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你在我家生活過1年,60000彩禮應都給我”

1

我從來沒想過我和小嬸有一天會“反目成仇”,還是因為我出嫁的彩禮。小嬸要我把定親的彩禮全部給她,我沒同意,為此她對我很不滿意,從那以後我們那種母女般的親密的關係就變了。

在我十一歲那年,我爸媽離婚了,我爸爸又是一個不著調的男人,也因為他很快娶了後媽,我便成了爺爺奶奶的孩子,我搬到奶奶家和他們一起生活。

爺爺奶奶的房子和小嬸子的房子在一個院子裡,就是那種6間房子連在一起的,因此我和小嬸子也成了朝夕相處的嬸侄。

“侄女,你在我家生活過1年,60000彩禮應都給我”|嬸兒,那不行


小嬸子是那種很明白事理,做事果斷利索又很能幹的人,同時也是個很善良的人。因為覺得我這麼小媽媽就不在身邊了,爸爸又不靠譜,又有了後媽,對我很是關心照顧,每次給爺爺奶奶拿好吃的都會給我一份,為此我真的很感激。

在奶奶的呵護下,一轉眼我就長大了,因為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就不讀書了我,我沒出去打工,一是奶奶覺得我年齡小不放心,再有就是我爺爺奶奶歲數大了,我想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活。

在奶奶身邊日子真是挺快活的,又有年紀比我才大十幾歲的小嬸子提點著我,我並沒有覺得自己的生活有多遭,只是奶奶爺爺終歸歲數太大了,在我我十七歲還不到的時候接連去世了。

2

我爸那個家我是不好回去的,我從沒和後媽一起生活過,不知道怎麼和她相處,在我發愁以後怎麼辦的時候,我小嬸和我說可以先住在奶奶的房子裡(這個房子當初說好爺爺奶奶去世給小嬸家),吃飯就在她家吃。

這主意對我來說比回我爸家強多了,為此我很感激小嬸,但說實話,老在她家吃飯什麼的也不是那回事兒,畢竟我是這麼一個大人了。所以過了不到一年我就出去打工了。

在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人給我說媒,小夥子不錯我也看上了,就準備定親,小嬸也作為我的長輩參與我的婚事了。

“侄女,你在我家生活過1年,60000彩禮應都給我”|嬸兒,那不行


按照我們當地風俗,彩禮要了6萬,我想把彩禮錢分成三份,給爸爸一份,給小嬸一份,在給我自己留一份,爸爸雖然這些年對我不怎麼關心,但他終歸是我爸,我沒掙錢之前花的每一分錢都是他給的。彩禮自然得給他。

為啥我自己留下一些是因為我也不想讓我爸陪嫁什麼東西了。至於小嬸,這麼多年我給她當做媽媽看待,我的結婚彩禮給她一部分,我覺得也理所當然。

3

但是讓我萬千沒有想到的是小嬸不認同我這樣的分配,她說我爸從小就不管我,從我爸離婚後我就跟著奶奶住在他們家(小嬸一直認為奶奶住的是她的房子,我自然算是住她家),算是他們的姑娘,我嫁人的彩禮當然應該都給他們才是。

我爸爸對於小嬸的說法很不認同,我也不同意。這事兒也不知道怎麼傳到了別人耳朵裡,小嬸被笑話了,所以從那次以後我們的關係就大不如從前了。

“侄女,你在我家生活過1年,60000彩禮應都給我”|嬸兒,那不行


現在我已經結婚了,生活的很幸福,我也經常回家看爸爸看小嬸,但是小嬸跟我面前比之前冷淡多了,我很傷心,可是我那樣分配彩禮真的錯了嗎?

唉,真的想回到小時候啊,那無憂無慮的、什麼心思都沒有啥也不用想的年齡!可惜人長的了就是長大了,過去的日子無論有多好還是有多不堪都已經過去了,前面的路還很長,我必須邁大步伐勇敢往前走,至於小嬸,我相信她那麼好,總有一天會釋懷的,我們還會回到從前那種無話不說的關係。

也謝謝她對我曾經的好,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以上內容是某個村裡發生的真實故事,聽人講的,寫出來就想說一下作者的想法,以下為分析部分:



4

姑娘,我認為你做的沒有什麼錯,你的處境我真的感動深受,和我有很多相同之處,不過你的思想比我卻成熟,更懂得“知恩圖報”。

你知道小嬸對你的好,彩禮錢還要跟他們一些,說明你是個知道感恩的人,這個是錢無法衡量的,其實她對你的照顧,不是這些錢能買到的,也不是這些錢就能買斷的,就像父母的恩情,是花多少錢都不能償還的。

貴在有心,所以在這件事上不要有過多的思想負擔,做自己該做的事,不忘本就可以了。

“侄女,你在我家生活過1年,60000彩禮應都給我”|嬸兒,那不行



對這個嬸子也想說一下,你是那麼善良的人,能照料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實屬偉大了,但是最後這一步做的真的不怎麼“高明”,在我看來要是你的女兒你要一些彩禮真的無可厚非,但是你的侄女雖然得到過你的照顧,她,畢竟是她爸的女兒,她又有那種覺悟把彩禮錢給你一部分,已經是個不錯的孩子了。

再說還是那句話,你對她的好不是那一點錢就能抹平的、償還的。你對她好當初也是沒想到要回報的吧?

所以在我看來那姑娘的彩禮你真的沒必要要,這一要,反而把自己置於一個有所圖的境地,實在不值得,何況親情向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尤其這種錢,你說是吧。

到最後,希望你們嬸侄兩人能重歸於好,相信善良的人總歸有善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