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漫畫作者斯科特·亞當斯,他的呆伯特系列漫畫,今天同時在65個國家,使用25種語言,超過兩千家報紙轉載。亞當斯原本是個坐辦公室的白領文員,剛開始畫呆伯特漫畫的時候因為要上班,必須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畫。他是怎麼堅持下來,取得今天這個成就的呢?亞當斯分享的最有價值的經驗,大概是這麼三條。


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第一條,要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而不是定一個目標 亞當斯當年一邊工作一邊業餘畫畫和寫作,這些給他帶來的物質回報非常少,大概只相當於工資收入的5%,對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當時他女朋友問他為什麼要幹這件事?亞當斯答不上來。亞當斯現在總結,他做的這個事情,不是為了完成一個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為了發展一個“系統”。所謂“目標”,你做這件事就是為了做好這件事,成功了就有回報,失敗了就算白乾。

而亞當斯所謂的“系統”,則是一個連續變化的東西,或者是一項技能,或者是一個關係,比如夫妻關係。為了這個系統,你可以做各種項目,你可以要求自己養成什麼習慣,你要的不是某個具體事件的成敗,而是發展這個系統。

亞當斯的博客寫作,就是一個系統。具體哪篇文章能不能獲得收入,有多少讀者閱讀,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這個系統不斷地發展。他寫博客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這恰恰是系統的特徵。怎麼發展系統呢?亞當斯做了兩個方面的事情。第一是要定期寫,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第二,要把寫作或者小視頻當作一個研發平臺,在上面做各種寫作技術的測試。

比如亞當斯測試了不同類型的話題,看哪個話題受讀者歡迎。他還測試自己用各種不同的口吻寫作,比如憤怒的口吻、幽默的口吻、批評的口吻等等,看哪一種感覺更受讀者歡迎。時間長了,博客越寫越多,亞當斯的寫作系統就成長起來了。後來華爾街日報聽說了他的博客,就邀請他開個專欄。亞當斯一上手,專欄馬上大受歡迎!這是因為此時的亞當斯已經擁有了一個成熟的寫作系統,他完全知道文章應該怎麼寫。亞當斯說,他寫博客的時候,只知道這個博客壯大起來就會有各種可能性,但是他完全沒有任何具體的目標。他並沒有事先規劃好,到什麼時候去華爾街日報開專欄。你看,系統有了,一切都自然發生。

亞當斯的第二條經驗是,靈感更依賴身體,而不是大腦。如果你的寫作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了,你最關心的就不是“怎麼寫”,而是“寫什麼”。亞當斯的專欄要保持高頻率的更新,就必須要有大量的想法做後盾。那麼他的想法都是從哪兒來的呢? 為了獲得新想法,亞當斯每天早上起來之後的流程完全固定,連吃的早餐每天都完全一樣。他這個套路的精髓是先清空大腦,再用新信息灌滿大腦。清空大腦,就是早餐之後把昨天的一切問題拋到腦後,把整個大腦“騰出來”接收新信息。然後他就打開電腦、看新聞、讀文章,瞭解現在世界都在發生什麼,他必須從這些日常的新信息裡獲得下一幅漫畫或者專欄文章的素材和靈感。

現在關鍵點來了。瀏覽信息的過程中,你怎麼判斷哪條信息值得作為素材呢?亞當斯說,你不應該聽從大腦的判斷,你應該聽從身體的判斷,因為大腦容易想太多,而身體則是自然反應。亞當斯總是觀察他自己的身體的反應,看到這條素材,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腎上腺素激增?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那就說明這個東西一定是個好素材。如果你的身體對什麼信息作出強烈反應,那麼別人大概也會關心這個東西。

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第三條經驗是,在自己身上多發展幾個熟練的技能。

亞當斯說,如果你想取得出類拔萃的成就,你大概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是你把自己的某個技能練到全世界最好。這個非常困難,極少人能做到;第二個選擇是,你可以選擇兩項技能,把每一項技能都練到世界前25%的水平,這就比較容易。同時擁有兩個能排在前25%的技能的人,其實是很少的,而如果你能把這兩個技能結合起來去做一件事,你就可能取得了不起的成就。比如亞當斯自己。他不是世界上畫畫技能最好的,但是他的畫畫技能能達到前25%的水平。他寫笑話的技能也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但是他寫笑話的技能也能達到前25%的水平。現在他把這兩項技能結合到一起,畫“呆伯特漫畫”,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就太少了。

而亞當斯其實還有第三個技能,那就是他此前坐辦公室坐了很多年,他特別懂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恰恰就是呆伯特漫畫的主題,這就是三個厲害的技能放在一個人身上產生的化學反應。所以亞當斯給年輕人的建議是,不管你真正喜歡的領域是什麼,你要努力在這個領域練到前25%。然後你最好再加一兩個領域。如果你不知道該加什麼領域,亞當斯建議你練演講。

別隻盯著蠅頭小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


亞當斯說,演講這個東西,只要是個人,願意苦練,就一定能練好。如果你是個 Top 25% 的程序員,你們公司有很多也是Top 25%的程序員,但是你同時還是一個 Top 25% 的演講者,那你天然就是其他那些程序員的領導啊。對於這個方法,這本書裡說,有一個著名的作家馬克·安德森也有類似的建議,他說年輕人在大學最好能拿到兩個不同學科的學位,這兩個學科距離越遠越好。比如工程+MBA、法學+MBA,或者物理學+經濟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