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路況:

S232+S235省道+G521國道,途經五老峰,路況良好,後半程路有起伏

里程:

騎行155公里,總里程:560公里。到達風凌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Day4騎行軌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運城鹽田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節點介紹:

運城,古稱河東,隸屬山西省,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因“鹽運之城”得名。與陝西、河南兩省隔黃河而相望,境內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湯裡灘、鴨子池、北門灘等天然湖泊。

解(hài)州,古稱解梁,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現有全國現存最大的關帝廟,俗稱解州關帝廟,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廟創建於隋開皇九年(589),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後屢建屢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四十一年(1672)大火之後,歷時十載而重建的。

永濟,古稱蒲坂,扼蒲津關口,當秦晉要道,是古河東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地處華北、 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端,是晉、秦、 豫“ 黃河金三角”區域中心。永濟人文薈萃,唐多文士,宋多畫家,明多官員,清多藝人;境內有五老峰之奇,王官谷之幽,唐開元鐵牛,鸛雀樓等。

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裡,走入秦晉。金人趙子貞《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心理活動:

11點在運城與帥帥分別,路上只有我跟譚哥兩人了( 想起了博爾赫斯的諄諄教誨——我們相遇的每一個瞬間,都是節日,彷彿上帝的顯現,整個世界只有我倆),今天生活得以改善,路上好多賣自家種的桃子和蘋果的小攤(綠色食品,超甜),下午4點到達永濟,用半個小時穿越永濟,蓋好郵戳,休息20分鐘,趕往風凌渡,途中開始下雨,在雨中衝山正興起,手機響起,直覺告訴我譚哥爆胎了,果不其然,後輪扎胎(衝山太興奮,譚哥在後邊喊我,沒聽見,還沒出山西,扎胎兩次,中獎概率有點高呀,大雨中換胎,那個場景,慘慘慘,慘不忍睹)。在這裡不得不提起一個人,郵政大叔,他告訴我永濟到風凌渡全是平路。結果一路坡,比太原汾河二庫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還塌方,那個泥啊,我的車子慘不忍睹!不過仍謝謝大叔。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在爬山途中看到了黃河,很震撼......明天跨過黃河就出省了。

寧可累死在路上,也不能閒死在家裡!寧可去碰壁,也不能去面壁。是狼就要練好牙,是羊就要練好腿。

沿途風景(山西境內拍照較少,出晉入陝後大片來襲):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帥家高大門楣,壯如猛虎的譚哥顯得如此嬌小可人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分別送行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追風少年——被秒殺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農家、果蔬、小美女——享受(不小心暴露了,回家會不會跪方便麵)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離陝西不遠了(小胖和大個快粉墨登場了)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小可以?不,是非常可以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關帝廟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驚現清華中學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永濟當年汙染很嚴重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神醫扁鵲廟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貴妃池,相傳楊貴妃沐浴處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來個特寫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只見指引牌,不見雪花山——是因為夏天嗎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坡坡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錯別字,應為“渡”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雨後,特意買的騎行雨衣,隔風、防雨,在入藏後不下雨也穿

#在路上#Day4聞喜~運城~解州~永濟~風陵渡

每次溼身,譚哥都不好意思了,表情靦腆,不過這次是雨水,哈哈


特別說明:

可能有人會疑問:怎麼13年的東西,還拿出來寫?

有兩個原因:

一是今年是而立之年,兩年前兒子銘澤出生(也是我暱稱的來源,如果有二胎的話,希望是個小棉襖,名字叫銘涵),因為工作的特殊性,無法陪伴他整個成長過程,難以盡到一位父親的責任,心生遺憾、內疚。想著把自己前幾年的經歷整理出來,讓他知道,他的父親曾經是一位吃苦耐勞、意志堅定的人,起到榜樣的力量;

二是隨著工作時間的變遷,反思自己,越來越像自己曾經討厭的人,下定決心走出心理舒適區,藉著整理過去經歷的契機,努力的讓自己業餘時間利用起來,充實自己,承擔起家庭頂樑柱的作用,盡到一位丈夫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