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受困肺炎疫情,政府送出政策“大禮包”


小微企業受困肺炎疫情,政府送出政策“大禮包”

春節假期結束了,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陸續顯現出來。延期開工放在一邊,隔離導致商業效率低下也暫且不談,肺炎來襲首先拖累大消費行業:消費者“圈”在家中,消費需求從“吃穿住行玩”簡化為“吃”(還是在家吃)。受此影響,小微企業首當其衝:

一些企業,收入下滑,面對租金、利息、工資等固定支出,遭遇現金流之困,直面破產危局;

一些企業開始謹慎決策,投資放緩、項目延期、減支自救;

還有些企業,不得不進入“冬眠”模式,經營活動全面暫停。

2019年,GDP增長的57.8%來自最終消費,31.2%來自投資,消費低迷、投資放緩,影響深遠。2月3日開市第一天,上證指數大跌近8個點,不全是恐慌情緒。

好在,扶持政策很快跟進了。


中央部委:金融支持首當其衝

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聯合出臺《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共涵蓋五部分,30餘項措施。

在扶持實體經濟方面,主要包括信貸支持,資本市場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定向扶持三個方面。相關優惠措施梳理如下:

(1)信貸支持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加強制造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信貸支持。金融機構圍繞內部資源配置、激勵考核安排等加強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保持貸款增速,切實落實綜合融資成本壓降要求。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

切實保障公眾徵信相關權益,對受疫情影響暫時失去收入來源的個人和企業,可依調整後的還款安排,報送信用記錄。

感染新型肺炎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可展期一年,繼續享受財政貼息支持。

(2)資本市場支持

提高債券發行等服務效率。優化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工作流程,鼓勵金融機構線上提交公司信用類債券的發行申報材料,遠程辦理備案、註冊等,減少疫情傳播風險。

靈活妥善調整企業信息披露等監管事項。受疫情影響,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報或2020年第一季度季報有困難的,或者難以按期披露業績預告或業績快報的,可以申請延期。

適當放寬資本市場相關業務辦理時限。適當延長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政許可財務資料有效期和重組預案披露後發佈召開股東大會通知的時限。

(3)對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定向扶持

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地區、行業和企業提供差異化優惠的金融服務。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通過適當下調貸款利率、增加信用貸款和中長期貸款等方式,支持相關企業戰勝疫情災害影響。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減半收取再擔保費。

提高疫情期間金融服務的效率。對受疫情影響較大領域和地區的融資需求,金融機構要建立、啟動快速審批通道,簡化業務流程,切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

減免疫情嚴重地區公司上市等部分費用。此外,對募集資金主要用於疫情防控以及疫情較重地區金融機構和企業發行的金融債券、資產支持證券、公司信用類債券建立註冊發行“綠色通道”,降低服務收費標準,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

在聯合發文基礎上,財政部還單獨下發通知,進一步強調要加大對於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的創業擔保貸款的財政貼息支持力度,優化受影響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2月3日,央行出手,1.2萬億的逆回購如約而至,切實為市場提供流動性保障。

這些,還只是起點。


地方政府:配套措施跟進

中央層面政策發佈後,蘇州、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相繼出臺配套措施。

2月2日,蘇州發佈《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共渡難關的十條政策意見》(以下簡稱“蘇惠十條”);2月3日,上海公佈減輕企業負擔四項措施,同日,北京發佈《關於進一步支持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若干措施》(以下簡稱“京19條”)。

三地打出第一槍,相信各地扶持政策很快就到。下面,簡要對三地政策進行梳理。

(1)蘇惠十條

“蘇惠十條”率先發布,不僅贏得企業主和網友點贊,也得到商務部的點名表揚。詳細來看,政策從“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部署。

金融支持方面,突出“扶”。確保小微企業信貸餘額不下降、融資成本降低,以及發揮政策性銀行“國家隊”作用。各項政策以鼓勵和倡議為主,確保金融系統不因此出現大的風險。

穩定職工隊伍方面,突出“穩”。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實行失業保險返還政策;對因疫情影響的困難企業,視情況緩繳社會保險費。

減輕企業負擔方面,突出“減”。減免中小企業房租和稅費,切實降低中小企業負擔。允許延期交納稅款,熨平疫情短期影響。最後,以扶持中小企業創業園的方式,扶持中小企業集群發展。

(2)上海“四條”

上海發佈減輕企業負擔的四項舉措中,並不單獨針對中小企業,受眾範圍更廣。

與蘇州一樣,上海也在緩繳社保、失業保險返還上做出了規定。同時,上海還宣佈推遲社保繳費基數調整,預計可減輕社保繳費負擔101億元。

此外,還將通過減費、延緩繳費、增加補貼等方式,全方位扶持企業渡過難關。如對停工期間組織職工參加各類線上職業培訓的,可按實際培訓費用享受95%的補貼。

(3)京19條

與蘇州、上海相比,北京的扶持政策更加全面細緻,不僅給政策、給資金,還著重強調政府服務和保障功能。

具體來講,“京19條”從“優化審批、加大資金支持、做好企業服務、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加強城市運行服務保障”五個方面,做出了全面的部署。

在優化審批服務方面,針對防控疫情物資的生產、採購、進口、資金撥付匯劃、外匯辦理等環節,開啟綠色通道,並輔以稅收優惠政策。

在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方面,藉助央行專項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的信貸支持;建立專項資金池,保障疫情防控物資到位,並特別強調為肺炎確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醫療費用保障。

在企業服務方面,除失業保險返還、緩繳社保外,以補貼和貼息的方式,鼓勵生產疫情所需物資的企業提質增效;引導商場、市場運營方對中小微租戶減免租金,切實解決中小企業的經營難題。

同時,北京市政府還強調了科技創新對疫情防控支撐作用,對於防疫藥品研發和技術攻關、疫情防控物資的生產企業,給予應急審評審批綠色通道和稅收優惠的政策。並提出要鼓勵政府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共享、互動互用,完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線醫生諮詢平臺”,支持醫療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研發及產品示範。

最後,在加強城市運行服務保障方面,“京19條”對返京人員管理、生活必需品供應保障、政務服務等方面,也作出詳盡部署規定。


結語與展望

細看各項扶持政策,出臺及時、覆蓋面廣,已屬於政策允許範圍內的積極施策。但坦白講,這套政策組合拳,能改善小微企業經營困境,還不能把它們拉出困境。

此次疫情之於中小企業,核心衝擊來自市場端的需求萎縮,再疊加疫情導致的產業鏈效率下滑,原料採購、物流運輸、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多方受阻,層層傳導、環環相扣,織成一條巨大的網,讓企業陷入其中、掙扎乏力。

現階段,各項扶持政策側重於稅費減免和金融支持,屬於“減支”而非“增收”,自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各地出臺扶持政策,意義不限於扶持本身,更重要地是釋放一個信號,即抗擊肺炎疫情是全社會的事情,疫情產生的損失直接作用於企業,但全社會都在尋找可行的方式進行損失共擔。

就近幾日情況看,各方都已行動起來。

作用於抗疫一線:口罩等防疫物資企業加班加點、醫務人員節假日無休、全社會組織捐款捐物、防疫物資開通綠色通道、政府表態疫情過後收儲富餘產量、保險公司捐贈專屬保險保障、社區“隔離”防疫、延期開學/開工、媒體開通疫情專區……

作用於企業紓困:

金融資源定向扶持、清結算費用減免、央行向市場“放水”、交易所減免上市年費、放寬財報披露時限;業主減免鋪租、返還失業保險、增加專項補貼、集中稅費減免;……

作用於民生保障:超市菜場不閉店、嚴打亂髮“疫情財”、政府儲備調節市場、物流快遞不斷、交通出行不斷、退訂退票免收費、錯峰出行&在家辦公……

相比2003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物質基礎、資源調配均顯著增強,只要全社會“團結互助、損失共擔”,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

疫情終將過去,下跌也會過去,但這段時光,值得我們銘記。

本文由“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薛洪言、陳嘉寧、黃大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