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國藩身上,學到的兩個好習慣


改掉一個小習慣,要一個月,培養一個好習慣,卻遠遠不止一兩個月。但我們還是要去培養更多的好習慣,摒棄更多陋習,因為還有更多待完成的夢想。


夢想和執著像是行動的催化劑,一點點地推著我們前行。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兩個我剛剛養成的好習慣,這兩個好習慣都來源於曾國藩的日課標準,分別是靜坐和茶餘偶談。


從曾國藩身上,學到的兩個好習慣

1

靜坐

這一年裡,我煩務一直纏身。作為寫作人,其實面對的壓力,是由內而外的。為了寫出好作品,就要求自己得耐得下心去讀書。其次,是作品出來後,要面對的各行壓力。

如果可以,我想每個人都想低調地活著。因為低調意味著你可以減少很多無謂的煩惱。但事實往往不是如此,寫作是輸出,也是展示,你總會收到各類質疑。

一個寫作人,不管寫什麼,都會被質疑,這是一種必然。早在2018年,我就因為承受不了其中的壓力,一度想要放棄寫作,理由是會無端地收到各種指責和謾罵。

後來收入慢慢高了,格局高了,這種情況才好一點。

我很愛思考,靜坐於我,並非是為了思考,而是靜心。我會每天靜坐20分鐘去清理掉一些雜念,讓自己的思考變得更單純一點。

人說,清醒時做事,糊塗時讀書,大怒時睡覺,獨處時思考。而靜坐的價值也是如此,當我們的心靜下來時,才能變得高效,不管是做事,還是思考。

靜坐去浮躁,去焦慮。


從曾國藩身上,學到的兩個好習慣


2

茶餘偶談

每天寫一些東西,是我的習慣。但我沒有試過做茶餘偶談這件事情。

茶餘偶談是曾國藩的一個習慣,即拿一個筆記本,給筆記本起一個名字叫做茶餘偶談,專門去記錄和朋友們聊天時談到的各種有啟發的事情,讓聊天變得更有價值。

我之前做過這些事情,但並沒有完整去做整理。在學《曾國藩傳》兩個月的過程中,我開始嘗試培養這個習慣,這個習慣於我價值斐然。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給儲君老師打了一個電話,在聊天時,他提供給我一個重要信息:他開始嘗試整合線下禮物、物流、商品各類資源。而這件事情我也在煩惱,每年要為之付出超過20萬元的消耗。

他的這個思路極好,是我沒想到的,可以立馬節省一年不低於5萬元的開銷,我用筆記錄在茶餘偶談中。


我發現,這個習慣對我來說極為有效。


從曾國藩身上,學到的兩個好習慣

我處於正在學習時這個狀態,在社群,在線下接觸,和朋友交談中,我可以得到很多有效的信息。特別是一些高端社群,產生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極其寶貴,我可以及時整理下來,放在本子裡。

這樣有什麼好處呢?一方面是不容易忘卻,很多信息我經常習慣性地說要整理,但真的忙起來就沒有時間整理,這些東西就會丟掉,很是可惜。

原因之二就在,這個本子可以隨時攜帶。我常出差,在乘坐交通工具時,就可以隨時拿出來學習和思考,能讓我快速成長。

記錄一些重要的學習信息,能讓我在茶餘飯後、出差途中隨時隨地拿出來翻翻看看,並且進行學習,而且不易忘記重要信息。

學得越久,越發現曾傳的意義。不僅僅是紙面上的歷史,還有很多值得當下我去關注並且執行的習慣和思考。

希望,這兩個小方法,也對你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