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下挫 北上資金流入約200億看好長期趨勢

3日,鼠年開市首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及境內外市場波動影響下,A股三大股指大幅低開,截至收盤,上綜指證跌7.72%、深圳成指跌8.45%、創業板指跌6.85%,行業板塊全線下跌,但北向資金逆市淨流入約200億元。

分析認為,短期內,疫情擴散會通過情緒對資本市場運行造成擾動,但決定市場大勢的根本因素是政策取向和經濟數據。當前,各方已出臺多項利好政策,市場短期急跌後仍需要時間盤整消化,等待疫情控制住及後續基本面數據支撐或將再上行。

疫情下市場短期難免受情緒擾動

2月3日,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及境內外市場波動影響,A股開市三大股指大幅低開,滬指下跌8.73%、深成指下跌9.13%、創業板指下跌8.23%。滬深兩市3000多股跌停,僅部分醫藥股掀起漲停潮。

在春節期間,A股休市,但全球股市普跌,作為A股先行指標的A50期指,累計跌幅達8.21%。對於本輪肺炎疫情,市場在1月中旬已經給出防禦,1月14日三大股指集體開始衝高回落,1月24日滬指大跌2.75%,回到3000點下方。

實際上,境內外市場已經對新型肺炎疫情有所反應,A股鼠年開市首日下跌在意料之中。多數機構參照離岸市場行情,認為A股開盤首日跌幅5%-7%是大概率事件,但截至3日收盤,上綜指證跌7.72%、深圳成指跌8.45%、創業板指跌6.85%,超出市場預期。

業內分析認為,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市場難免受情緒擾動,權益資產在短期內將迎來拋壓。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指出,疫情對A股負面影響主要體現在疫情嚴峻期(恐慌期),“非典”期間 A股短暫急跌,調整幅度在10%以內,持續時間大約1個月。當前時點與2003年4月中下旬相似,短期內A股將受避險情緒影響下跌,醫藥板塊或有超額收益表現,而商貿、休閒服務、紡織服裝、食品飲料以及交通運輸等部分消費等行業股價將承壓。當後續疫情出現實質性緩解之際,A股或將反彈。

“疫情對資本市場的影響體現在兩個層面,投資者情緒和經濟基本面,市場的波動會加大,但長期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擴散初期,疫情帶來的更多是一種情緒擾動。”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分析。

彭文生表示,決定市場大勢的根本因素是政策取向和經濟數據。在一個季度左右的中期內,需要觀察疫情對於經濟基本面的衝擊有多大。如果是著眼於一年以上的長期目標,本輪疫情對於市場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近日,交易所、行業協會、證券機構等集體發聲,建議廣大投資者近期通過非現場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同時理性、客觀分析疫情影響,秉承長期投資、理性投資的理念,審慎開展證券投資。

多部門齊心協力維護市場穩定

為應對疫情給金融市場帶來的風險,此前各方已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

2月1日,人民銀行等五部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包含30條務實舉措,更好發揮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和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釋放出積極的政策信號。

證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李超表示,這次五部委聯合發佈的通知中,直接涉及資本市場的主要有9條措施。總的考慮是,按照一切有利於疫情防控和促進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原則,特殊時期作出特別政策安排,尊重市場規律,體現監管彈性,為受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企業、投資者儘快渡過難關全力提供金融支持,讓資本市場的監管更有溫度、更暖人心。

2月3日,人民銀行開展1.2萬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投放資金,比當日公開市場逆回購到期量1.05萬億元多1500億元,銀行體系整體流動性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其中,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為2.40%、2.55%,均比上次下降10個bp,更顯示出央行在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引導金融市場利率水平下降,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提高應對疫情影響的能力。

“在當前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此舉有利於保持節後市場流動性充足供應,有助於金融機構做好流動性管理,避免市場恐慌情緒,穩定市場預期。”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這體現出央行充足供應流動性的決心和操作上的靈活性,為金融機構支持疫情防控、服務實體經濟和保持金融市場穩定送出了“定心丸”。

對於市場擔心的融券業務,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全市場融資融券餘額約1.05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2.13%,整體維持擔保比例超過280%,50倍以上市盈率股票融資餘額佔比未超過三分之一,2019年以來全市場日均平倉金額約2000萬元。上述業務有一定的安全邊際,風險總體可控。

證監會還要求,疫情解除前,對於湖北地區融資融券客戶,以及因疫情實施隔離或者接受救治的其他地區融資融券客戶,證券公司不主動實施強制平倉;對於其他客戶,證券公司應按約定主動加強與客戶的溝通,適當延長客戶補充擔保品的時間。

“鑑於疫情的發生及近期境外市場的反應,對於開市後A股市場可能出現的異動,有關部門將保持高度警惕,堅持底線思維,出臺和研究對沖工具,緩解市場恐慌情緒。”上述負責人說。

A股中長期走勢不改 改革提升吸引力

展望後市,業內人士認為,疫情3日對市場影響既有悲觀情緒造成的“踩踏”,也是開市補跌的表現,但不會改變市場中長期走勢。

“歷史上牛市終結源於政策面或基本面出現重大轉折,這次疫情對基本面影響類似2003年的非典,是短期性的。疫情會影響牛市節奏,市場短期急跌後仍需要時間盤整消化,等待疫情控制住及後續基本面數據支撐再上行。”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說,當前應該堅定信心、保持耐心,疫情新增病例見頂對應市場恐慌底,疫情不改變行業表現的中期排序。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說,疫情對市場短期走勢有影響但不改變長期走勢,未來A股走勢仍是慢牛行情,分化是主要特徵,優質的股票會走出獨立行情,績差股和題材股繼續被邊緣化,堅持價值投資依然至關重要。

當日,在A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中,“聰明錢”北向資金卻逆市抄底補入,截至收盤,單日累計淨流入約200億元,體現出國際資本堅定看好A股行情。

“自2015年牛市結束,2016年開始,隨著監管趨嚴,資管新規從徵求意見到正式推出,解禁高峰來臨,股權質押風險凸顯。居民資金以及重要股東不斷離開A股,導致A股整體估值水平持續下移。”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說,這一階段,北上資金大幅加倉,2017、2018年、2019年陸股通分別流入1997.4億元、2942.2億元和3517.4億元,屢創性高。存量資金與北上加倉方向抱團,A股呈現“核心資產”和大盤龍頭風格佔優的局面。

在本輪階段性疫情行情中,杭州優華企業衍生品服務公司總經理胡曉輝認為,投資者應當控制自己的恐懼情緒,中國金融市場有比較多的避險工具,股指和商品的期貨、期權等,投資者要學習使用好這些避險工具,社會各方也應該對這些現代金融市場必備組成工具在社會事件中的作用做深入研究。

“應對疫情可能給市場帶來的挑戰,要充分吸取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的經驗教訓,儘量避免干擾市場運行。”胡曉輝說,即使出現一定的異常波動,關鍵舉措應該是維護市場的信用,讓資本有信心長期留在市場裡。

證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2日也強調,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是短期的,不會改變中長期走勢,同時推進改革的方向和決心不會因為疫情帶來的暫時困難而改變。只有通過改革,才能真正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這樣的市場一定會更有吸引力。(記者劉玉龍、閆鵬、馬悅然)

監製:蔣春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