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現在的90後...”

你們是否經常會看到類似的文字

90後優勢突顯、目標性強、創新力更強

不是我誇

不信你往下看

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今天先來說說90後“新農民”王迎的故事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問

90後怎麼會選擇農業之路?

讓我們一探究竟

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90後都市小夥躍入“農門”

古銅色的皮膚,浸透汗水的襯衫,沾滿泥土的球鞋……在陌生人看來,王迎就是個務農多年的莊稼漢——成熟、穩重。

殊不知這個莊稼漢竟是個90後大學生,返鄉從事農業的時間還不到兩年。2008年,17歲的王迎考入大學學習行政管理專業。2014年,剛從工廠離職的王迎,應聘到南昌一家廣告公司從事銷售工作。2016年,王迎回到武漢繼續從事銷售工作,休息時間可以回到漢南看望父母,順便幫助家裡做做農活。看到家鄉日漸冷清的現狀,王迎萌生了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父老致富的念頭。

知易行難。雖然王迎做過農活,但是真要論種地的本領、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卻遠遠不如常年務農的鄉親們。2018年初,王迎在自家收割的大米中精選了近15000斤,配上包裝,在熟人圈銷售。原來,經過市場調查他發現,市民普遍認為再生稻要比普通稻米口感更佳,營養更好。

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因此,他決定制定差異化銷售策略,把3000多斤再生稻挑出來,製成精米,再配上優質包裝,以每斤5元的價格在微信上重點推介。

由於口感出,眾物美價廉,很快就在微信朋友圈裡口碑相傳,王迎很快就將這批大米銷售一空,銷售額達3萬餘元。從此,不僅王迎對返鄉創業有了信心,家人和鄉親們也對他刮目相看。2018年12月,王迎和同鄉4位夥伴帶領南豐大隊、王家寨大隊的部分農戶一起,成立了武漢百年稻香生態專業合作社。

自掏腰包購置無人機種田

5名牽頭建社的夥伴,只有王迎是90後,最年輕。

經過前期的摸索調研,王迎認識到,簡單的種植水稻,產業增收後勁不足。要帶著這麼多相親們致富,一要拓寬增收手段,二要控制生產成本,三要增加產品利潤。僅憑埋頭種地,無法實現這些目標。

種植水稻,少不了要管水管肥、播灑農藥。由於人力難以精準控制劑量,一茬水稻往往得打3次藥,逐漸上漲的人力成本每年都在擠壓著稻農的利潤空間,“而且鄉村勞動力逐年減少,即便有錢,也經常人手欠缺”。

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如果良田管護不及時,難免會遭受病害。為了破解這一難題,王迎建議合作社成員一起購置1臺無人機用於植保。1臺無人機價格約為4萬元,鄉親們不解:

這種小小的機器還能比人做得好?出4萬元可以請人管200多畝稻田,太不划算了!為了打消鄉親們的顧慮,王迎自掏腰包,出資4萬餘元購置了1臺植保無人機,試驗操作機器管護稻田,百年稻香合作社因此成為漢南首家使用無人機的合作社

新科技、新模式帶村民致富

厲害了!武漢90後“新農民”用無人機管田,微信朋友圈賣米銷售一空

經過首批早稻管護的經驗,王迎算了一筆賬:使用無人機植保以後,一個人一天的工作面積達到近300畝,農藥施放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一。從犁地到收割,以前每畝地的成本高達1200元,現在只需1000元。

經過一年的觀望,大家發現,採用低毒高效農藥噴霧,一架無人機一天能對300畝稻田進行病蟲害防治作業,不僅節約人力、財力,水肥施放效果反而比人工操作更好。

2019年,百年稻香合作社受到前來開展“三農”服務的武漢市農科院專家的關注。在專家的幫助下,王迎引進了“粒香八五”“晶香佔”等優特稻米品種,開闢魚塘150畝養殖鱖魚。高產出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為了把魚兒養好、把新品種水稻種好,王迎不放過每次和專家的交流機會,他主動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農業技術高研班”等課程,學習新理念,擴充農業知識。

目前,合作社水稻和鱖魚種養殖均發展良好,預計將實現肥、藥兩減達20%,每畝水稻增產100斤、增收260元,合作社預計年營業額達200萬元。

怎麼樣?

這就是咱們90後的榜樣~

在農業發展過程中

新型農民必不可少

為這位90後新型職業農民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