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社會要靠“混”

小周學的是市場營銷專業,大學畢業後,以筆試加面試第一的成績被一家大型企業聘用。平時,他做人本本分分、踏踏實實,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抽菸不喝酒,每天準時上班,下班也準時回家,鮮有與同事、朋友應酬的機會。

他的工作做得很出色,領導也很器重他,有什麼應酬啊?都會想到把小周帶上,想讓他見見世面鍛鍊鍛鍊。,每次,小周總是會委婉的拒絕,不是藉口說身體不舒服,就是說家中有事,幾次下來,領導也就不再“強求”他了。有些朋友提醒他“下次領導讓你去,你就跟著去吧,你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就是領導的一句話嗎?何必掃領導的興呢,還讓自己錯過發展的重要機會!”

小周不這麼認為,他覺得,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兢兢業業把工作幹好,其它的都是浮雲,甚至,他有些看不慣那些場面事,聽不慣那些場面話,覺得“那樣做人太假、太累”。

不久,公司裡又錄用了一位大學生小楊,上班後,一天有半天的時間是在外面,不是今天跟張經理去見客戶,就是明天要陪李主管去參加某項活動,整天不幹“正事”。很快,小楊變成了部門有名的“自來熟”,無論見了誰,都能夠上前聊上幾句,甚至與其他部門的一些職員也建立了一定的交情。一次部門會議上,領導特別指出,小楊同志工作積極努力,很求上進,在這裡要給予表揚。小周很不服:他哪裡比自己強?整天在外面混吃混喝,油嘴滑舌。很長時間,他都有些想不通,領導為什麼看不到自己的成績,卻偏偏要表揚只說不練的小楊?

工作做得好,不如關係混得好。不可否認,小楊是位聰明的“職場混混”,他深知混職場、混社會,應酬的重要性。而小周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單純的認為,只要工作做得好,領導看在眼裡,就一定會得到器重。

許多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都有過像小週一樣單純的想法,等真正進入職場、步入社會,才會發現,事情根本不像自己想象的那麼簡單:應酬是能給自己帶來關係與資源的機會。如果想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就必須要懂得應酬,懂得去適應他人,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讓自己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中變得如魚得水。

不會應酬,就沒法適應社會,就沒法在職場上生存。美國的著名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由於他的專業技術,85%是人際關係和處事技巧”!

何為人際關係和處事技巧?說白了就是應酬的藝術!尤其是在現如今,這個人情社會、關係社會,應酬的能力也是社會生存的能力,這種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人事業的高度,應酬是一個人立身、立業的支點,你的事業有多大,人脈就有多廣。叫吃飯就吃飯,叫做事就做事,這樣的人能力再強也很難混出個模樣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