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最大的歧義句:“沒有一個不說自己不是良民的”,如何解釋?

只要是電視劇,必然會有一些穿幫出現,有時候是服裝穿幫,有時候是道具穿幫,不過這都是大家飯後娛樂的談資而已,並不影響整部劇的效果,但是如果臺詞穿幫就會造成很大的歧義了,比如在抗日神劇中聽到過的“八百里外一槍幹掉鬼子”,能把“八百米”說成“八百里”,這演員真是醉了!

亮劍最大的歧義句:“沒有一個不說自己不是良民的”,如何解釋?

今天要說的是《亮劍》,在這部劇中同樣有一個穿幫的臺詞畫面,先給大家交代一下背景,段鵬因為當街打了鬼子之後便跟著李雲龍參軍了,家中80歲的老母獨自在家中生活,段鵬牽掛不已,終於等到合適的機會回家探望,魏和尚陪他一同進城買藥,結果在進城的關卡被一名偽軍攔住,這句話就是發生在這個偽軍的身上!

亮劍最大的歧義句:“沒有一個不說自己不是良民的”,如何解釋?

偽軍一看魏和尚和段鵬不像普通老百姓,於是說:“你們一看就不像好人”,接著開始搜身,魏和尚裝傻充愣,一個勁的解釋說自己是良民,而偽軍便說出了這句歧義句:“從這過的,沒有一個不說自己不是良民的”,這是一個三重否定句,意思是大家都說自己不是良民,而根據劇中的劇情發展,他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從這過的,每人都說自己是良民”,這句話明顯錯了!

亮劍最大的歧義句:“沒有一個不說自己不是良民的”,如何解釋?

那麼,和實際意思完全背離的一句話,為什麼沒有影響觀眾看劇呢?其實這要說到漢字的博大精深了,比如下面這句“我句話有沒一個字是倒顛的”,對很多一目十行的觀眾來說,也許很輕易的把這句話理解為“我這句話沒有一個字是顛倒的”,而對於劇中這句話,大家也許在漢奸開口的一剎那便有了自己的理解,所以,這句話雖然完全錯誤,但是在很多觀眾的直觀理解中卻並沒有錯誤,對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