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國外西方公司垂涎他所掌握的科學技術,開出誘人的條件屢次邀請,卻遭到他的堅決拒絕。

他只服務自己的祖國——中國。

小行星命名是一項國際性、世界公認的、永久性的崇高榮譽。然而,就在2016年4月12日那一天,國際編號為210231號的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中國能夠獲得如此殊榮的科學家屈指可數。或許正因為如此,他被譽為“最帥院士”。然而,這位“最帥院士”,從小的成長卻充滿了艱辛,因為他從小被誤認為是“外國人”。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30年代,中國人的觀念極為傳統,面對跨國婚姻,很多數人不能接受。但恰巧他就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一個“中瑞”混血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因為是混血兒的緣故,常常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如此模樣,與周圍孩子顯得很不一樣,缺乏認同,從小的遭遇可想而知,因此,他小小年紀,總是皺著眉,顯得極為孤單。

儘管在學校受到冷眼,但是他做事有主見,有著明確目標。 1955年,他迎來了一次改變命運的機會——高考,以各門近乎滿分的成績出線,其中數學100分,物理98分,化學96分。

那個是100分制的年代,這樣的成績,考入清華本應該沒問題。而他本人也這麼認為,很自信地報考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現在的學子嚮往清華和北大,那個年代的學子何嘗不是,但是意外的是他卻被第五志願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錄取。

“是石油選擇了我,不是我選擇了石油事業。”或許那個年代,不只憑高考成績,他無法選擇。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儘管沒有進入清華亦或是北大,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1960年,畢業那年,別人都擠破頭想要留在北京,但是他卻主動選擇基層,奔赴剛發現石油的大慶油田,在那裡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關。

1963年12月3日,周總理宣佈:中國從此石油基本自給了。

他終於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曾經所有的委屈和不公都在那一刻釋然。他無法選擇出身,更無法改變世俗的目光,但是卻可以掌控自己的未來,活成別人高不可攀的樣子。

太多的艱辛,沒有磨滅他的鬥志,更沒有磨滅他愛國的熱情。他就是最帥院士王德民。

如今,王德民已是中國院士, 東北石油大學博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是國際石油界名人,已獲得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的發明專利,其中很多采油技術遠超國外水平,因此成為很多西方大公司想要得到的科學家。

王德民院士本可以拿技術在國外換的大量財富,但是他卻不為所動,紮根中國。

“最帥院士”王德民:高考成績近乎滿分,卻未被清華、北大錄取

“和國外比,我的工資不算高,但足夠我用。世上有哪個地方有條件讓我組織幾萬技術人員向大自然進軍?有哪個老闆能給我這麼廣闊的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幹?只有中國。”

王德民院士寧惜故鄉一捧土,不愛他國萬兩金。

2017年,80歲高齡的王德民院士帶領團隊攻堅井下油水分離同井注採技術,使得已經關停13年的區塊成功實現了四次採油,初步突破石油工業長期沒有解決的,“如何經濟有效進行四次採油”的難題。

如今,王德民院士80多歲的高齡卻依然為國家奉獻著自己的力量,這樣的院士是人民心中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