥、水稻、玉米等多種作物,不僅有苗後除草劑,還有滅生性和封閉性除草劑。

清原農冠打破了國內主要以非專利產品銷售為主的市場定式,將精力集中在動輒需要十多年研發的專利產品上。去規避市場競爭並開闢新的道路。磊子認為清原農冠的出現並非偶然,而是我國農藥產業進行改革升級的必然結果。

5. 醉心作物解決方案型

主要是製劑企業, 避免同質化競爭,保證自己產品質量的情況下,組建專業的市場和研發團隊對國內植保問題做最詳細的研究,用少量,優質的產品建立最優質的作物解決方案。以專業的方案和高效的產品佔領中高端市場,天津漢邦就是很好的例子。

結論

凛冬已至,国内农药企业在2020年如何艰难求存?看看这几家农药公司是怎么做的吧

2019年及未來數年,是寒冬嗎?是,但是也是黎明前的黑暗,傳統農藥銷售和生產模式很能難存活下去。但與其埋怨,不如思變。

農化產業的關停大多是不合規企業,對於合規合法的企業迎來的是最好的機會。

登記價格的提升也有效的遏制了提交無效登記的數量,提高了登記的利用率及本身附帶的品牌價值。磊子對於寒冬過後的農化行業還是很樂觀的,清本溯源,大道至簡。當銷售模式,登記以及產品研發迴歸到最簡單最高效的情況下,才能證明農化行業迴歸了正常的良性發展。

農化產業,究其本質,是為了提高作物產量,其最直接和最大的受益者和使用者是農民。而不應該是工廠或者貿易商。無論是什麼無人機噴藥,納米農藥或者是生物肥料,水肥一體化技術,作者認為,不管是黑貓白貓,能幫農民解決切實問題就是好貓。能認清局勢,就能更好的生存下來。

本文節選自公眾號“磊子侃農藥”《2019,農化行業

寒冬?》一文,農藥市場信息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