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牛場的呼救聲!42%的牛場在2月10日-20日將出現飼料供應困難

我國自2019年12月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自武漢向全國蔓延,且傳至全球23個國家。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將中國人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國31個省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預案,主要措施是取隔離、排查、及時診斷和積極治療等綜合措施。為了有效隔離,各地採取封城、封區、封鎮等措施試圖阻止傳染源擴散和疫情傳播,雖然取得階段性成果,但至今疫情仍在持續攀升,形勢極其嚴峻。

封鎖、隔離和限制移動給養殖業等特殊行業帶來嚴重影響。為此,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0年1月2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移動控制要按照“一斷三不斷”的原則推動,並明確指出:農村封村封路,部分養殖戶的豬雞鴨鵝等產品運不出去,所需的飼料、疫苗藥物等生產資料運不進來,這樣“一刀切”的做法,違背了“一斷三不斷”的原則。為確保“菜籃子”產品市場供應和農業生產穩定發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和公安部辦公廳於1月30日聯合發佈通知,就嚴格執行“綠色通道”制度、保障“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制定了相關原則。2月1日,交通運輸部關布緊急通知,強調各省要嚴格落實“一斷三不斷”的要求,堅決阻斷病毒傳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網絡不斷、應急運輸通道不斷、必要的群眾生產生活物質的運輸通道不斷。

封鎖和移動控制的強制實施已10余天,且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各養殖場的情況如何?還將會面臨怎樣的挑戰?

鑑於此,本體系疾病研究室崗位專家聯合遺傳育種研究室張楊崗位專家及其團隊成員於2月1日對全國43個養殖場進行電話調研,現總結如下。


一、調查對象

電話調查了全國12個省中38個養殖企業的飼養情況(其中湖北省內22個,省外16個),包括29個肉牛場、7個奶牛場、2個水牛場和1個科技服務公司,其中一家企業有肉牛場和奶牛場。調查對象中,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8個(湖北省1個和省外7個)。調研內容主要涉及人間疫情發生以來採取的移動限制等防控措施對養殖企業生產的影響,包括飼料調運、產品銷售、日常生產管理、牛病防控等,突發疾病的處理,目前的解決方案和預計面臨的困難等。


二、調查結果

(一)人間疫情導致飼料供給受阻

調查結果發現,由於各地方道路運輸受阻導致許多養殖場的飼料供應受到影響。整體說來,34%的場目前面臨著斷草或斷料的困難,42%的場在未來10-20天內(2月10日-20日)將出現飼料供應困難,24%的場在未來20-50天內將出現飼料供應困難(圖1)。

以湖北省最為嚴重。湖北省所調查的22個養殖單位,77%的企業存在飼料供給困難,其中,45%(10/22)的養殖單位目前存在缺草缺料問題;32%(7/22)養殖單位在未來10-20天內(2月10日-20日)會出現飼料困難;另23%擔心20-50天后將存在飼料困難。由於各養殖場戶只對春節正常假期作了飼料儲備,假期意外延長即將導致動物面臨斷糧的威脅。

以湖北省為例,飼料供應受阻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鄉鎮所有路口用土或石塊阻斷,甚至用鐵架焊死,無法通行,佔34.2%(13/38);二是可以通行,但不允許卸貨,佔2.6%(1/38);三是可以通行,但供應商無貨或飼料運價過高,佔10.5%(4/38)。

湖北省之外的情況相對樂觀,16個養殖場中,僅19%(3/16)場目前面臨飼料供應困難;但56%(9/16)場10-20天內(2月10日-20日)會出現飼料困難;25%(4/16)場目前沒有飼料供應困難,但在將來20-50天內可能面臨飼養問題。

來自牛場的呼救聲!42%的牛場在2月10日-20日將出現飼料供應困難

另外,根據調查的結果推測,延長隔離封鎖時間將進一步導致飼料生產供應和運輸困難,局部飼料成本增加,養殖企業生產成本,養殖利潤減少;導致飼料加工和養殖企業同時陷入困境。


(二)人間疫情導致加工和產品銷售受阻

受到運輸受阻和人員隔離的影響,相應農產品的日常流通受到嚴重限制。其中,以鮮奶的供應損失最為明顯。除了交通運輸受阻外,由於隔離和移動限制期延長導致乳品加工企業無法復工,大量鮮奶無法處理,只能倒掉,每個奶牛場倒掉鮮奶日均以數噸計。這不但給奶企帶來嚴重經濟損失,同時將帶來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隨著氣溫回升,嚴重環境汙染問題將日益突出。能自行噴粉的奶牛場只有少數,而且也只能暫時避免鮮奶滯銷帶來損失。長期影響包括奶價下降嚴重,奶牛場無回頭款,流動資金短缺,無錢購買飼料等,難以維持經營。

對於肉牛企業,因為封鎖導致屠宰場停工,肉牛有價無市。承受肉牛沒有吃、不能殺、不能賣的三重壓力。即使有些地方飼料能運進去,但價格增高;同時和奶牛場相似,肉牛場沒有回頭錢,流動資金短缺,無錢購買飼料等,難以維持經營。


(三)人間疫情導致生產和管理風險

由於隔離封鎖或移動控制,養殖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不能回場,出現管理混亂,生產、繁育和防疫計劃無法實施;而且一旦出現突發情況,各養殖場在管理人員不在場情況下,很難有效地組織應對,因此,潛在損失和風險很大。


(四)發生次生動物疫情的風險

1. 防疫計劃不能實施,具有發生重大疫情的風險

由於養殖場管理人員和員工不能返場復工,防疫計劃可能不能正常實施。如儘管各個養牛場/企業的防疫計劃有差異,但口蹄疫為強制免疫病種,一般2-3月份間養牛場要實施口蹄疫加強免疫。不能正常實施該防疫計劃具有發生口蹄疫的風險。

2、飼料營養缺乏致牛體抵抗力差,可能導致疾病和疫情

動物斷糧斷草或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可導致抵抗力降低,具有發生疾病和疫情的風險。同時,因為交通受阻,獸藥、疫苗等生產資料運輸地域間受限,一旦出現疾病情況,無法及時和合理處理。除口蹄疫外,目前威脅最大的重大重要病種還包括布魯氏菌病和結核病等人畜共患病。常見病種包括牛呼吸疾病綜合徵和犢牛腹瀉綜合徵。對於湖北省等南方地區,3-4月份是夏季流行傳染病牛流行熱的疫苗接種時期。此外,牛長期營養不良會導致動物發生代謝疾病,如產後癱瘓、肢蹄病、乳腺炎等,影響生產。


三、牛場建議

(一)做好養殖場的人間“新冠”的有效防疫

嚴格按歸照各地衛健委的要求,做好返回員工的居家隔離,建議養殖場進行員工的體溫監測,確保員工健康復工。


(二)積極與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溝能,爭取“綠色通道”通行

以上級部省級文件為依託,按照“一斷三不斷”原則,與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與交通運輸部門耐心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明當前養殖場缺料缺草的嚴重性,提前報備飼料、獸藥、疫苗和生產物質的購買計劃和購買途徑,充分利用交通運輸部門等上級部門提供的應急運輸電話,爭取“綠色通道”通行。

目前相關的部省級以上文件有:

1.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三部門《關於確保“菜籃子”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秩序的緊急通知》(農牧辦〔2020〕7號),2020年1月30日發佈效。

2.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進一步優化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發〔2019〕99號),2019年7月18日發佈。


(三)抓好牛病防治,嚴防動物疫情爆發

在堅決實施人間“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做好牛病防控工作。

1. 切實做好春季防疫工作

儘快做好人員安排,切實做好春季防疫,尤其是口蹄疫疫苗的接種。

2. 加強巡場

充分安排好目前在場員工的工作,保障生產秩序。加強巡場,儘早發現夜間產犢、體弱和發病牛隻,及時進行護理、隔離和治療,減少發病和死亡。如有突發病例,應及時與本場獸醫或當地畜牧獸醫部門聯繫。

3. 加強死亡動物的無害化處理

目前人間疫情流行的形勢下,建議利用就地深埋方法進行病死動物的無害化處理。深埋地點選擇牛場下風向且地下水位低之處,按照先鋪一層生石灰、放入動物屍體、再捕一層生石灰、蓋表土層的順序,屍體離坑表面1.5米以上。屍體汙染的任何場所均需嚴格消毒。

4. 加強牛場的生物安全,防止病原體輸入

養殖場在目前員工返場時間未定、人手缺少情況下,一旦發生疫情,很難有效應對,因此,更應加強各項生物安全措施。這些措施包括:人員進、入消毒和登記,牛舍消毒,環境消毒,患病動物的隔離和汙染場所的隨時消毒,死亡動物的無害化處理,運輸工具消毒尤其是運輸病畜的工具的消毒。


四、政策建議

(一) 養殖生產物流暢通問責制

雖然國務院以及各部委為保障畜牧生產和“菜籃子”產品運輸,出臺了相關文件,但不少地方在人間“新冠”疫情的移動控制上具有過度實施情況。建議各級政府職能部門按照“一斷三不斷”要求,加強督促,儘快恢復飼料、活畜、獸藥、疫苗等生產資料的無障礙運輸。對政策落實不到位者進行問責。

建議相關部門對肉牛行業相關的活牛、飼料、飼料、獸藥等原料跨地域、跨地區運輸車輛進行“綠色通道”管理制度,設定允許運輸的名目、範圍,車輛安裝衛星定位系統,實行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確保車輛安全通行。


(二)建議立即出臺的政策

1. 養殖和屠宰企業的貼息補貼政策

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建議銀行及金融部門組織相關行業專家根據肉牛從種源、育肥、養殖、屠宰等生產環節對具有規模養殖的牛場實行貼息貸款補貼,減少養殖企業的損失,確保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 各地肉品臨時儲備制度

建議各省市儘快設立“各地肉品臨時儲備制度”,對正常生產經營的養殖企業,達到出欄標準的育肥活牛,均按照儲備標準的牛肉產品進行成本價收購,以備未來數月肉類短缺之虞,同時緩解養殖企業資金週轉的難題。


(三)堅持人間“新冠”有效防疫前提下,促進恢復生產

在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效防控的基礎上,建議對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乳製品加工企業、飼料、獸藥、疫苗等生產企業應儘快恢復生產,保障對養殖企業生產資料的供應,以及畜禽產品穩定的市場供給。

同時,建議銀行及金融部門對受疫情影響具有現實困難的養殖場追加貸款和貸款補貼,保障養殖場的運營,促使其儘快恢復產能,同時降低牛肉、牛奶價格上升的風險,確保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供稿: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

郭愛珍,張楊,彭清潔,閆向民,李紅波,胡長敏,陳穎鈺,李家奎,曹永強,李樹靜,楊食堂,祁興磊,李付強,乃比江,賈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