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每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基本都是在各種故事中度過的。你會講故事嗎?你知道講故事對於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嗎?今天我們就來嘮嘮這個話題。

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中,經常會在睡前上演這樣一幕,孩子躺在溫暖的被窩中,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你,然後說“媽媽,我要聽故事”,你會因為時間過晚而選擇拒絕嗎?

孩子為什麼喜歡聽故事呢?那是因為孩子在通過聽故事的方式在瞭解世界。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故事中不僅能為孩子傳遞各種情感,以及各種生活情境,更有非常大的情感衝擊力,甚至能讓孩子在故事中學會思維和邏輯。

有一個優秀的故事,甚至能讓孩子前方為的發展,以至於影響到孩子的社交能力,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優秀的睡前故事。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一、講故事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當一個講英語的奶奶遇上一個講漢語的娃,故事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北北媽媽說,自己和爸爸是跨國婚姻,雖然爸爸長住在國內,但是爸爸媽媽的工作都非常繁忙,而遠在國外的奶奶又非常喜歡小孫子,所以就把奶奶從國外接到了國內,幫助照顧北北。

老人一輩子都生活在國外,不會說漢語,為了適應生活,只有硬著頭皮來學習,而孩子從小就在國內長大,雖然和英語有所接觸,但是知之甚少,奶奶和孩子溝通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有一天北北跟奶奶在家,不小心把胳膊肘摔破了,這讓一向獨立的孩子失去了控制。口中不停的喊著“找媽媽,找媽媽。”

這時候奶奶看著孩子又著急又擔心,但是溝通成了問題,奶奶說再多的話北北也聽不懂,最後奶奶無奈之下,只能拿起電話,假裝在給寶寶媽媽打電話,然後拿出消毒水,在自己的胳膊肘上消毒,然後包紮。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奶奶的行動,讓北北看明白了意思,失控的情緒也逐漸的平復下來,讓奶奶為自己消毒然後包紮。當爸爸媽媽下班回來的時候,很明顯的發現,奶奶和北北的關係變的親密許多,雖然依然互相聽不懂,但是已經產生了默契了,並且晚上主動要求讓奶奶來給他講故事。

北北每天晚上,都會在奶奶的英語故事中進入睡眠,最開始,奶奶用英語講故事的時候,需要藉助各種道具和手勢,慢慢的北北就能大概聽懂奶奶的故事了,甚至到了能用英語和奶奶進行簡單的溝通。

而奶奶也在和北北的接觸中,學會了很多的漢語,甚至能獨自外出買菜。

奶奶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增進了和孫子之間的感情,成為兩人之間溝通的橋樑,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語言發展,以及邏輯關係的建立。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二、講睡前故事,能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重要的地位

每個有領導力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會講故事的家長。

艾米一天在學校回來,告訴爸爸“爸爸,爸爸,我要和朵朵成為好朋友。”艾米的爸爸就很好奇的問,“為什麼一定要和朵朵成為好朋友呢?”

艾米非常認真的說“朵朵會講好多故事,還知道好多好多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後來在雙方家長溝通之後,瞭解到,原來朵朵從小就每天都聽睡前故事,開始是爸爸或者媽媽給講,到後來,朵朵就開始能自己講了。

對於孩子來說,能夠複述一遍聽過的故事,不僅能建立孩子的自信,同時還能鍛鍊孩子主動思考以及邏輯思維。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或許家長們會認為,每天講的故事,好多故事情節,不僅老套,好多重複的內容還很無趣。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會講故事的孩子,才是最厲害的,會講故事的孩子,會無形中成為焦點,把周圍的孩子聚攏起來,建立起自己的領導地位。

當孩子在給小朋友講故事的時候,能拉近自己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更能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尋找到共同的興趣點,從而達到共情。

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在這個講故事的過程中開始形成,甚至還讓孩子鍛鍊了成為領導者的能力。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三、好的故事能讓孩子成為潛在的領導者

在講故事中,孩子能學會什麼是共情,以及共情的重要作用。

雪碧放學回到家之後,悶悶不樂,非常的不開心。

媽媽回家後,就為雪碧,怎麼了?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嗎?

雪碧說,“今天在幼兒園,大家都會拍籃球,但是就我不會拍。”

然後媽媽又問“你知道媽媽每天在班上,都要做什麼嗎?”

雪碧說“不知道。”

媽媽接著說“媽媽每天在班上都要用電腦打好多好多的字,但是今天媽媽打的字中出現了幾個錯別字,所以領帶就很不滿意,還說了媽媽。”

雪碧馬上就說“媽媽,你要打什麼字呢?你要怎麼辦啊?”

這個時候媽媽說“當然是找到錯別字,然後改掉,讓它成為正確的字啊。”雪碧這時候接著說“媽媽,我也要找錯的地方,然後改掉。你會你教我排球吧。”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經常會遇到各種問題,成為孩子的困惑和苦惱,而家長不能用說教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從孩子的情感出發點去看問題,而家長和孩子產生共情的方式就是,用同樣的經歷或者是故事,來講給孩子聽,讓孩子知道,原來不是我一個人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爸爸媽媽也同樣有這樣的困惑和苦惱。

家長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能快速的和孩子建立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建立並且維持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

四、講故事能夠發散孩子的思維,促進孩子想象力的發展。

孩子在聽故事以及講古是同時,能夠充分的發散自己的思維,去想象故事中的人物還有情景,甚至還能為故事想出眾多不同的結尾。

昨天,果凍回家跟奶奶說,“奶奶,我今天背《憫農》得到了一朵小紅花。”

其實,這首《憫農》,是媽媽教給果凍的,開始果凍一直都被不下來,可把媽媽急壞了,後來媽媽想了一個辦法,不如用表演的方式讓孩子來理解。

於是媽媽和果凍,分別扮演成農民伯伯,在家裡假裝在種地,媽媽還會時不時的直起腰,捶捶腰,假裝自己的腰彎疼了,還加上了擦汗的動作。果凍很認真的在學著媽媽的動作,媽媽邊做動作,邊解讀《憫農》。

果凍通過媽媽的動作想象出了《憫農》中,農民伯伯種地的情景,輕鬆的就記住了這首詩。

對於果凍來說,能通過動作聯想到詩中的情景,就是鍛鍊了她的邏輯思維和想象的能力,更是通過演繹的方式,無形的利用到了右腦中的動作記憶,提高了果凍的記憶能力,並學會了一種記憶的方法。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果凍先用

邏輯思維來記憶,然後在通過動作模擬來加深記憶,讓孩子最大化的利用了自己的大腦,養成使用全腦思維的習慣。

當家長在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時候,孩子會在右腦中自行描繪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場景的樣子,更能利用左腦的邏輯思維,把想象出來的東西合理的串聯起來,同時加深記憶。

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複述記住的故事的時候,又會運用自己的語言能力,把記憶中的圖形和故事描述出來,收穫了自己的成長同時也收穫了小朋友們的讚揚。


媽媽,我要聽故事,或許你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就差一個睡前故事


爸爸媽媽,你們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了嗎?知道了重要性,是不是忍不住每天都要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