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現代人的標籤,與性別、年齡無關

有人說“迷茫”是現代人的標籤,少年人在迷茫,青年人在迷茫,中年人與老年人也在迷茫。如今這“迷茫”已然成為了當下這個時代的特徵,而且它完全與性別、年齡無關。

在“人到七十古來稀”的古代,老夫子認為男人就應當“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展,我們人類的壽命較之以前確實是大大的提高了,現代人心智成熟的比那些先人略微晚些本來也屬於正常。但是,整個社會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時常深陷於迷茫之中,這就很不正常。

什麼是迷茫?我認為迷茫就是,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當下所站的位置和所朝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想朝哪去,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站著是一個想法、坐下又換一思路,這就是迷茫。

我還認為迷茫它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貶義詞,一個人會感覺自己很迷茫,其實就意味著這個人正在思考,只是有些道和有些理,他暫時還沒想明白罷了。

世上就算是博學多識的睿智老人,也不敢說自己就沒有迷茫的時候。一個人學問深、經歷多、見識廣,他自然會對人生與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與領悟。就算是這般睿智的人,他在生活中也不是沒有迷茫,只是他早已經掌握了撥雲見日的技巧與能力,所以他的迷茫期與迷茫次數,較之我等平常人,要少之又少罷了。

迷茫期並不像我們口裡常說的青春期或更年期,因為青春期更年期指的是人的生命中的一個固有階段。而迷茫期則不然,它始終貫穿我們每一個人的整個人生,不管是一個懵懂少年還是耄耋老者,他都可能會隨時進入到一個迷茫期。

迷茫期其實就是一個人在獨自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或長或短,直到有一天當事人突然感覺醍醐灌頂、豁然開悟了,這個人就算是徹底的走出了這一次的迷茫期。

一個人若是說自己從來不迷茫,那就是痴人說夢。夢想與現實永遠是兩個死對頭,時不時就要殘酷的碰撞一番。這二者相碰撞的次數多了,人的痛感就不會有剛開始時那麼強烈了,久而久之,人也就逐漸習以為常了。琢磨不透的人和事,慢慢的就放下了也不去想了;當初很迫切想要得到的東西,得不到也不再會有那麼深的執念了。

迷茫是一種病,有時會要人命。是病咱就得治啊,可藥方在哪呢?唉,一時找不到藥方,這又讓我迷茫了…
“迷茫”是現代人的標籤,與性別、年齡無關

“迷茫”是現代人的標籤,與性別、年齡無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