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文 | 樂爸

來源丨美媽講繪本


新年第一篇文章,新年要有新氣象,是標新立異,還是深度觸及?


前邊我們聊到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但是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所有這些問題都要求我們對教育進行深度思考:什麼是教育的本質?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對教育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易經·彖傳》中指出“蒙以養正,以聖功也。”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人心中的正義,教育的目的的培養正氣,教育的方法是用正道來培養人。


《孟子·告子上》也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其實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孩子內心原有的優秀品質,並通過我們的精心呵護使之不斷髮展、壯大。

但是現在的家長青睞的教育是什麼呢?


看看你周圍的父母,看看你自己:費盡心機把孩子送入各種名校、希望能給孩子找到“名師”;


送孩子參加各類培訓班、各種學科提升班、外語學習、分數提高、考試技巧等方面的教育,期望孩子能有一技之長,最起碼在未來的社會中能有立足之地,最好能技壓群雄,一枝獨秀。


這種種行為無處不透露著如同中國足球一般赤裸裸的功利性目的。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美國1956年的教育法案的起草人布朗在法律文件中闡明: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們在未來的世界有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創造社會價值。


我非常認同這個理念。


所以我結合多年來的教育經驗,總結了自己遇到過的各種坑,想教給我們的孩子們。


但是他們需要嗎?他們真的需要嗎?我們不要忘了他們要去的是“未來”的世界,並不是過去或者今天的世界。

拿我兒子為例,他現在剛剛上幼兒園,按照我們國內的教育體系來計算,大學畢業走入社會大約要25歲左右,未來他要面對的社會至少在20年後的2040年。


那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那時我們的國家即將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即將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18年我國的人均GDP已經近1萬美元了。


經濟學上有一個拐點就是人均GDP八千美金,在這個拐點之後人們的幸福指數和經濟收益沒有顯著的正相關。


可見未來的孩子們,把賺錢作為首要的考慮或者給他們更多的金錢已經不能帶給他們幸福感了。


所以我想,我們的下一代人,一定不會像我們這代人一樣,追求房子,追求車子,追求生存,追求安全感,追求賺錢,他們一定會真真正正的開始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一代人。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在起跑線上比游泳,一開始你就輸了?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間是:14-18週歲;


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基本形成了一個人一生奮鬥的方向。


這個時間段孩子需求什麼?缺什麼?他未來一輩子都會去為之去奮鬥,去追求。


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們缺什麼呢?

當下我們的科技發展日新月異:5G、AI人工智能、物聯網……


在這樣高速發展20年,我相信未來物質財富已經極大的豐富、大量能用手工勞動、計算、機械重複的這些職業都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所以哪些靠思維、靠情感的工作將會越來越被社會所需要。


著名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說未來最需要的是以下六種能力:


1、 設計感

2、 娛樂感

3、 意義感

4、 講故事能力

5、 整合能力

6、 共情能力

在我看來,在未來2040年,當我們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經濟高度發達,物質極度豐富,各種體力活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人們主要的工作方向都集中在:


有品位的設計師、有情懷的演說家、整合資源的分析師、各種玩的文創玩家、家庭教育規劃師等等,這才是未來的趨勢。


如果我們不理解未來的世界,我們能理直氣壯的說我們當下所提供的教育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能只看眼前的文章,更要看到遠方的詩和田野。

你辛苦半輩子培養孩子英語,想讓孩子出國留學或者在國外當一名翻譯,但是孩子走出校門那一刻,只要一個小小的可穿戴設備,就走遍全球同聲傳譯;


你傾盡所有培養孩子奧數、珠心算想讓孩子未來成為建築機械工程師,卻不知孩子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所有的機械操作和計算都已經是深藍的天下;


你循循善誘的教導孩子,努力學習,通過各種考試競賽成績都是優秀,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這樣的你如何適應一個標新立異、團隊協作、能說會玩的社會。

所以我想說,你對於未來世界的判斷,其實才是你對教育最核心的思考。


也許我們每一個人都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未來卻是一場游泳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