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前 言

為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批示精神、集團公司董事長戴厚良同志關於"生命重於泰山"的工作要求,油田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質量安全環保監督評價中心,以《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和《勘探與生產分公司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肺炎防控指導手冊》為基礎,編寫了本手冊,目的是最大限度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對油田員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員工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


第一篇 人員防護篇

一、人員管理

(一)各企業應允許處於疫情高發區和非緊迫崗位人員適當延期返程。

(二)按地方政府要求,嚴格人員排查,不漏一人。

(三)近14日內進入疫情高發區境內的施工作業人員必須原地隔離。

(四)對2020年1月12日後(含當日)有疫情高發區旅行或居住史等流行病學史的員工:

1.首次監測若有發熱(腋下體溫>37.2℃)、咳嗽、氣促的症狀時,所屬企業應將員工引導至留觀室,聯繫社區和就近的發熱門診,通過救護車轉運至醫院。並及時對居所進行消毒,包括物體表面、用品用具等。

2.監測若無發熱、咳嗽、氣促的症狀的員工,按相關要求實施居家隔離或就地集中隔離14天,分類進行健康監測和醫學觀察,做好登記,早晚測體溫,每天報告健康狀況;隔離期間勤洗手、常通風;單獨居住、單獨用餐、杜絕一切探訪。

(五)對2020年1月12日(含當日)至今無疫情高發區旅行或居住史等流行病學史的員工,若體溫升高,按常規途徑就醫,告知做好個人防護,儘量減少外出,停止人群聚集活動,家中經常開窗換氣,保持衛生,勤洗手;若體溫正常,則正常上班、居住。

(六)工作期間,員工要主動規範佩戴口罩,儘可能減少面對面工作交流。與人接觸時至少保持1米距離,接觸時雙方佩戴口罩、口罩至少4小時更換一次。

(七)如出現發熱等症狀立即報告所屬社區及單位,配合到就近發熱門診就醫。

(八)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時按以下流程進行:

1.疑似患者應立即戴上口罩就醫;

2.及時聯繫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請求指導處理,並協助開展相關調查處置工作;

3.若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的肺炎患者,其密切接觸者應接受14天醫學觀察;

4.根據有關部門建議,實行輪休制度、休假等減少人員密集的措施;

5.停止或減少使用中央空調,並清洗消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6.啟動晨檢制度和健康申報制度。

(九)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企業及下屬單位均應遵從當地政府的要求,如與上述要求衝突,以政府要求為準。


二、個人防護

(一)衛生常識

1.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噴嚏後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2.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均衡飲食、適量運動、作息規律,避免產生過度疲勞。

3.保持環境清潔和通風。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不少於3次,每次20-30分鐘。戶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通風換氣頻次和時間應適當減少。

4.儘量減少到人群密集場所活動,避免接觸呼吸道感染患者。

5.如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咳嗽、流涕、發熱等,應居家隔離休息,持續發熱不退或症狀加重時及早就醫。


(二)洗手常識

1.正確洗手是預防腹瀉和呼吸道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國家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WHO及美國CDC等權威機構均推薦用肥皂和清水(流水)充分洗手。

以七步洗手法完成洗手:

(1)內:手掌相對揉搓;

(2)外:手心揉搓手背;

(3)夾:掌心相對,手指交叉揉搓;

(4)弓:弓起手指,雙手互握,揉搓骨頭突出部位;

(5)大: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轉動揉搓;

(6)立:五指併攏,將指尖立於另一掌心處,旋轉揉搓;

(7)腕:一隻手握住另一隻的腕部,並旋轉揉搓。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3.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時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

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鹼,並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 酒精可滅活病毒,所以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三)口罩常識

口罩是阻擋病毒傳播的"載體",並非直接擋住病毒。合理佩戴口罩,可有效擋住飛沫,能阻斷病毒直接進入人體內。不一定非要戴KN95或N95口罩,一般的外科口罩也可阻擋大部分粘在飛沫上的病毒進入呼吸道。

1.正確選擇口罩

· 一次性醫用口罩:該口罩分三層,外層有隔水層,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裡面;中層則有過濾層,可阻隔90%的5μm的顆粒;近口鼻的內層用於吸溼。連續佩戴4小時更換,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 N95醫用防護口罩:能過濾95% 0.3um顆粒,對病毒有阻隔作用。用於經空氣傳播的疾病。連續佩戴4小時更換,汙染或潮溼後立即更換;

· 棉布口罩、海綿口罩:防病毒效率低,並且厚重、悶熱、與面部密合性差,故均不推薦。

2.正確佩戴口罩

醫用口罩的使用方法:口罩顏色深的是正面,正面應該朝外,而且醫用口罩上還有鼻夾金屬條;正對臉部的應該是醫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顏色比較淺的一面,除此之外,要注意帶有金屬條的部分應該在口罩的上方,不要戴反了;分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後,先將手洗乾淨,確定口罩是否正確之後,將兩端的繩子掛在耳朵上;最後一步,也是前面提到過的金屬條問題,將口罩佩戴完畢後,需要用雙手壓緊鼻樑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樑,然後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皺,最好覆蓋住鼻子和嘴巴。

3.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

4.老年人及有心肺疾病慢性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5.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階段,其臉型小,選擇兒童防護口罩。

6.摘掉口罩時直接摘下繫帶,不要觸碰口罩內、外表面、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不要直接將口罩放在包裡、兜裡等處。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四)酒精使用常識

1.物質簡介

酒精是一種無色、透明、易揮發、易燃燒、不導電的液體,學名為乙醇。氣態酒精與空氣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濃度為3.5%-18%,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氣態酒精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處,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2.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

(1)70%-75%乙醇溶液作為消毒劑,適用於手和皮膚消毒,也可用於醫療器械及精密儀器的表面消毒。

(2)衛生手消毒時將消毒劑噴灑或塗擦於手部1-2遍,作用1分鐘;外科手消毒時擦拭2遍,作用3分鐘。

(3)皮膚和物體表面消毒時,將消毒劑噴霧或塗擦於皮膚或物品表面2遍,作用3分鐘。

(4)體溫表消毒時將體溫表完全浸沒在消毒液中,作用30分鐘。

3.疫情期間使用75%酒精消毒時的注意事項:

(1)酒精消毒僅限於手部消毒,不得內服。

(2)手部消毒次數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如沒有接觸感染源,正常清洗雙手即可,不建議酒精手消毒次數過多,避免刺激或灼傷皮膚。

(3)酒精應放置在兒童不易觸及處。

(4)瞭解家庭成員有無過敏者,酒精過敏者禁用。

(5)不小心濺到眼睛裡應及時用清水沖洗。

(6)使用完酒精消毒應及時室內通風。

(7)使用酒精消毒時應遠離明火。

(8)酒精不小心燃燒時不要慌亂,應及時用溼毛巾覆蓋滅火。

(9)密閉、避光、陰涼處保存,單獨放置,避免誤食,避免入眼。

(10)使用完畢擰緊蓋子,避免揮發。


(五)84消毒液使用常識

1.物質簡介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有效氯含量為1.1%~1.3%,可殺滅腸道致病菌、性球菌和。適用於一般物體表面、白色衣物、醫院汙染物品的消毒。

2.適用範圍及使用方法

(1)消毒飲食具:用原液按照1:9的比例兌水(半盆水倒入6蓋),將需要消毒的器具置於稀釋好的液體中浸泡20分鐘。

(2)瓜果、蔬菜: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兌水(半桶水倒入4蓋),將需要消毒的瓜果、蔬菜置於稀釋好的液體中浸泡20分鐘後用清水過淨(不推薦使用,瓜果、蔬菜的消毒用果蔬淨就可以了,或者多用流水沖洗幾次)。

(3)一般物體表面(廁所、馬桶、地面等)和公共場所環境(下水管道、溝渠、垃圾桶等):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兌水(半桶水倒入4蓋),浸泡20分鐘後用抹布、拖把擦洗,或用塑料壺噴灑。

(4)織物(毛巾等,衣物尤其是彩色衣物不要使用):用原液按照1:29的比例兌水(半桶水倒入4蓋),浸泡20分鐘後用清水過淨。

3.使用注意事項

(1)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與腐蝕性,必須稀釋以後才能使用。一般稀釋濃度為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即1000毫升水裡面放2到5毫升84消毒液。浸泡時間為10到30分鐘。被消毒物品應該全部浸沒在水中,消毒以後應該用清水沖洗乾淨後才能使用。

(2)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與腐蝕性較強,最好不要用於衣物的消毒,必須使用時濃度要低,的時間不要太長。

(3)84消毒液是一種含氯消毒劑,而氯是一種揮發性的氣體,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須加蓋蓋好,否則達不到消毒的效果。

(4)不要把84消毒液與其他洗滌劑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為這樣會加大空氣中氯氣的濃度而引起氯氣中毒。

(5)要區分消毒與解毒的概念,如果有其他食物或藥物中毒時切記不可把84消毒液當作解毒藥來使用,應該及時就醫。

(6)84消毒液應該放在小孩夠不著的地方,避免誤服。

(7)蔬菜、水果等食物最好不要用84消毒液消毒。

(8)84消毒液的有效期一般為1年(12個月),在購買與使用時要注意生產日期,避免因放置太久其有效氯含量下降而影響消毒效果。

(9)如果淺色衣服染色,也可以用84消毒液進行漂白。

(10)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置於兒童不易觸及處。

(11)本品對金屬有腐蝕作用,對織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12)本品對皮膚有刺激性,使用時應戴手套,避免接觸皮膚。

(13)毛、麻、尼龍、皮革、絲織品禁用。

(14)本品宜現用現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熱水稀釋。

(15)本品需25℃以下避光保存。

(16)使用時最好戴手套。

(17)消毒後一定要用清水沖洗乾淨。用84消毒液消毒後,對消毒液的殘留要進行徹底清理。尤其是衣物和餐具的消毒,一定要反覆多次用清水進行沖洗,避免殘留消毒成分對人體造成傷害。在房間進行消毒後,要開窗通風換氣。


第二篇 區域防護篇

一、辦公區域防護

(一)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確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儘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班。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二)入樓工作如何做

進入辦公樓前自覺接受體溫檢測,體溫正常可入樓工作,併到衛生間洗手。若體溫超過37.2℃,請勿入樓工作,並回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到醫院就診。

(三)入室辦公如何做

保持辦公區環境清潔,建議每日通風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注意保暖。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多人辦公時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

(四)參加會議如何做

建議佩戴口罩,進入會議室前洗手消毒。開會人員間隔1米以上。減少集中開會,控制會議時間,會議時間過長時,開窗通風1次。會議結束後場地、傢俱須進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議開水浸泡消毒。

(五)食堂進餐如何做

採用分餐進食,避免人員密集。餐廳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後進行消毒。餐具用品須高溫消毒。操作間保持清潔乾燥,嚴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類生食。建議營養配餐,清淡適口。

(六)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後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後首先洗手消毒。手機和鑰匙使用消毒溼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風和衛生清潔,避免多人聚會。

(七)工間運動如何做

建議適當、適度活動,保證身體狀況良好。避免過度、過量運動,造成身體免疫能力下降。

(八)公共區域如何做

每日須對門廳、樓道、會議室、電梯、樓梯、衛生間等公共部位進行消毒,儘量使用噴霧消毒。每個區域使用的保潔用具要分開,避免混用。

(九)公務出行如何做

專車內部及門把手建議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車須佩戴口罩,建議班車在使用後用75%酒精對車內及門把手擦拭消毒。

(十)後勤人員如何做

服務人員、安保人員、清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口罩,並與人保持安全距離。食堂採購人員或供貨人員須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膠手套,避免直接手觸肉禽類生鮮材料,摘手套後及時洗手消毒。保潔人員工作時須佩戴一次性橡膠手套,工作結束後洗手消毒。安保人員須佩戴口罩工作,並認真詢問和登記外來人員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

(十一)公務來訪如何做

須佩戴口罩。進入辦公樓前首先進行體溫檢測,並介紹有無湖北接觸史和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無上述情況,且體溫在37.2°正常條件下,方可入樓公幹。

十二)傳閱文件如何做

傳遞紙質文件前後均需洗手,傳閱文件時佩戴口罩。

(十三)電話消毒如何做

建議座機電話每日75%酒精擦拭兩次,如果使用頻繁可增加至四次。

(十四)空調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調系統風機盤管正常使用時,定期對送風口、迴風口進行消毒。

2.中央空調新風系統正常使用時,若出現疫情,不要停止風機運行,應在人員撤離後,對排風支管封閉,運行一段時間後關斷新風排風系統,同時進行消毒。

3.帶回風的全空氣系統,應把迴風完全封閉,保證系統全新風運行。

(十五)廢棄口罩處理如何做

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做好手衛生,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每天兩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對垃圾桶進行消毒處理。


二、生產區域防護

(一)嚴格管理人員。安保人員要認真詢問和登記訪客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員工要自行進行健康監護,不要帶病上班。進入生產經營場所應進行體溫檢測,體溫在37.2°以下並無疫情高發區接觸史,方可進入。

如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如發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輕度納差、乏力、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心慌、結膜炎、輕度四肢活腰背部機構痠痛等),帶口罩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

(二)生產場站要配備體溫計/測溫儀、醫用外科口罩及消毒物品,洗手間要配備足夠洗手液,保證水龍頭等供水設施正常工作。

(三)保持中控室、主控室等人員相對集中區域空氣流通,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觸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保持環境衛生清潔、不隨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紙巾包好,棄置於有蓋垃圾箱內,及時清理垃圾。

(四)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後、飯前便後,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五)員工休息室勤開窗,經常通風。不交叉使用個人衛生用品,如毛巾等,勤曬衣被。

(六)不要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避免前往售賣活體動物的市場;注意飲食健康、適量運動。

(七)員工乘坐私家車上、下班時無需特殊消毒處理,將車輛放置空曠處做好通風換氣;

(八)員工乘坐單位提供公共交通工具(班車等)時,公共交通工具要做好通風換氣,確保空氣流通衛生,並對環境物體表面定時清潔消毒;員工要加強防範意識,及時佩戴、更換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下車後及時採取手衛生措施。


三、礦區物業區域防護

(一)實行網格化、地毯式管理。配備專職工作隊伍,責任到人、聯繫到戶,確保各項防控措施得到切實落實、不留死角。鼓勵社區居民參與防控活動。

(二)加強人員追蹤。以社區為網格,加強人員健康監測,摸排人員往來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防控措施。重點追蹤、督促來自疫情高發區的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監測其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輸入。

充分利用大數據的手段,精準管理來自疫情高發區的人員,確保追蹤到位,實施醫學觀察,發揮街道社區幹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和家庭醫生隊伍的合力,提高追蹤的敏感性和精細化程度。

(三)做好密切接觸者管理。對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規範管理,配合疾控機構規範開展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和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落實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措施,及時按程序啟動排查、診斷、隔離治療等程序。

(四)加大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力度,嚴格對社區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進行清潔、消毒和通風,特別要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環境治理,把環境衛生治理措施落實到每個社區、單位和家庭,防止疾病傳播。

(五)加強健康宣教。要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傳染病防控知識宣傳,發佈健康提示和就醫指南,科學指導公眾正確認識和預防疾病,引導公眾規範防控行為,做好個人防護,暫停各種公眾聚集活動,出現症狀及時就診。


四、居家防護

(一)家居健康

1.增強衛生健康意識,適量運動、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經常徹底洗手,不用髒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風換氣並保持整潔衛生;

4.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5.儘量避免到人多擁擠和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和家禽家畜;

7.堅持安全的飲食習慣,食用肉類和蛋類要煮熟;

8.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二)合理膳食

1.不要食用已經患病的動物及其製品;要從正規渠道購買冰鮮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時要充分煮熟。

2.處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之間要洗手。

3.即使在發生疫情的地區,如果肉食在食品製備過程中予以徹底烹飪和妥善處理,也可安全食用。

(三)嚴格採購

1.接觸動物和動物產品後,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觸摸眼、鼻、口;

3.避免與生病的動物和病變的肉接觸;

4.避免與市場裡的流浪動物、垃圾廢水接觸。

(四)居家隔離

1.將病人安置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

2.限制看護人數,儘量安排一位健康狀況良好且沒有慢性疾病的人進行護理,拒絕一切探訪;

3.家庭成員應住在不同房間,如條件不允許,和病人至少保持1米距離;

4.限制病人活動,病人和家庭成員活動共享區域最小化。確保共享區域(廚房、浴室等)通風良好(開窗);

5.看護人員與病人共處一室應帶好口罩,口罩緊貼面部,佩戴過程禁止觸碰和調整。口罩因分泌物變溼、變髒,必須立即更換。摘下及丟棄口罩之後,進行雙手清洗;

6.與病人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進入病人隔離空間後,進行雙手清潔。


第三篇 對外及公共服務機構防護篇

一、服務人員管理

加強服務人員健康觀察與跟蹤,杜絕帶病上崗。有發熱(腋下體溫>37.2℃)、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的人員,應及時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登記,並按駐地防疫部門要求實施必要的隔離觀察。

二、員工自我防護

加強員工自我防護,工作期間應全程佩戴口罩,並按規範要求及時更換。特殊崗位,應佩戴手套(普通戶外手套即可)等必要防護用具,手套應每日更換。手套清洗前,先用含氯消毒劑浸泡。不戴潮溼的手套。

三、標識管理

在服務場所醒目位置設置明顯標識,提示服務對象自覺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注意個人衛生。

四、服務行為管理

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交流時,應保持適當距離,並減少或避免與未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具人員近距離接觸。

五、服務場所管理

保持服務場所環境清潔和通風。狹小、密閉空間應增加消毒頻次,確保消毒效果。

六、服務區域管理

1.對進入室內服務區人員實行體溫檢測。發現體溫異常和/或伴有咳嗽、呼吸不暢等症狀的,應勸導其及時到駐地指定醫療機構排查、診治,並對密切接觸人員進行登記。

2.減少服務區域特別是密閉場所人員數量,避免人員聚集。


第四篇 私家車防護篇

一、私家車日常防護

(一)一般情況下,私家車無需進行消毒處理,處於空曠場所時,做好通風換氣。冬季開窗通風時,需注意車內、外溫差大而引起感冒。處於地下停車場等密閉環境時,建議關閉車窗,以打開空調內循環方式進行通風。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二)司乘人員進入公共場所返回車輛後,建議先用手消毒劑進行手衛生消毒。有人(身體健康狀況不明)搭乘後,應及時開窗通風,並對車內相關物體表面進行消毒,也可選擇合法有效的消毒劑或消毒溼巾擦拭消毒。

1.物體表面消毒可選擇含氯消毒劑、二氧化氯消毒劑等消毒劑或消毒溼巾擦拭。

2.手、皮膚消毒建議選擇有效的消毒劑,如碘伏、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氫消毒劑等手皮膚消毒劑或速幹手消毒劑擦拭消毒。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二、私家車搭乘可疑症狀者時的防護

(一)可疑症狀者(可疑症狀包括髮熱、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搭乘私家車時應要求其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儘量與同車人員保持距離,不要開啟空調內循環,適度開窗通風。

(二)可疑症狀者下車後,應迅速開窗通風,並對其接觸物品表面(車門把手、方向盤、車窗、風擋玻璃、座椅等)進行消毒。

三、私家車搭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後的防護

(一)患者下車後,應及時做好私家車的終末消毒。私家車終末消毒的範圍包括:物體表面(座椅、方向盤、車窗、車把手等)、空調系統和嘔吐物等,消毒劑建議選擇過氧乙酸和二氧化氯等,消毒處理時發動汽車,並打開空調內循環。

(二)具體消毒方式由當地疾控機構的專業人員或有資質的第三方操作,沒有消毒處理前,車輛不要使用。

(三)其他同乘者為密切接觸者時,應接受14天的醫學觀察。


第五篇 醫療服務篇

一、就醫時間

(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熱、乏力,呼吸道症狀以乾咳為主,並逐漸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表現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多數患者為中輕症,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現發熱、乏力、乾咳表現,並不意味著已經被感染了。

(二)但如果出現下述情況,應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進行排查、診治。

1.發熱(腋下體溫>37.2℃)、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

2.且有疫情高發區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疫情高發區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聚集性發病。


二、就醫注意事項

(一)如果接觸者出現症狀,要提前選擇有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

(二)前往醫院的路上,及就醫全程應該佩戴口罩。

(三)避免搭乘公共交通,應該呼叫救護車或者使用私人車輛運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開車窗。

(四)生病的密切接觸者應時刻保持呼吸道衛生和進行雙手清潔。在路上和醫院站著或坐著時,儘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五)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汙染的物體表面都應該用含有稀釋漂白劑的消毒劑清潔、消毒。

(六)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一)去醫院看病、探望病人時,尤其是去醫院的發熱門診或呼吸科就診時應該戴上口罩。

(二)儘可能避免與有呼吸道疾病症狀(如發熱、咳嗽或打噴嚏等)的人密切接觸。

(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掩住口鼻。

(四)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雙手,不用髒手觸摸眼睛、鼻或口。

(五)將用過的紙巾立刻扔進封閉式垃圾箱內。

(六)密切關注發熱、咳嗽等症狀,出現此類症狀一定要及時就近就醫。


第六篇 應急處置篇

一、個人如果出現發熱(腋下體溫>37.2℃)、咳嗽、氣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狀,且有湖北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湖北的發熱伴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或出現小範圍聚集性發病,應立即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排查、診治。

二、個人因需就診,要選擇有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前往醫院的路上及就醫全程,應佩戴口罩。避免搭乘公共交通,應使用救護車或者私人車輛,如果可以,路上打開車窗。在路上和醫院站著或坐著時,儘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三、個人就醫時,應如實詳細講述患病情況和就醫過程,尤其是應告知醫生近期的湖北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觸史、動物接觸史等。

四、患者離開後,家屬應對患者住所實施全面消毒,包括地面、牆壁、門把手、空調系統、衛生間和桌、椅等傢俱,以及患者的餐飲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消毒劑可選擇75%的酒精、含氯的消毒劑、過氧乙酸等。

五、疾控部門通知的密切接觸者,應按照要求進行14天的居家醫學觀察。觀察期自與患者接觸的最後一天算起。觀察期間不必恐慌,不要隨便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隨訪。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異常表現,應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並在指導下到指定醫療機構排查、診治等。

六、有居家醫學觀察者的家庭,應配備必要的消毒劑和個人防護用品,家庭成員和實施醫學觀察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儘量減少接觸。醫學觀察對象應儘量單間居住,限制看護人數,減少與共同居住者的接觸機會,拒絕一切探訪。室內保持通風,衛生間做好必要的清潔和消毒。

七、如與患者共處一室,應戴好口罩,口罩緊貼面部,佩戴過程禁止觸碰和調整。口罩因分泌物變溼、變髒,須立即更換。摘下及丟棄口罩後,進行雙手清洗。與患者有任何直接接觸或進出病人隔離空間前後,進行雙手清潔。

附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基本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個大型病毒家族,為不分節段的單股正鏈RAN病毒,該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出的突起,在電鏡下觀察形如王冠而得名,冠狀病毒可分為四個屬:α、β、γ、δ。

冠狀病毒是一種在動物與人類之間傳播的人畜共患病毒,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目前已經發現冠狀病毒有6種,其中4種冠狀病毒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僅引起類似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另外2種就是SARS-CoV和MERS-CoV病毒。SARS-CoV於2003年發現,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非典型肺炎)疫情是從果子狸傳至人,症狀通常包括髮熱、畏寒和身體疼痛,甚至發展為肺炎,病死率約為9.6%。MERS-CoV:2012年發現,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是從單峰駱駝傳至人。MERS症狀通常包括髮熱、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發展為肺炎,病死率約為34.4%。


2.什麼是新型冠狀病毒

本次發現的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nCoV(2019 Novel Coronavirus),是一種先前尚未在人類中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從基因序列同源性來看,更接近SARS-CoV。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3.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發生,與接觸病毒的量有一定關係。如果一次接觸大量病毒,即使免疫功能正常,也可能患病。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產婦或存在肝腎功能障礙人群,病情進展相對更快,嚴重程度更高。是否感染主要取決於接觸機會,並不是抵抗力強的人群感染的風險會更低。兒童的接觸機會少,感染的幾率低;同樣的接觸機會,老年人、有慢性病的人以及抵抗力差的人感染幾率更大。


4.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主要傳播方式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包括手汙染導致的自我接種)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5.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嗎?

人傳人的特徵十分明顯,且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

6.什麼是飛沫傳播?

飛沫:直徑>5um的含水顆粒,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為1米)進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飛沫的產生:

(1)咳嗽、打噴嚏或說話;

(2)實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氣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過程中和心肺復甦等。

7.什麼是空氣傳播?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空氣傳播也叫氣溶膠傳播,直徑<5um可通過空氣傳播,長時間遠距離散播後仍有傳染性。通過空氣傳播的病原體也可以經接觸傳播。

8.什麼是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病原體通過粘膜或皮膚的直接接觸傳播:血液或帶血體液經粘膜或破損的皮膚進入、人體直接接觸含某種病原體的分泌物引起傳播。

速看!《大慶油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導手冊》求擴散!

9.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是指14天內曾與病毒的確診或高度疑似病例有過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包括辦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學,同機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觸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護、乘出租車、乘電梯等。

與發病後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10.對密切接觸者注意事項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觸的人(包括醫護人員)都應該有14天的健康觀察期。不要上班、不要外出、做好自我身體狀況觀察,定期接受社區醫生的隨訪。觀察期從和病人接觸的最後一天算起。一旦出現任何症狀,特別是發熱、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瀉,馬上就醫。

11.為什麼要對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14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潛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2~3天,長的10~12天。目前對密切接觸者採取較為嚴格的醫學觀察等預防性公共衛生措施十分必要,這是一種對公眾健康安全負責任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通行的做法。

參考其他冠狀病毒所致疾病潛伏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病例相關信息和當前防控實際,將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定為14天,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居家醫學觀察。

12.密切接觸者監控建議

(1)如果接觸者出現症狀,要提前通知醫院,將前往醫院。

(2)前往醫院的路上,病人應該佩戴醫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應該呼叫救護車或者使用私人車輛運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開車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觸者應時刻保持呼吸道衛生和進行雙手清潔,在路上和醫院站著或坐著時,儘可能遠離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汙染的物體表面都應該用含有稀釋漂白劑的消毒劑清潔、消毒。

1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麼臨床表現?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發熱為主要表現,可合併輕度乾咳、乏力、呼吸不暢、腹瀉等症狀,流涕、咳痰等症狀少見。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僅表現為頭痛、心慌、胸悶、結膜炎、輕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痠痛。部分患者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病情進展迅速。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實驗室檢查: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淋巴細胞計數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肝酶、肌酶和肌紅蛋白增高。多數患者C反應蛋白和血沉升高,降鈣素原正常。嚴重者D-二聚體升高。

14.在臨床上怎樣識別觀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

同時符合以下2個條件:

(1)流行病學史:在發病前兩週內有疫情高發區旅行或居住史,或發病前14天接觸過來自疫情高發區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居住區傳染病流行情況,是否為聚集性病例中的患者,是否造成他人感染等。疫情高發區相關市場,特別是農貿市場直接或間接接觸史。

(2)臨床表現:發熱;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學特徵;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在觀察病例的基礎上,採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進行病毒核酸檢測即可作出病原學診斷。

15.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措施

(1)標準預防措施。

(2)空氣傳播預防措施。

(3)接觸和飛沫預防措施:勤洗手,出門戴口罩、眼鏡、手套。

(4)房間通風換氣。

(5)清潔、消毒: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熱水浸泡30分鐘、75%酒精、含氯消毒劑,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應在具備有效隔離條件和防護條件的醫院隔離治療,危重病例應儘早收入ICU治療。

(1)臥床休息、加強支持治療,注意水、電解質平衡,維持內環境穩定。

(2)根據病情監測各項指標。

(3)根據氧飽和度的變化,及時給與 有效氧療措施。

(4)抗病毒治療:目前無有效抗病毒藥物。

(5)抗菌藥物治療:加強細菌學監測,有繼發細菌感染證據時及時應用抗菌藥物。

(6)中醫藥治療:根據症候辯證施治。

17.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汙染時應如何處理?

當出現如下情況時,需及時消毒處理:

(1)皮膚若被汙染物汙染時:應立即清除汙染物,然後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消毒液或含氯消毒劑和過氧化氫消毒劑擦拭消毒3分鐘以上,使用清水清洗乾淨;

(2)粘膜若被汙染物汙染時:應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

(3)衣物若被汙染物汙染時:按患者衣物處理,若無肉眼可見汙染物的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然後按常規清洗,貴重衣物可選用環氧乙烷滅菌方法進行消毒處理。

18.旅途在外沒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麼辦?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產品清潔雙手。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鹼,並且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酒精可滅活病毒,所以達到一定濃度的含酒精消毒產品可以作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19.疫情來臨時,面對恐慌,我們如何應對?

(1)保持生活的穩定性。維持正常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非常重要。

(2)接納並覺察。生活中總會有很多力所不及的事情,接納自己,停止對自己的責備。

(3)給自己列出一個愉悅反應事件清單,寫下那些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比如:和好朋友通個電話、泡個熱水澡、做有氧運動、和家人一起遊戲、完成擱置已久的計劃……。

(4)放下手機、停止對疫情的過度關注,去做愉悅反應清單裡的事情。

(5)當出現應激反應時(如睡不著覺、吃不下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好集中、身體沒有力氣、精力不佳;或者看到網絡上介紹的新型肺炎介紹的症狀,由於心理暗示,也會感到咽乾咽痛、胸悶、頭昏等)及時尋求專業幫助。

(6)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患者(住院治療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線醫護人員、疾控人員和管理人員,應尋求專業評估及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