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生活

開心麻花的電影在我看來分為兩種,一種有著濃郁搞笑元素,如《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鐵拳》等,無腦卻足以讓你捧腹;另一種則是清湯試的喜劇,有笑有淚,源於生活卻更貼近於理想,《半個喜劇》便是這樣的作品。

撇開演技不談,單論劇情而言,《半個喜劇》的確是一部不錯的作品,現實與理想的衝突造就了多樣的悲喜劇色彩。


只有《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生活


作品中的鄭多多,一個多金高顏的“渣男”代表,在自己將要結婚的情況下還勾搭各種小姐姐,自我中心主義,佔有慾十分的強烈,頗有一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氣勢。他睡莫默,是為了滿足佔有慾;他不讓高璐去健身房,也是為了滿足佔有慾;他幫助孫同找工作拿戶口,同樣是為了滿足佔有慾。但是當這一切並不為他所控制的時候,便陷入了一種空虛感。可以說,這也許是現實中諸多“渣男”的一種通病。

我之前就認識一個這樣的人,他除了沒鄭多多有錢之外,其餘的方面可以說是有過之,而且過得不是一星半點,他的事蹟我就不列舉了,但他經常和我提及他的想法。這樣的日子過久了,謊言便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劇中鄭多多隨口回答莫默說孫同的母親是自己的母親一樣,成為了一種本能反應。但是,一旦謊言沒有奏效,或是事情超出了他的控制,他便會變得不知所措,甚至會變得難以自控。活在謊言之中太久,謊言便成為了生活,離開了謊言,他們則無法活在真實之中。


只有《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生活


再談談莫默,一個完全的理想主義角色,有著強烈的自我原則,任何人只要觸碰到她的原則界限,便會覺得渾身不自在。相親男說過一句話“現在這社會不論對錯,規則就是這樣,生活在這兒得適應這規則”。馬克思也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從古至今,社會屬性便是人類最至關重要的屬性,背離這一原則的人往往難以擁有美好的結局。電影是理想的,但是回到生活中,這樣有著強烈原則的人並不會遭人待見。每個人曾經都是莫默,一個心中非正及惡的熱血少年,但是這社會中都無法堅持,就如一枚被沸水煮熟的雞蛋,褪去了堅硬的外殼,任人揉捏內心的柔軟,循環往復。


只有《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生活


最後聊聊孫同,前半部分的“最慫”擔當,感覺從頭到尾都在做選擇。與身俱來的餓自卑感讓他沒有自我選擇的權利,最終卻在愛情荷爾蒙的刺激下選擇做了一回自己。表面看似他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才華橫溢,學習用功,有一個肯幫自己的“兄弟”,一個願意無限“付出”的媽媽,一個“體面”的工作。但是沒人在乎他到底想要什麼,他永遠活在別人的世界與理想之中,就算到了結局,他也是從“鄭多多的狗”變成了莫默的而已。被折斷了翅膀,卻想要努力的飛翔,努力的結局也許也能成為半個喜劇而已吧。


只有《半個喜劇》,另一半是生活


理想往往敗給現實,延長劇情來看,鄭多多這樣的“渣男”雖然被撕開偽裝,但依舊可以活得風生水起,孫同與莫默雖然在一起,但也會因為“規則”而分開,這並不是悲觀,而是現實的延伸罷了。

每個人開始都是莫默,大家都想活成鄭多多,卻最終變成了孫同,也許這就是半個喜劇之外的,另一半生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