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性教育為什麼不從“防性侵”開始,而是“夢想”?

很多人認為性教育就是教孩子預防性侵害,而全面科學的性教育卻不會僅僅談預防性侵害,我們從談夢想開始,以認識身體、保護自己為基礎,以促進人格的全面成長為最終目的。

這場性教育為什麼不從“防性侵”開始,而是“夢想”?

1、從夢想開始……

每期的少年性教育成長營中,在孩子們做自我介紹中都會跟孩子強調你的“夢想”是什麼,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又是否能記得曾經的夢想呢?

因為我們的教育,不在乎孩子的夢想是什麼,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有沒有排班級或年級前幾名……小學的時候告訴孩子要考重點初中,初中時,他們鞭策孩子要上重點高中,到了重點高中,希望孩子考一所好大學,大學畢業後,期待著找一份好工作,至於夢想是什麼,沒有人關心……

看過一個故事,講的英國內閣教育大臣、盲人戴維,還是在幼兒園的時候,戴維在題為《未來的我是——》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夢想,希望長大後當一名英國內閣大臣。他認為,在英國曆史上還未曾有過盲人進入內閣的先例,他要創造歷史。長大後,戴維夢想成真,當上了英國內閣教育大臣。他說:”只要不讓年輕時美麗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所以我們有責任呵護孩子的夢想,不管是多麼“渺小”,或是多麼“偉大”……只要不忘記心中的夢想,就有克服人生道路上一切困難的勇氣……

這場性教育為什麼不從“防性侵”開始,而是“夢想”?

2、以認識身體,保護自己為基礎……

除了生理知識,回答孩子“我從哪裡來”等問題,我們注重身體權的理解和認識:每個人的身體界限都是不同的,我們要表達自己的身體界限,但同時也不侵犯他人的身體界限……身體的每個器官都是平等的,嘴巴並不比陰莖、陰道更高級,他們對我們身體而言都是一樣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是我們強調身體權時,更強調“生命最重要”:前不久湖北荊門一位15歲的少女因為被性侵而選擇自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科學的性教育導致的。

孩子從小被錯誤的性教育引導,認為被性侵是一件特別嚴重特別受傷害的事,受性侵的人就是不純潔不完整了,人格甚至都受損了……

而我們的性教育是要告訴孩子被性侵的人只是身體權被侵犯了,和被別人打一拳踹一腳受傷害的性質是一樣的。

當被打一拳時,會感覺受傷害而選擇自殺嗎?

所以性教育要告訴孩子,受到性侵的人就是身體權受到侵犯,他們的人格不會因此受損,他們還和以前一樣完整純潔……

侵犯別人的才是人格受損,不完整不純潔的人……

當然最重要的是,任何時候告訴孩子生命最重要,生命在希望才在,任何傷害都會被時間治癒……

這場性教育為什麼不從“防性侵”開始,而是“夢想”?

3,以促進人格成長為目的……

圍繞成長,我們有性別議題,情緒議題,家庭責任,青春期變化等,這一系列議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的:促進人格全面成長!

性別議題:打破社會性別刻板印象,建構多元的性別視角;情緒議題:認識情緒不分好壞,探討處理情緒的不同方式;家庭責任:家庭成員有責任共同承擔家庭事務,家庭成員之間如何愛的表達;青春期生理變化和情緒變化以及如何應對。

這場性教育為什麼不從“防性侵”開始,而是“夢想”?

我們關注成長,因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告訴我們要成功,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要成長……

因為成功顯而易見,成長卻未必看得見……

然而,沒有永遠的成功,卻有一直的成長,不管你是誰,不管你處在什麼年齡,都不要忘記成長……

“成長”也是我們賦權型性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所以在每一場性教育過程中,我們都見證著成長,孩子在這裡成長,家長在這裡成長,每一位講師也在這裡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