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的繆斯

1、精神永在

北京時間2月2日,洛杉磯湖人隊開始了科比墜機後的第二場比賽,客場對國王,距離失事地點更近些。

湖人半場比分81分,與科比職業生涯單場最高分相同;

全場比分湖人129-國王113,129+113=242

24號(科比) 2號(Gigi)

賽後湖人隊員說:

"Guess he's with us!"

科比的繆斯


科比的繆斯

區別70、80、90後NBA球迷的一個簡單標誌就是看他粉的是喬丹、科比還是詹姆斯。

喬丹對於蜀黍那代人而言就是“神”,除了他在球場上的統治力外,先入為主是最大的因素。

國內最早引入NBA直播(錄播)後沒多久,喬丹的公牛王朝就開始崛起。

最先那批騷年們還在討論奧拉朱旺和古格利奧塔哪個名字更酷?

坎普和尤因誰更像大猩猩時,忽然有個拖著舌頭的身影帶著他左右護法和五人組突然出現,瞬間掩蓋了所有球星的光芒,那就是喬丹。

科比的繆斯

78年出生的科比成為80後偶像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2000年他和奧尼爾拿到職業生涯第一個總冠軍時,最大的80後才20歲,而科比只有22歲。

所以非常理解為什麼科比是那代人的青春記憶和符號,以及有人說:

我是看著科比的球長大的。


2、影片背景

昨天還和人聊到:

世界是公平的,有天賦的一般都不懂得珍惜、不努力;

沒天賦的反而更加勤奮。

看了《科比的繆斯》後你就發現:

他是既有天賦又無比勤奮的那個。

然而正是勤奮,而非天賦讓大家更加的緬懷科比和他的“黑曼巴精神”。

科比17歲進入NBA,始終效力洛杉磯湖人這一支球隊,五次獲得NBA總冠軍賽。

在2012-13賽季經歷跟腱撕裂這一重大變故後他自己作為製片人拍攝了這部紀錄片,並貢獻了很多珍貴的鏡頭和照片。

科比的繆斯

最終導致他退役的,除了跟腱撕裂外,還有他左肩的勞損,這個片段在紀錄片的末尾也有所體現。

昨晚再次重溫該片的時候我不禁在想:

如果今天再讓科比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續集他會記錄些什麼:

他的退役生活、孩子、公益、生活,以及無以言表的遺憾?

或者他什麼都不會說,也不會拍,只是像這部片子的開頭那樣默默地看著我們。

科比的繆斯

3、勤奮、孤獨與精分

一位記者問科比:你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大的成功?

科比反問道:

“你知道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嗎?”

“我不知道。”

科比回答說,“滿天星星,寥寥燈光。”

記者疑惑這個問題與成功有什麼關係時,科比繼續說道:

“到底凌晨4點的洛杉磯是怎麼樣的?其實我不太清楚,因為那時洛杉磯是全黑色的,但我已經起床,走在洛杉磯黑暗的街道上了”。

科比的繆斯

科比經常一個人練球。他把這種練習,稱之為在和“影子敵人”戰鬥。

在他意識到家庭和比賽同樣重要時,他決定在賽場上塑造出另一種形象:黑曼巴蛇。

科比給“黑曼巴精神”定義為“永不言棄”。

我們通常總結為:在逆境中堅強、受傷也不後退、越困難越不逃避、不停地創造奇蹟。

其實,本意他希望建立起另一個自己,一個和生活中完全不一樣的自己,一個對對手、對自己毫不留情的自己。

“總有一個人要贏的,那為什麼不能是我!”——科比·布萊恩特

科比的繆斯

影片以科比那次受傷開始,也是他職業生涯終結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我不禁會想:

如果他那次沒有那次搶斷、運球、沒有那次受傷,

他一定還在打球,說不定在聯手詹姆斯,說不定也會來CBA,至少不會那麼早執著於建設他的青少年訓練營……

他和Gigi也就不會在那架該死的直升機上!

4、誰是繆斯(靈感女神)

父親對子女的教育和成長非常重要:

科比的父親之於科比;科比之於Gigi。

科比父親在每次打完比賽會讓他的孩子們踩在他的後背和大腿上,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放鬆手段。

孩子們覺得這個很好玩的同時會覺得父親第二天的表現與他們息息相關,籃球成為了他們的一部分。

科比的繆斯

家庭是每個人生活的核心,也是需要個人重要呵護的,家庭的穩固才能帶來生活的穩定,家人的支持才能帶來好的表現。

當科比在場上表現得最穩定的時候,也是他情感、家庭生活最順利的時候。

成長期是他的父母,成年後就是他的妻子和孩子們。

家庭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科比的繆斯

在看這部紀錄片前我就在想:

科比的繆斯女神是誰?誰給了他靈感、力量和堅持?

是他的父母?是經歷、是對手、是家人、是挫折、還是對成功的慾望?


其實科比的靈感之神就是他自己。

這些天,我們深刻地感受到科比片首描述的那種感覺:

腳沒法動彈、覺得再也跳不起來、周遭的一切不受自己的控制,我們意識到這可能只是一場夢,但當我們想奪回對自己和周遭的控制權時,你發現無論你怎樣嘗試,你都無能為力。

科比的繆斯

正如昨天跑了個30KM,一路沒有喝水、沒去上廁所。

到了最後8KM時,太陽落山了,汗也吹涼了,兩層溼衣服貼在自己身上,如果是我一個人,我也會停下來,勸自己說:何必呢。

讓自己堅持跑完的是同伴、是面子、是責任、以及對效果的渴望。

不過最終,讓自己堅持到底的,還是自己的雙腿。

目標和動力可以是他人給予的,可路,還是要自己去走的。


晚上,萬眾一起隔離的第十天,重溫《科比的繆斯》,相信我們一定能夠一起走到底!

科比的繆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