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巴學園”範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范家小學把鄉村小學的劣勢變成了優勢:讓大自然和鄉村變成了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同時也給了孩子們一個平等、包容、自信、樂觀的社群。


☞ 作者:郭海巖(自然教育·研學實踐基地 / 首席架構師)


01


1981年,隨著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的名著《窗邊的小豆豆》問世,日本一所名不見經傳的小學--巴學園,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此後的幾十年,這座以兩棵大樹為校門,以廢棄電車為教室,招收了五十多名“問題”孩子的小學,卻成為了全世界兒童最嚮往的“烏托邦”。

在生態農業中,只有土壤、水分、溫度都適宜,才能實現莊稼的豐收。而巴學園的小林宗作校長,實行的就是這種“生態式教育”。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他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好奇心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做孩子智能發展的必要條件,投入大量時間,帶孩子們在大自然中觀察、探索、學習、玩耍。

這種“放羊式”的教學方式卻取得了出奇好的效果。

合上《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幾乎每個人都會陷入深深的嚮往和沉思:中國的“巴學園”何時能出現?


02


2019年初,因為羅振宇的一場跨年演講,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山區的一所鄉村小學--范家小學火了。


2019年暑假前“最後一課”,張平原校長主持家長會,強調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性:娃娃就是一棵樹,你那個家就是他(她)的根。


從此以後,這所幾乎全是“留守兒童”的鄉村小學,開始大批量迎來參觀者,最熱鬧的時候每週有三天要接待訪客。

甚至很多城市的家長也紛紛打來電話諮詢,自己的孩子是否能來這裡就讀。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何帆教授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中國教育理念最先進的學校,不是北京或上海的公辦名校、國際學校,而是四川這所大山深處的農村寄宿小學。


那麼,范家小學到底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又有著什麼樣的特別之處呢?


03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佈的結果,2018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其中小學生的近視率為36%。


而擁有51名學生的范家小學,卻沒有一個戴眼鏡的學生,這一現象令許多專家學者驚歎不已。


范家小學校長張平原說,學校並未刻意去預防近視,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孩子野外玩耍的時間較多。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的確,在范家小學,校園有多大,操場就有多大,孩子們課餘時間可以任意在室外玩耍。即使是上課,也有三分之一的課是在室外。


張校長認為,傳統的“師本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很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范家小學,他和老師們努力嘗試以學生為中心的“生本教育”:


一切教育設計都圍繞孩子的興趣進行,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讓孩子們在陽光下,在山林中吃飯、打滾、追趕、遊戲,從而讓孩子身心健康、平衡發展——而這與時下國際上正流行的自然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校園不該只是一個為了學習的環境,玩甚至比學更重要,當然也要讓他們玩得開心、玩得有水平。


於是,在范家小學的課表上,語文、數學等課程集中安排在了上午,下午的時間則集中在音樂、美術、體育等藝術課程,另外則是大量的自然觀察、鄉土課程和項目學習。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張校長說:


都說農村教育資源少,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農村的資源遠比城市多,在這裡他們能接觸鄉村,走進大自然。


04

2016年,一個特別的“鄉土課程”,在范家小學誕生了。

每週三,學生們將走出校園,在田間度過一整個下午。一開始,老師只是帶著孩子們單純的玩、採野菜,發現孩子們都很興奮。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隨後,他們開始慢慢加入了一些知識,比如認識野菜,採回來後再形成文圖,讓他們自己查閱資料,弄清楚每一種野菜的名字和價值,做成一個家鄉的野菜課題,最後大家再一起把野菜炒著吃了。

逐漸的,學校開始根據不同年級,展開不同的課題和項目,比如《家鄉的植物》、《家鄉的野果》、《村裡的老井》、《微型水電站採訪》、《留守老人調查》等。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採集樣本,然後畫出來,做成卡片,形成文字,再講述出來,不懂的需要自己去求助村民。

在玩耍中,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鍛鍊。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也增進了對家鄉的瞭解和熱愛。


學校部分同學畫的植物圖畫,甚至可以被手機軟件識別出來。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比如“豆”的學習,就需要學生們找到更多關於家鄉豆子的種類,瞭解豆的演變,找到與之相關的字、詞、詩句,之後再講這些豆的種子種入土,讓它生根發芽,破土而生。

孩子們還一起去考察過村裡的水源、村頭的小水電站,調查過即將消失的童謠;研究、製作過家鄉的特產小甑酒。學校還請村裡的老草藥先生,教孩子們認識草藥,瞭解常見草藥的性狀。

05


無論從哪方面對比,范家小學都太像中國版的“巴學園”了:

都有一個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校園環境;有一群愛孩子、尊重孩子的老師;五十多個異常幸運、眼睛裡滿是快樂的孩子;和一個熱愛教育、熱愛大自然、願意為了孩子們進行大膽嘗試的校長。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范家小學所在的鄉村環境

在這兩所學校,教育也都回歸了“育人”的本質。

最令人讚歎的是,都花了大量時間在田野裡“不務正業”,兩所學校孩子們交出的成績答卷卻同樣的優秀。

在只存在了七年時間就因戰爭被毀的巴學園,五十多名學生幾乎都有非凡的成就,產生了世界一流的物理學家、作家、記者,還有日本著名的政治家、企業家、教師、園藝家……


中國版“巴學園”范家小學:讓大自然和鄉村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

而在范家小學,孩子們的考試成績也可圈可點。張校長說:


全區45所小學,我們范家小學最好的時候單科排在第七八名,一般情況是十三四名的樣子。

從我們這裡走出去的學生一定不會差,至少能看到陽光和自信。


范家小學把鄉村小學的劣勢變成了優勢:讓大自然和鄉村變成了孩子們最好的老師,同時也給了孩子們一個平等、包容、自信、樂觀的社群。


統籌:海巖 | 編輯:于飛 | 視覺:冉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