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拒絕戴口罩"的人 可以怎麼辦

面對

王文忠,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溝通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本土的應用心理學流派-動力溝通理論與技術的倡導者。

在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的疫情中,出門帶口罩(尤其是在人多的共同場合),減少冠狀病毒的傳播與交差感染機會,似乎成了一種保護自己安全,也保護他人安全的基本要求。但是,為啥有人會拒絕帶口罩,甚至面對警察或者街道值班人員的勸誡,也拒絕帶口罩呢?

帶口罩,當然沒有不帶口罩,進行自然的呼吸,那麼順暢,而且口罩越厚,帶來的阻塞感越強;同時,帶著口罩時,自己的呼吸帶來的熱氣,一會就讓口罩下方的接觸的皮膚,感覺潮溼,不舒服。這種感覺,對於那些自在慣了,沒有危機感,不覺得自己會感染,也不覺得自己有可能感染別人的人,當然是能不帶,就不帶的。

但是,在此國家一級響應,人人為抗擊疫情而奮戰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做出這點小犧牲,在公共場合,克服這點不舒服,增加口罩這層安全防護的。但是,為啥有人堅持拒絕帶口罩,甚至面對警察或者街道值班人員的勸誡,也拒絕帶口罩呢?而且對於這個問題,筆者分析,主要有如下三點原因。

命運共同體意識比較差,不知道“同呼吸,共命運”,缺乏同舟同濟、共克時艱的道理。多年的西方文化的滲透,也讓張揚自己的個性,我行我素,成了一些人心中的信條。甚至,蔑視街道的所謂“馬克思主義”老太太,質疑警察,捍衛自己的所謂權利,例如“法律不禁止的就是我的權利”,成了一種時髦。當然,沒有法律要求人們此時在公共場合必須帶口罩,因此警察和值班人員的勸誡,對一些人來說,就成了耳旁風,甚至成了對自己正當權力的違法干涉。

具有反社會的個性傾向,總願意通過自己特立獨行的行為,給執法機構、維持公共秩序的現場負責人,增加一些麻煩,為自己的樂趣。

現場執法人員的語氣和態度,可能過於生硬或粗暴,引發了疫情中已經內心波動的個體的逆反,從而故意對著幹。

根據上面的分析,針對這些拒帶口罩的人,應該採取一些什麼措施呢?尤其是處置現場,防止人員聚集和交差感染,工作人員都內心急迫,時間緊,任務大,該採取一些什麼措施呢?

第一,現場執勤人員,要克服內心的焦慮和緊張,儘量採用理性平和尊重的語氣,甚至增加一些幽默感,從而減少由於第三種原因帶來的逆反,並增加第一類、第二類人員的配合度。

例如,執勤人員可以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用溫和的語調說,“對面的帥哥(美女),您的美麗和瀟灑,已經留在大家心中了,剩下的就是帶上口罩,保證我們大家在心中互相想念了,謝謝您的配合。”

第二,對於現場值班人員,溫和平等尊重的勸誡,仍然置之不理的少數人,沒有辦法,只有根據上級領導賦予自己的權力,或者採用器械強行隔離,或者進行追蹤錄像,留下相關證據和教育後人的素材了。

第三,雖然遠水不解近渴,但是,加大宣傳教育還是重要手段。通過互聯網、電視等媒體、自媒體,進行宣傳,重塑共產主義信仰,加強命運共同體意識,提高單位、社區和鄰里之間的集體榮譽感,仍然在群體事件中,增加群眾配合的關鍵中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