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長子縣:10.7米高的舍利塔供奉37顆佛骨舍利,李淵的13子建造


山西省長子縣,10.7米高的舍利塔供奉37顆佛骨舍利,李淵的13子建造。

法興寺坐落於山西省長子縣東南慈林鎮崔莊翠雲山上,法興寺舍利塔始建於唐咸亨四年,通體以砂石板砌成,造型別致,結構奇異,外形似是而非,似塔非塔,似殿非殿。亦名回字塔、無樑殿、藏經樓、石殿,全國獨一無二,堪稱法興寺第一絕。

法興寺原址在翠雲山東兩公里慈林山腰,因開礦威脅古建築安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整體搬遷至現址。法興寺舍利塔系唐高祖李淵第十三子、時任潞州刺史的鄭惠王李元懿於咸亨四年在法興寺內建造舍利塔,供奉37顆佛骨舍利。

法興寺舍利塔形制特殊,平面呈“回”字正方形,邊長8.8米,重簷二層樓閣式,塔高10.7米。此塔全部用石條、石板砌築而成,外觀猶似方形殿堂,故俗稱石殿、石經樓。然仍可歸類於亭閣式石塔。

法興寺舍利塔,兩級方形,南北開門,東西開窗,塔中心之上有木製樓門,並安裝懸梯,以供攀登和封閉樓門之用。法興寺舍利塔內板壁一週,支撐著二層頂板,其中心處浮雕八瓣蓮花藻井一方,此塔形制獨特,古樸簡潔,極近齊、隋風格。

相傳樓上原為安放舍利子的地方,後藏存佛教經書,故又有藏經樓、石經樓之稱。塔心下層,原塑有佛像,早已不復存在。舍利塔在法興寺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作用。

據載,唐咸亨四年,唐高祖第十三子鄭惠王李元懿做潞州刺史時到法興寺觀光。他看這裡風景壯麗,便大施錢財擴建,親自主持建造這座石塔,將自己珍藏37顆舍利子和大藏經贈送寺院,保存在這座石塔內。

石塔雖經千年風吹雨淋,至今仍完美無缺,矗立如故。該塔外形似塔若殿,在我國現存古塔中絕無僅有。

建塔時正逢佛教臻於極盛唐代,鄭惠王賜舍利子和大藏經造成深遠影響,後人把此地稱福地,帶來法興寺興盛。此石塔為法興寺“三絕”之一。1988年,法興寺舍利塔與法興寺同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