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恐慌波及金融市場 大宗商品遭遇“黑色星期一”

春節後首個交易日,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帶來的恐慌迅速波及金融市場,國內股市及大宗商品市場均遭遇“黑色星期一”。對此,記者採訪了期現貨市場的多位人士,他們均認為當前商品市場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在消化疫情造成的恐慌後,後期走勢可能會趨於穩定,市場關注的重點仍是後期疫情的拐點何時出現。

A內外因素加劇擔憂油脂品種全線重挫

以油脂加工、貿易為主要業務的北京合益榮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內油脂的主要供應商之一。由於昨日國內期貨市場節後首日開盤交易,公司總裁周世勇一大早就來到辦公室,密切關注盤面相關品種的價格波動。

“春節期間,受國內疫情影響,油脂下游行業包括餐飲、食品等各類企業需求嚴重萎縮,市場有價無市,馬來西亞毛棕櫚油和CBOT豆油大幅下跌,公司需要關注油脂類商品價格走勢,為節後復產做好準備。”周世勇告訴記者。

記者也注意到,國內春節假期期間,馬來西亞棕櫚油主力合約報收於2599元/噸,下跌幅度為11.08%,美豆油報收於29.89美元/磅,跌幅為7.97%。

正如周世勇所擔憂的,昨日國內油脂類品種無一例外全部重挫,棕櫚油、豆油、菜籽油三大油脂品種主力合約全部以跌停板價位開盤。

截至昨日收盤,棕櫚油2005合約全天封跌停板於5676元/噸,豆油主力合約2005報收於跌停板價位6040元/噸,菜籽油報收於7108元/噸,分別下跌7%、7%和6.42%。

周世勇告訴記者,節後首個交易日油脂期貨板塊大跌行情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疫情將給消費帶來不確定性,春節假期期間外盤棕櫚油價格大跌也增加了市場憂慮情緒;二是馬來西亞和印度關係出現惡化,市場擔憂印度減少對馬來西亞棕櫚油進口;三是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和減產情況目前來看都將弱於預期。

“由於各地控制疫情需要,實際上昨日國內油脂行業正常上班的企業很少,僅有部分大豆加工企業開工,大量的貿易企業和下游需求企業均將復工時間推遲至2月10日。”周世勇說道。

“受上班時間推遲影響,儘管昨日國內期貨市場開盤交易,但油脂貿易行業並沒有上班,部分企業人員也僅是打打電話,諮詢一下市場形勢和價格,棕櫚油、豆油等現貨市場並沒有實際成交。”周世勇稱。

以棕櫚油為例,從相關市場報價來看,昨日國內華南市場基差為420元/噸,華東市場基差為300元/噸,維持節前水平,沒有變化。同時,現貨市場實際成交幾乎為零,相對應的物流企業、下游食品等需求企業均處於放假狀態。

周世勇表示,從基本面看,此次疫情對國內油脂消費衝擊最大的有兩個方面:一是餐飲消費下降;二是學校推遲開學,食堂消費減少。“即便是家庭消費增加50%,如果同期餐飲和學校食堂消費量下降50%,整體上仍會帶來一季度70萬噸左右的消費減少,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豆油和棕櫚油。”

豆粕市場上,“由於國內下游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備貨不足,近兩天對豆粕、玉米的需求明顯增加,原料提貨意願增強。”南華期貨農產品研發中心油脂油料部負責人趙偉峰向記者說道。

昨日,國內豆粕現貨市場豆粕基差報價已經漲至220元/噸,但仍有部分下游飼料、養殖企業提貨,顯示近期飼料需求明顯上升。

對此,周世勇認為,由於節前飼料等下游企業備貨只能維持到1月31日前後,受疫情影響,物流運輸出現中斷,下游企業補庫難度加大,進而推動了豆粕、玉米現貨價格的走高。

據介紹,昨日東北、華北地區的部分油廠為滿足市場對於豆粕的需求,也開始復工開工,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養殖等下游企業對豆粕的需求。

“2020年一季度,國內棕櫚油消費使用量估計可能會下降60萬—70萬噸。”周世勇介紹道,受國內疫情影響,下游餐飲、食品等企業需求恢復時間還不能確定。如果未來1—2個月疫情能夠得到控制的話,預計油脂價格仍將回到節前水平。

“本週還需要關注期貨市場盤面價格走勢,如果受疫情影響,油脂類價格繼續下跌,國內現貨價格在下週有可能會進一步回落。”周世勇說,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外油脂市場供給面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所以油脂品種在消化掉疫情造成的恐慌後,後期走勢可能會趨於穩定,大幅下挫的概率不大。

B有色金屬顯現韌性金銀走勢略有分化

昨日,有色金屬期貨全線低開,滬銅主力2003合約以跌停價44780元/噸開盤,隨後有所反彈。“儘管有色板塊各品種的單日跌幅較大,但無一收於跌停,表現出較強的韌性。”國信期貨有色研發負責人顧馮達表示,整體上看,當前金融市場在悲觀甚至恐慌情緒主導下,投資者對以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預判階段性轉空。

南華期貨有色分析師鄭景陽告訴記者,春節期間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升級,加上世衛組織宣佈此次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導致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擔憂加劇,春節期間LME和COMEX銅價已經出現了大幅下跌,跌幅均超過8%,所以本次滬銅大跌也基本在預期之中。

據記者瞭解,目前全國範圍內多地已宣佈復工日不得早於2月9日,這涵蓋了華東、華南、華中等多處有色消費和貿易集散地,有色市場節後首周供需形勢轉差。不過,由於有色下游企業多數在元宵節後才逐步恢復開工,市場分析認為目前內外盤的跌幅已充分反映甚至透支了市場的悲觀情緒。

“參考2003年SARS期間有色金屬價格強於其他工業品的表現來看,需關注本週市場恐慌情緒是否充分宣洩、後續疫情影響的拐點,操作上建議短期以偏空思路對待,特別推薦關注國內有色品種在跨期結構上空近多遠的反套機會。”顧馮達建議。

昨日,作為重要避險資產的貴金屬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截至收盤,滬金期貨主力2006合約收漲2.67%,滬銀期貨主力2006合約收漲1.14%。

在招金期貨貴金屬分析師孟妍妍看來,短期除了關注疫情對貴金屬的影響外,還要關注美國重要經濟數據的發佈情況。前期美國經濟數據非常低迷,市場預計部分數據會出現回升,或支撐美元反彈而壓制金價。但從中長期看,貴金屬仍處於強勢中,美聯儲寬鬆氛圍、政治經濟不確定性以及實物需求和避險交易等,都將支撐貴金屬振盪上行。

在具體走勢上,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貴金屬分析師徐穎認為,黃金在2月突破前期高點1610美元/盎司是大概率事件,節奏也可能比較快,且黃金波動率抬升,滬金主力合約運行區間為355—370元/克;中長期來看,倫敦金現貨價格看至1800美元/盎司,滬金看至400元/克。

C橡膠基本面有支撐未來期價逐步企穩

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在橡膠期貨上表現尤為突出,2月3日開盤後,滬膠主力2005合約及20號膠主力2004合約均以跌停開盤,截至收盤也未開板。

國投安信期貨橡膠分析師胡華釺告訴記者,疫情對橡膠行業存在一定的影響,比如輪胎廠開工普遍推遲至元宵節之後,但更多是市場心理層面的影響。

“開盤後,恐慌情緒已經在股市、債市及商品中都有充分的體現,短期的恐慌何時能夠修復主要看疫情後續如何發展。本週是疫情控制的關鍵期,如果能夠持續出現改善跡象,市場情緒或將迎來修復。”宏源期貨橡膠分析師朱子悅說道。

她表示,疫情對於橡膠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影響輪胎廠開工。據悉,全國輪胎廠開工普遍推遲至2月10日以後,停產時間延長10天。按平均開工負荷七成左右來估算,全年全鋼輪胎產量預計減少360萬條,佔2019年產量的2.87%左右;半鋼輪胎預計減少1400萬條,佔2019年產量的2.92%左右。二是影響終端需求。一方面疫情導致全國貨運量減少,各施工工地延遲復工,直接影響輪胎的替換需求;另一方面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都受到影響,各地工廠、4S店都延後復工。三是還需關注疫情對泰國的影響,如果疫情在泰國蔓延,不排除會影響橡膠上游的割膠和生產。

胡華釺認為,就像“非典”疫情改變不了膠價大趨勢一樣,畢竟疫情不可能持久,一旦此次疫情得到控制,膠價勢必重新迴歸基本面,這對於中長線投資而言是難得的機遇。

朱子悅最後向記者表示,由於橡膠基本面有所支撐,待疫情得到控制後,需求迎來複蘇,疊加市場情緒逐步修復,未來價格反彈概率較大。“從盤面看,11145點基本屬於橡膠的歷史低點,做多安全邊際較高;從價差結構看,膠價大跌後,帶動價差快速收縮,套利盤加空的動力減弱。因此,我們預計橡膠短期再度跌停的概率較小,未來或逐步企穩,中期偏強運行。”

D化工期貨集體下跌產業企業從容應對

節後開市首日,看到化工品期貨齊刷刷跌停的那一幕,銀河德睿期現業務部副總監李節為之一驚。在現貨、期貨和私募都有從業經歷的他,看到這種情形還是第一次。受國內疫情發酵影響,春節假期國外股市、商品紛紛大跌,其中原油跌幅超過7%,對於能化品種的衝擊不言而喻。國內期貨市場節後開盤首日集體下挫,也充分反映了市場的恐慌情緒。

對此,遠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烯烴事業部總經理戴煜敏表示,開盤後大部分化工品跌停,也在市場意料之中,是市場心態的真實反映。“此前外盤原油等品種都出現大幅度下跌,內盤市場需要跟進修正;疫情導致消費需求下滑,外地員工返回不暢,物流交通受阻,工廠延期開工。”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能化板塊深跌的邏輯主要圍繞兩條主線展開:一是需求下滑預期導致原油價格下跌,進而使得化工品成本下降;二是疫情對於化工品終端需求的利空影響。

“能化整體看空的長邏輯還是石化產能的投放。浙江石化、恆力石化新產能建設進展順利,下游一系列能化類產品供應過剩的預期較強。”戴煜敏表示,短期邏輯是疫情對消費的壓制,對生產需求的壓制。另外,原油大幅下跌,成本支撐塌陷。在疫情得到明顯控制之前,市場心態還是疲弱的,商品會繼續承壓。

記者瞭解到,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石化、聚酯下游企業基本沒有復工,採購和銷售處於停滯狀態,多數企業復工時間在2月10日之後,個別企業甚至延遲至2月20日之後才能恢復運行。此外,國內物流運輸也沒有完全恢復,為防控疫情,多數省市交通管制非常嚴格。

“華東地區台州、溫州這些大的消費市場目前是全封閉狀態,工人進不去,車輛進不去,需求減少是非常明顯的。”恆逸實業聚烯烴事業部總經理謝呂布表示,上游積累的庫存目前無法有效傳導至下游,加大了聚烯烴市場面臨的壓力。

“紡織(聚酯)行業需求相對悲觀,開工情況不佳,需求端的織造端(織布)開工明確推遲,主要還是由於外地人員返程受阻,交通物流不暢等。”戴煜敏表示。

大漲大跌行情通常會讓不少產業企業“很受傷”。面對昨日的極端行情,市場也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儘管受到不小的影響,但很多企業比較坦然,從容、積極應對。記者瞭解到,昨日的行情並未給恆力石化帶來太大困擾。恆力石化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合約保證了企業的銷售,原料價格在下跌;對於生產企業來說,加工費在合理區間,合約之外餘量可利用期貨套期保值,規避跌價損失。

與恆力石化不同,遠大能源是下游聚酯企業的供應商,2月份下游工廠明確要求減少原料的合約供應,直接導致企業的貨源進項累積,價格暴跌,面臨較大的虧損。

戴煜敏告訴記者,目前現貨交易不活躍,只能對多頭頭寸通過期貨市場對沖鎖定。其他產業客戶出於避險考慮,也會採取此類操作。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產業企業儘量降低生產負荷和庫存。“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把現貨庫存降低,在節前已經做了一些動作。另外,不會輕易去追空,情緒主導的極端行情下以觀望為主,等機會合適時還是會去採購一些庫存。”謝呂布表示。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當前市場無論是上游生產商、下游用戶、貿易商,還是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私募基金,信息溝通非常充分,市場各類型參與者的專業化程度都很高,對行情走勢具有較為一致的判斷。“這更有利於各類市場參與者在開盤前就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策略和方案。”李節稱,面對極端行情,產業企業較以前更加專業成熟。

記者瞭解到,能化市場目前交易的主要邏輯是需求弱,關鍵點在於疫情影響的持續性,以及把握需求恢復的拐點。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生產企業開工,市場有望重歸平穩。“從產業的角度來看,市場需要注意後期企業的復工情況,物流、資金流的運行情況以及供需端的錯配情況,另外需要關注原料端的成本支撐等。”恆逸實業乙二醇業務經理盛燕飛說。

E延遲復工影響需求黑色商品整體承壓

昨日,黑色系商品除動力煤外全線大跌,其中螺紋鋼、熱卷、鐵礦石主力合約均以跌停收盤。

據記者瞭解,截至2月3日,全國共有20個省市下達通知,企業復工復業時間不得早於2月9日,湖北省各類企業復工不早於2月13日。其中,太原等地要求新建在建項目不得在3月1日24時前復工。

信達期貨黑色研究員金城向記者表示,疫情拖累節後開工,終端需求啟動將延後。當前,農民工面臨返城難問題,整體的人員流動性明顯低於往年同期,疊加工地復工延遲,工地需求啟動推後1—2周,預計節後鋼材需求收縮明顯,或將出現大面積下滑。

春節前螺紋鋼期貨主力合約走勢一度偏強,金城告訴記者,當時市場看多觀點較為一致,並且廢鋼供應偏緊,螺紋鋼成本支撐較強。但節後由於疫情尚未進入可控階段,整體開工將明顯受限,螺紋鋼庫存逐漸累積至歷史新高,鋼材價格持續偏弱運行。在大跌後,下週能否逐步做多,需重點關注疫情控制時間點。

金瑞期貨研究所主管卓桂秋也認為,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前,即使允許元宵節後復工,工地也會趨於謹慎,這將導致房地產和基建對鋼材的需求恢復情況較節前預期延遲,螺紋鋼累庫時間延長。根據測算,若疫情持續抑制終端需求釋放,節後周需求同比增速維持節前19.5%的水平,那麼螺紋鋼累庫高峰將延後至2月28日當週,達到1652萬噸高位,同比增長25%。因此,節後螺紋鋼價格下行壓力比節前預期要大得多。

鐵礦石方面,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鐵礦石絕對估值偏高,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和普氏指數均大幅高於前5年數據,並且鋼廠節前已經補庫至較高水平。因此,在市場擔心疫情影響黑色產業鏈下游需求的情況下,鐵礦石後期走勢不樂觀。

F物流運輸暫時不暢玉米現貨價格走強

昨日,國內期貨市場多數商品期價大幅下跌,但玉米、粳米、強麥、鄭糖、豆粕、菜粕、紅棗等農產品期價相對堅挺。當日開盤後,這些品種期價一度也跟盤下跌,但很快就出現企穩跡象,玉米、粳米、強麥最終收漲。

“昨日,國內產銷區玉米現貨價格聯袂上漲,南方主銷區部分港口主流報價每噸上漲了100多元,但大連玉米期價卻運行穩定,既沒有受到疫情影響與其他商品同步下跌,也沒有跟隨現貨價格大幅上漲。”上海某投資機構負責人蘇超告訴記者,在突發事件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時,大連玉米期價保持平穩運行格局,一是反映出該品種市場較為成熟,如投資者結構合理、產業企業佔比較大。二是顯示出玉米期貨的制度建設較好,如交割庫覆蓋了主要的玉米產銷區集散地,特別是創新服務業務——集團交割功能發揮顯著。三是玉米期貨參與者對市場預期分析較為準確。在玉米價格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情況下,雖然疫情的出現令玉米物流運輸受阻,並導致部分地區現貨玉米價格大幅上漲,但很多投資者通過調研等形式對市場發展態勢有清醒的認識,交易更為理性。

據記者瞭解,近日,國內產銷區玉米收購與需求企業均在不斷上調玉米到庫價,主要是因為玉米物流出現了暫時中斷,部分地區市場短期供給不足。機構公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昨日,錦州港玉米主流報價為1900元/噸,較春節前(1月20日)上漲90元/噸;鮁魚圈玉米主流報價為1865元/噸,較節前上漲65元/噸;哈爾濱周邊地區飼料廠玉米收購報價為1750元/噸,上漲95元/噸。另外,山東部分地區深加工企業玉米收購價上漲10—70元/噸;江蘇、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西主要港口及市場主流報價在1990—2170元/噸,漲幅為50—110元/噸;廣東、海南、福建、廣西、重慶主要港口及市場主流報價為2090—2200元/噸,漲幅在40—190元/噸。

“當前的疫情一定程度上不利於農民出售手中剩餘玉米。”河南玉米貿易商胡志強告訴記者,從當前國內玉米市場供需態勢分析,農民存糧較多,大型糧庫與貿易商手中也有大量玉米,整體供應較為充足。需求方面,春節前玉米價格趨於回落,部分下游企業採購謹慎導致庫存不足,加上當前交通運輸不暢,當前部分銷區玉米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日前部分下游企業較大幅度地上調玉米採購價格,主要也是為了解決原料短缺的燃眉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