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後為“機”資本市場長期佈局機會明確

“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更取決於嚴重程度、宏觀環境。如H1N1適逢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底部、H7N9處全球經濟復甦初期,市場反應不顯著;疫情高峰過後,市場普遍明顯修復,從過去6次疫情後1至3個月,市場反而有較明顯正回報。”

2月3日,A股調整。對此,宜信財富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負責人、產品策略負責人王浩宇接受《投資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本身並非改變趨勢的核心因素,只不過市場厭惡不確定性,而人性放大了不確定性。歷次疫情高峰期後,全球市場普遍明顯修復。

抓住關鍵 我們並不悲觀

王浩宇表示,與SARS比,此次疫情有多個正面因素。首先,政府應對措施更加透明、果斷,迅速阻截傳播並加快資源調配,世界衛生組織對此反應積極。而2002年12月出現的“非典”,整個春節缺乏控制、2003年4月份全面爆發,6月份基本控制,7月份才結束。此次疫情於2020年春節被全面控制,30多個省已啟動了應急預案。其次,SARS期間積累的寶貴經驗和防疫能力,帶給我們較強的流行病學科研能力、應急響應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雖然疫情仍暴露出一些問題,但SARS經驗發揮的巨大作用仍不可否認。第三,較17年前比,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在民航、鐵路、建築、通信等方面協同力更強、縱深更廣,形成了強大的解決問題能力。

資本市場將迎來密集支持政策

財政和貨幣政策將重塑資本市場信心。突發事件對實體經濟、金融產業等各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參考2003年“非典”時期經驗,疫情結束後政府出臺了各項措施,包括財政政策端的減稅、降費、專項補貼等,也包括貨幣政策的寬鬆政策,對沖疫情中受影響的環節。我們預計春節假期後,多部門支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資本市場超跌 創造佈局機會

王浩宇表示,投資的本質,是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疫情或推動金融資產價格下跌,但對長期價值影響有限。冷靜地看,疫情將幫助中國資本市場儘快完成探底,創造較好的佈局機會。 A股仍是全球市場最大的投資機會,四大長期因素不變:市場估值全球最便宜、海外機構資金湧入、“科創板”推動註冊制橫空出世、法制化打擊造假力度空前,2020年起,A股迎來結構性“黃金”時代,追趕中國經濟過去的輝煌三十年。如果A股在疫情帶動下繼續調整,且宏觀經濟如前所述影響相對較小,則將創造明顯的價格和價值偏離機會。

“危”後為“機”,如何參與資本市場?王浩宇認為,選股門檻越來越高、個股波動難抓準;將資金交給專業基金管理人,是大勢所趨;科學地選基金,是重中之重。總體看,避免頻繁交易、堅定長期投資、與最優秀的管理人站在一起,是資本市場需堅持的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