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丨社科院財經院楊志勇:應對疫情 要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

經濟戰

經濟戰“疫”訪談(二)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勢洶洶,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備受各方關注。為全面評估疫情對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並對恢復生產、穩定經濟提出政策建議,證券時報記者採訪了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市場機構的多位經濟學家。系列文章將陸續刊發,敬請垂注。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研究員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對全年經濟的影響與疫情持續時間相關,更要看政府的應對舉措。他建議,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為先,可免徵一個季度或更長時間的企業所得稅,期限長短視疫情而定。其他稅費也作類似減免安排。對於疫情嚴重的湖北,減免期限應該更長。應對疫情商品稅費優惠,當免則免。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突破3%限制。

疫情對經濟增速影響主要取決於政府的應對措施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已經顯現。基於目前情況,可否請您介紹下對疫情影響經濟的樂觀情形和悲觀情形的測算結果?您預計此次疫情會對全年經濟增速造成多大影響?

楊志勇:目前有預測一季度GDP將降至4.5%的,也有的認為導致GDP下降0.5%左右。前者認為影響很大,後者認為略有影響。從疫情蔓延情況來看,一季度GDP增長率可能在5%左右。對全年的影響要看疫情持續時間,如三月份能完全控制住,則對全年經濟增長影響很小,也就是讓GDP下降0.5%左右。不過,2003年“非典”對我國造成的影響較大,但最終2003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快於2002年。所以,對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還要看接下來政府怎麼做。

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為先 財政赤字率可突破3%限制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防控,財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疫情爆發,各地財政切實保障疫情防控經費,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您對應對疫情帶來的短期衝擊,出臺相應財政政策有哪些建議?這些政策的效力期限該如何安排?

楊志勇:首先需要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可考慮免徵一定期限的企業所得稅,如一個季度或更長時間的企業所得稅。特殊時期政策效力期限長短,應視疫情而定。對於疫情嚴重的湖北,減免期限應該更長。其他稅費也作類似減免安排。應對疫情商品稅費優惠,當免則免,以為抗擊疫情提供最大支持。其次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可突破3%限制,中央財政可擴大轉移支付幫助地方。

證券時報記者:現在的政策建議主要集中在區域性和分行業給予政策傾斜。此次疫情中,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可否請您詳細談談對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的政策建議?

楊志勇:根據疫情影響,減免一定時間段(一個季度或更多)的企業所得稅,可以幫助全國多數地區的中小企業。當然,對於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僅減稅降費是不夠的。稅費的產生是建立在有生意可做的前提上。如果企業業務無法開展,那麼即使稅費為零,企業也難以獲利。因此,要幫助中小企業,還需要多方著力。

對於消費類企業,建議在疫情過後,進一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可能比其他政策措施更加有效。特別是靈活度更高的帶薪休假,可以讓旅遊業者更從容地接待遊客和度假者,更大限度地利用接待能力。

對於製造業企業來說,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企業業務可以更順暢地開展,這是應對疫情影響的重要途徑。企業的應變能力越強,就越容易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要關注中小企業的產業鏈問題,部分企業可能受疫情影響,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金融政策也應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擴大網絡消費,不僅僅可以在疫情持續中幫助企業,而且在疫情過後,也可以讓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線上線下聯動,早已成為多數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於政府來說,在這個時間段,更需要進一步推進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可進一步加大捐贈抵稅力度 應提高財政資金支出效率

證券時報記者:疫情發生以來,全社會積極捐錢捐物助力疫情防控。有經濟學家呼籲,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稅前全額扣除。請問您對此怎麼看?

楊志勇:捐贈本來就有減稅政策,可以進一步加大優惠力度。現行規定一定扣除,如企業捐贈少,本來就可以全額扣除。超大規模的捐贈,超過限額扣除方法可再斟酌,因扣除已體現政府和企業共同出力。

證券時報記者:本次疫情再次暴露了我國在公共衛生領域的短板。可否請您談談對於建立公共衛生領域財政投入長效機制的建議?

楊志勇:2003年非典之後,公共衛生財政投入增加很快,著力點應該在如何進一步提高財政支出效率上。也就是說,不能只看花了多少錢,更要看花錢做了多少事,是不是在專業做事,讓每一分支出效率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