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傳:一怒憤離東大,只因兒子小學畢業證上籍貫被誤寫“逢來”

在齊魯大學的辦學歷史上,劉世傳是當校長時間最長的一位,也是對齊魯大學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並被齊大校友廣泛認可的校長。

刘世传:一怒愤离东大,只因儿子小学毕业证上籍贯被误写“逢来”

劉世傳1893年3月生於蓬萊溫石湯村,字書銘。父親是一位鄉村教師,在劉世傳十幾歲時因病去世。作為家中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和三個妹妹需要照顧,劉世傳白天種地晚上苦讀到深夜。他母親是一位深明大義的膠東傳統家庭主婦,一心希望自己的五個孩子能夠靠讀書有所出息。在母親的督促下,五兄妹的學業成績都十分突出。劉世傳在蓬萊文會中學高中畢業成績全校第一,被公費送到濰縣廣文學堂讀政治系,後隨校遷並至濟南齊魯大學。1919年畢業於齊魯大學文理學院,1925年考取公費留學,到哈佛大學政治系讀國際公法。那時國家負責學費,去美單程船票和雜費自己承擔。劉世傳平日讀書,休息或節假日到校外打工,幹一些送報、去農場擠牛奶、替人開車等零活,補貼生活之用。這樣苦讀六年,於1930年獲得博士學位,入職美國俄士特女子大學教書,賺取足夠的學費之後又遊學德國一年、法國半年,完成著作《國際公法》,奠定了其在國際法研究領域的學術地位。1933年回國後歷任東北大學、北平民國大學教授。

劉世傳是一位性格非常鮮明甚至有些剛烈的山東漢子。據其子劉貞模回憶,劉世傳回國後擔任東北大學政治系教授,兒子劉貞模就讀東北大學附小。學業結束頒發畢業證,將籍貫“蓬萊”兩字錯寫為“逢來”,劉世傳大為不滿,找到附小的校長理論,最後不歡而散,也使劉世傳對東北大學產生惡感,不久即帶著家眷離開東大前往北平。劉世傳對家鄉蓬萊感情很深,源自他自小在那裡成長,那裡的一草一木根植心底,還有一個就是對母親含辛茹苦供養五個孩子讀書的感念之情,他經常說是偉大的母愛激勵著他刻苦讀書,勵志成才。以他的性格和情感是絕不會容忍將自己的家鄉“蓬萊”錯寫成“逢來”的,況且那還是一所大學的附屬小學,更讓他感到不能接受。劉世傳為“逢來”一怒離開東北大學,在當時流傳很廣,有報紙趁機火上澆油,把劉世傳的火爆性格寫得神乎其神。

劉世傳到了北平之後,一連接到七所大學的聘書,最後接受了民國大學校長魯蕩平先生之盛邀出任該大學的國際法學教授。民國大學始建於1916冬,創辦人是同盟會元老蔡公時先生,蔡先生1928年春任國民革命軍司令部戰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隨軍北伐,5月1日進駐濟南,任國民政府外交部山東交涉員。日本軍隊為阻止國民革命軍北進,出兵佔領濟南,尋釁滋事,肆意捕殺中國軍民。違反國際法悍然闖進交涉公署,蔡公時據理力爭,痛斥日軍暴行,被日軍殘害,製造震驚中外的“濟南慘案”。當時劉世傳雖然身在美國留學,但通過當地報紙瞭解到“濟南慘案”,對蔡公時先生敬佩有加。魯蕩平早年加入同盟會,後從事鄉村教育,創辦報紙,1933年接任民國大學校長時還兼任天津《民國日報》和北平《中央日報》社長、總編輯。因劉世傳的《國際公法》一書在國內外反響強烈,魯蕩平親自登門把聘書送到劉世傳的家中,並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教學條件。

劉世傳懷著對蔡公時的敬仰和對魯蕩平的感佩接受邀請,當時“九一八”事變剛剛發生不久,大批東北大學的學生和老師不得不流浪到北平等全國各地,尋找學習工作的機會,劉世傳在北平的住所就成了他的同事和學生的臨時落腳點。劉貞模回憶當時的情景:“來者都發生經濟上的困難,父親想起當年自己讀書時的情況,非常同情東北大學師生的遭遇,便對母親說,只要有登門求助的,應儘量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因此,有的資助他們學費,有的幫助他們解決伙食、衣物、旅費等。家中好像辦喜事似的,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吃飯,傭人和母親忙個不停,整天在廚房洗菜、做飯。”

這樣的日子劉世傳一家過了一年,1934年暑假齊魯大學的代表就從濟南到北京登門拜訪,他是一位美國人,名叫DAVID,意思很明確,誠邀劉世傳作為齊大校友回母校擔任校長之職,但是,劉世傳拒絕了。一個月內,這位來自齊魯大學的說客四登劉家大門,卻沒有動搖劉世傳拒不赴任的決心。劉貞模曾聽到那位邀請者說:“世傳,我常聽到你們中國人說劉備三請諸葛先生,我現在明白,劉備是皇帝,有面子。我一個月連跑四次,你都不給面子。難道你眼看你的母校關門大吉嗎?我明天一早召集北平齊大校友及董事開緊急會議,望你說明不回母校的正當理由。”

當時齊大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以至於可能“關門大吉”?1931年齊大獲得政府立案,但是齊魯大學是一所由教會學校發展起來的大學,原校長、董事會、資金都來自英美各個教會組織,一切教學組織活動有外籍人士主持。私立齊魯大學,並未真正理順各個學科、中外教師之間的關係,曾任民國政府教育部長的朱家驊在任校長只有三個多月被迫離職,由國民政府要員孔祥熙代為校長之職遙控指揮,也未能止住混亂之勢,以至於兩年多沒有正式聘請校長。在這種困難的情況下,齊大校友會和董事會想到了劉世傳,於是派員進京“四顧茅廬”,終於將劉世傳請到了濟南,1935年夏劉世傳走馬上任齊魯大學校長。劉世傳到任後首要任務是延攬人才,充實文理學院各學科,文學院中的社會學、政治學、教育學、經濟學、歷史學諸科都增聘師資,辦學力量得以加強。

刘世传:一怒愤离东大,只因儿子小学毕业证上籍贯被误写“逢来”

劉世傳任齊大校長七年,他的辦學成就有目共睹,得到齊大校友的肯定。1942年他被迫辭任,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主要原因是校內一部分教職員工說他獨裁,不民主;校友們則說他不重視校友,逼他離職。實則劉世傳性格剛烈,絕少屈服,更不可苟且,導致周邊人事關係緊張,尤其是外籍教師的不滿,這可能是他辭任齊大校長一職的重要原因。離開齊魯大學之後,劉世傳在成都作關於二戰起因以及“中印問題”“印度內政問題”的研究和演講,蔣介石一度請他出任駐印度大使,被他拒絕。翻譯出版《二次大戰之起因》,在報刊發表《撤銷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問題》《最後勝利的信念》等論著,當時影響極大。後被聘到四川大學任教,1952年底被分配到成都中蘇友好協會做翻譯兼任幹部俄語班的教學工作。1951年和1958年因歷史政治問題,兩次受到不公正處理,剝奪政治權利,1964年病逝,終年71歲。1985年成都市人民法院撤銷對劉世傳原判,為其平反恢復名譽。

(大眾日報客戶端 許志傑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