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農村大叔做一種燙手生意,一天掙1000元,看是啥


#天南海北過大年#在山西晉南一村莊路邊有一群村民圍著一起,人群邊有一行排放整齊的蛇皮袋子,“這些人在忙啥事情?”攝影師帶著疑惑走近人群一探究竟。門房前放著一個長方形鐵爐子,一位中年大叔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往爐子裡送玉米芯子,這位中年大叔姓梁,爐子的對面就是他的家。?“他在幹啥”攝影師帶著疑惑和他聊了起來。圖為大叔坐在爐前。

梁大叔,今年50歲,以種地為生,承包了200畝地,種小麥和玉米,除去投資,辛苦一年到頭也落不下幾個錢,他利用家住小鎮的便利條件,農閒時間他和家人做點小生意,在傳統節日加工些糕點和月餅,批發給小商販,日子過得雖沒有大富大貴,但非常殷實。圖為梁大叔把生花生倒進爐子裡。

當地農民習慣利用果樹行間、地邊空地種植紅薯、花生一些農作物,既不浪費土地,自己食用很是方便。花生是人們日常生活一道普通的食物,可以煮飯,水煮或油炸做下酒菜,燒烤熟後剝去殼子直接食用,還可以加工成食用油,也是待客一道美食。圖為梁大叔往爐子裡添加沙子。


梁大叔自己曾在家為自己加工過花生,沒有專門的炒花生爐子,加工起來很不方便,他發現周邊的村子沒有人投資設備加工花生,村民想炒花生得去10多里外的地方,他定製了一個炒花生的爐子,先為自己和鄰居炒花生,他掌握了炒花生的火候後,就把爐子擺到家門口為更多的村民炒花生。

臨近春節,正是加工花生的高峰期,他10多天前就開始炒花生,從早上一直忙到天黑,中午,坐在爐子前匆匆吃點飯,一天能加工花生上千斤,一斤加工費一元錢,一天能收入1000多元錢,燒爐子的燃料就是玉米芯子。圖為梁大叔從爐子裡取出幾粒花生查看生熟程度。

“為啥要給爐子裡添加沙子?”“沙子裹著花生,使花生受熱均勻,如果直接炒,花生受熱不均勻容易出現發焦,炒不熟,加了沙子後炒出來的花生不發糊,脆、香。”梁大叔查看了幾次花生後,打開爐子門把花生和沙子倒出來。


梁大叔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他怕爐子裡的花生倒不乾淨,把手伸到滾燙的爐子裡,把爐子裡沒倒乾淨的花生拋出來,他說,咱就是種地的,老百姓種點花生都不容易,儘量把爐子裡的花生拋出來,咱掙的就是這燙手錢,害怕燙手嗎?只有講誠信老百姓才會信任咱才能有錢掙。圖為梁大叔把手伸進滾燙爐子裡拋花生。

一爐子一次能炒30來斤花生,得用多半個小時。他把炒熟的花生和沙子一起倒進篩子裡,篩去沙子,然後等花生晾涼後讓村民裝入口袋。

當攝影師離開時,又有一些附近村子的村民開著三輪車拉著生花生排隊等候。他們就像這花生一樣,將根深深扎堅實的泥土,埋頭努力結果,在泥土裡中拼搏,掙得一片果實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