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看多了很多農村題材的電影 但你肯定沒看過像《喊·山》這樣一部題材電影 因為你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 ,一種力量 一種真愛。”這是導演楊子對這部影片的推薦語。


影片《喊·山》由楊子執導,2016年在大陸上映。電影《喊·山》不僅入圍了第12屆迪拜國際電影以及第2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而且楊子因執導該片還獲得了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受傳媒關注導演。

影片故事發生在八十年代初的晉西北臘宏(餘皚磊飾)誤踩了韓衝(王紫逸飾)炸獾的套子飛了天。山村炸開了鍋,村裡幹部與長者圍繞如何給臘宏寡婦啞妻(郎月婷飾)賠償數次協調,怎奈啞巴紅霞就是不要錢。韓衝只得負責養活啞巴娘仨直到她明確賠償金額。該片講述了女主人公在失語狀態下,與男主人公相識、相知,化解各種誤會,最終相愛走到一起的愛情故事。

如果僅從故事內容解讀此片,我想很難深刻領會這部佳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這三個方面,從微觀到宏觀來為大家進行深度解讀: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01、敘事模式:通過時空的交錯與重疊,主副線條的不斷鋪展,豐富了故事情節的構造,也使觀眾沉浸其中

採取順序與插敘、倒敘交錯的敘事時態,通過這種交錯的視覺感觀,增強影片懸疑感的同時,激發觀眾觀影的興趣。

影片《喊·山》中,在主角紅霞的這一條故事線的順序模式上,又採取了插敘、倒敘模式。通過插敘、倒敘語態,鏡頭在現在和過去之間不斷切換,將故事情節隨著人物的變化而不斷呈現,增加了劇情的懸疑感。

劇情在不斷的推動過程當中,三種敘述模式不斷交織,情節在截斷、重組和拼接中不斷串聯並進。觀眾隨著鏡頭的深入,開始隨著女主回憶小時候被拐片段,在鏡頭的對比衝突下,從而瞭解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單主線結雙副線的敘事結構,通過不同角色對比,突出戲劇矛盾結果,使觀眾產生強烈的情感抒發慾望。

影片採用女主和男主愛情的單條故事主線,雙條輔線通過平行蒙太奇和交叉蒙太奇的方式,讓劇情不斷推進。

影片的第一條線索是紅霞和韓衝愛情這條主線,串聯起故事的整體脈絡。而第一條副線,就是紅霞的身世之謎,影片以插敘的方式,向觀眾揭示了紅霞被拐賣的全過程,小時候的幸福生活與當下悲慘的命運相悖,在揭露了紅霞人生的不幸的同時,又調動著觀眾的同情心與憐憫心,很好地與劇中人產生了感情上的共鳴。同時,又通過另外一條副線村民不願報警這條作為切入點,如影隨影影響著兩人的愛情發展。隨著劇情的發展,

時空的交錯重疊使得原本不相干的人物,瞬間被聯繫在一起,將一個個個體構成了一個整體,使得分散的劇情趨向完整。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02、人物塑造:塑造鮮活對比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既增強了電影的情緒感染力,又與觀眾的期待視野相契合

電影 《喊·山》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富有個性的人物既為電影增添了獨特的審美內容,又增強了其情緒感染力,從而避免了電影在人物塑造上容易出現的模式化和類型化傾向,更好地符合了觀眾的視野期待。

臘宏性格殘暴歹毒沒有人性,對紅霞來說是個惡夢

從影片情節來看,我們可看出臘宏是個十足的惡人:打死自己的前妻;用老虎鉗殘忍地拔掉紅霞兩顆門牙;在與別人盜墓時,又鏟死了同夥;在躲避公安抓捕的逃亡生涯中,時常威脅紅霞:你要敢說一個字兒,我要你滿口不見白牙;在被炸得奄奄一息之時,還不忘拿起斧頭威脅紅霞,不讓她張口。我們在觀影同時就有很強代入感,這樣的人太可恨太可怕了。

對於臘宏這樣的人,在紅霞的眼裡就是個魔鬼。

不但催殘她的身體,更讓紅霞的心靈受到巨大的傷害,以致於臘宏已經死亡了,紅霞總能產生幻覺他還存在。影片通過對臘宏人物對比更加突出男主家韓衝的善良與美好,為她們後面的愛情埋下伏筆。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韓衝善良有擔當,對紅霞來說是新的希望

照亮紅霞內心希望的是村裡吊兒郎當的窮小子韓衝。韓衝看他們可憐,把自己養驢的屋子讓給他們住,做了粉漿餅子,送給紅霞的孩子吃。看見紅霞被打,韓衝還仗義執言,只是被臘宏粗魯地罵了回去。

影片開頭我們就看到了臘宏善良的一面,這時的韓衝對紅霞情感處於同情階段。

平靜的小山村炸死了人,村裡眾人都不想此事傳開,不想一個外來乞丐的死影響村子聲譽,決定賠錢息事寧人。

本想給紅霞賠償兩萬,紅霞卻一直不同意。最後簽訂:韓衝照顧紅霞及兒女一日三餐,直至紅霞同意賠償為止。

韓衝本不情願,但本性善良的他次日還是帶著糧食來給紅霞,看到紅霞把長了蟲的饅頭一個個弄乾淨煮來吃,進一步讓韓衝明白紅霞生活的艱苦,這個階段韓衝對紅霞的情感除了同情還有責任。

影片的高潮部分,當大家知道臘宏是在逃的殺人犯,警察快要到村子裡調查時,所有的村民又沸騰了。他們為了村子的利益和名聲,執意要趕走紅霞的一家。韓衝懇請大家不要趕紅霞走,他願意去自首,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可是村民們不同意,都罵他要連累全村。大家群情激奮,眾口一詞,韓衝的老相好琴花帶頭起鬨,質問韓衝:“你的胳膊肘到底往哪兒拐?

寡言少語的韓衝爹開口:“往哪兒拐,往良心上拐。”韓衝說,留下她我去自首,馬上入冬了,不能趕人家走。現在讓人家走,去哪啊,怎麼活。

這時的韓衝,除了體現他的勇敢善良之外,不再僅僅是出於協議的責任義務,而是對紅霞愛的付出。和臘宏相比,韓衝善良有愛,處處為別人著想考慮,不會傷害別人,只有給予別人溫暖和幫助,讓我們在這部陰暗壓抑電影中感受到溫暖陽光的一面。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琴花自私貪婪、紅霞樸實善良對韓衝最後選擇了紅霞併為了她不顧一切作了鋪墊。

韓衝去炸獾子是為了討好他的相好琴花,韓沖和琴花那點事村裡人都知道。韓衝炸了人,琴花事不關己的說到:“咋還炸了人”,她忘了這雷管還是她給韓衝的。韓衝家裡拿不出賠償的二萬塊錢就去找琴花借,哪知道琴花劈頭蓋臉就把他一頓罵,說他韓衝“腦袋都掉褲襠裡了”。從那一刻起,韓衝認清了琴花,也認清了他倆脆弱的關係

在這裡我們看到琴花的自私,韓衝為了她炸獾子意外炸到人,她沒有一丁點關心和安慰更別說幫忙,把所有責任都推給韓衝,表明和她琴花沒有一點關係。

韓衝三十多歲還打著光棍,他在琴花身上得到的除了肉體的愉悅就是苟且的名聲,而她琴花之所以讓他佔便宜,是因為韓衝磨玉米粉能多拿些口糧罷了 。而紅霞卻不一樣,出了人命,紅霞堅決不要錢,只是同意讓韓衝照顧她們娘仨。韓衝第一天給紅霞送吃的,第二天,紅霞便叫他去吃飯。

當初臘宏帶著紅霞來到岸山坪就住在了韓衝家養驢的破屋子裡,看他們剛落腳,韓衝還給他們送過粉漿餅子。紅霞是善良的,儘管她遭受了臘宏的非人虐待,在她受到韓衝的恩惠時她依然懂得回應,雖然她回應的結果是再次遭受毒打。

對於身處在黑暗裡的紅霞來說,韓衝是唯一一個關心過她的人。所以比起錢,紅霞更看重的是韓衝這個人。

在我看來,當得知韓衝心已所屬紅霞時,琴花出於妒忌故意慫恿村民趕走紅霞,她不怕這樣做會不會使韓衝痛苦,更不怕紅霞一家孤苦無依,這也體現琴花的自私狠毒。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03、現實思考:深刻的人生哲理,不僅增強了影片的觀賞價值,更能引發觀眾的共鳴與思考

《喊·山》表面上看是兩個主人公的艱辛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影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才是最重要的。這一系列的人生哲理不僅提高了影片的觀賞性,也讓觀影者在觀影中獲得了共鳴和啟示。

第一、被拐兒童的悲傷,對命運無聲呼喊

觀視角出發:通過成年紅霞對往昔的回憶,即使有善良的韓衝陪在她身邊她也經常出現恐懼害怕情緒,不難看出被拐受辱對她身心造成極大重創。即使是在臘宏已死的情況下,她還不時會出現臘宏呼喚她的幻聽聲音。

現實生活中被拐兒童被找回來,可喜可賀,然而對孩子而言,無論是面對親生父母還是建立了感情的養父母,都會很糾結。那麼,孩子迴歸後,親生父母應該怎麼跟孩子共同面對這一經歷,修復被“強硬割裂”的感情呢?

兒童被拐騙或拐賣的創傷會化為記憶陰影。當生活中出現對愛的渴望未能達到滿足,該隱性記憶有可能會 成為其性格形成、個性發展過程中的障礙型事件。因此,對於被解救回來的孩子,家庭及社會要著重關注其內心狀態,幫助其處理那種隱性創傷記憶。

當孩子回到原來的家後,會變得沉默、少語,容易出現分離焦慮。對於該類孩子,父母要教會孩子勇敢與堅強,去接受和承認該段經歷。父母可以做一些與孩子的責任交接,讓孩子接受到:父母沒有做好父母的責任,讓你承擔父母的責任,以後我們會做好父母的責任。

第二、希望是人在絕望痛苦中的救贖。

影片前部分,紅霞被臘宏虐待折磨,她總是穿得破爛不堪,總是戰戰兢兢活著,她看不到人生的希望和陽光。後來臘宏死了,紅霞的人生好像滲入一道曙光。她開始注重自己形象,洗頭髮換乾淨明亮的衣服。 柔和金色陽光照耀全身,紅霞用手指逗著貓咪,然後輕盈的抱在懷裡,淡然一笑。

不知所措的被驢子追著繞圈。安安靜靜的坐在車上,抬頭透過手指間的縫隙感受陽光。

每一個畫面都能把人融化,希望讓紅霞改變,希望讓紅霞享受生活,希望讓紅霞接受了韓衝的愛。

人生多變幻,命途多坎坷。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靠自己。這部電影我深刻地體會到“希望”的重要性,我們要克服心中的恐懼、改變自己、釋放自己。擁有了希望,無論怎樣的黑暗之中也會看到光明,無論怎樣的痛苦也會感到快樂。在漫漫的的人生道路上,擁有了希望就像無邊大海中的燈塔,指引著我們前進。

從敘事模式、人物塑造、現實思考解讀影片《喊·山》的魅力

第三、人性自私,心啞比嘴啞更悲涼

臘宏被炸死的時候,全村人都跑來看熱鬧。對面崖子上的琴花用輕快的嗓音詢問,人死了嗎?看熱鬧的人隨時大喊著播報著事情的進展。而韓衝父子在沉默裡無奈地消化著苦惱。

正如魯迅所說:“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吵鬧的村民因為共同的利益,選擇保持沉默。如果報案,他們村會背上出殺人犯的汙名,無論是對村幹部還是村民都沒有好處。於是再愛看熱鬧,他們也只能三緘其口,秘而不報。

然而,當大家知道臘宏是在逃的殺人犯,警察快要到村子裡調查時,所有的村民又沸騰了。他們為了村子的利益和名聲,執意要趕走紅霞這個來討飯的黑戶。

韓衝懇請大家不要趕紅霞走,他願意去自首,一個人承擔所有責任。可是村民們不同意,都罵他要連累全村人。大家群情激奮,眾口一詞,韓衝的老相好琴花帶頭起鬨,質問韓衝:“你的胳膊肘到底往哪兒拐?”寡言少語的韓衝爹開口:“往哪兒拐,往良心上拐。

在我看來,紅霞是被臘宏用殘忍手段弄啞,才再也呼喊不出真相。而村民心早已啞,他們不理會韓衝誤殺臘宏的客觀事實,只道臘宏死有餘辜,並一味遷怒於紅霞,用武力趕她出村。在他們心中,真相永遠沒有他們的利益重要。

現實中太多為了自身的利益丟失人性的人,我們應當保持一顆善良的心才能看到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總結一下:

我們要相信:不管在這個不可理解的世界上是多麼的苦悶,這個世界仍然是美好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紅霞”,她們被某個人、某個體制、某種命運壓迫在社會的底層,她們只能盡力的活著,但是陽光和希望總有一天會照進來,她們總有一天會在這個深沉的大地上幸福的生活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