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婆婆造成的

一位心理諮詢師朋友曾經說:媽媽和孩子的共生問題,可算一大世界難題。

的確。打從孕育的那一刻開始,媽媽和孩子血肉相融。

出生後,幼兒和母親也總是同時出現。

媽媽們從自己這一個美妙的作品身上,找到巨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這份融合共生關係,也非常容易讓媽媽們沉迷、上癮。

可惜,後來,我們需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戒掉這份“癮”。

一個同事曾經講過一個不是笑話的笑話。在她的婚禮之日,新媳婦給婆婆敬茶。婆婆端起茶,嚎啕大哭。

見過嫁閨女哭的,沒見過娶媳婦哭的對吧。

不過,這位婆婆傷心的理由也簡單:從此以後,我的寶貝兒子就被另外一個陌生女人搶走了。

如同失戀。

想一想,的確痛徹心扉呀。

看過太多婆媳衝突。想一想,我們自己有一天也會熬成婆婆,面對自己的兒媳婦。到了那一天,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這千古難題?

我真的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細細想後,我得出一個結論,若想他日安寧,從現在起,就需要好好留意我們和兒子的關係。

這裡頭的邏輯很簡單:有怎樣的媽就會養育出怎樣的兒子,兒子再按照媽的樣子去找媳婦。

在婆媳關係的問題中,男人這個中間者固然責無旁貸,但論根兒的話,造成婆媳關係難處的始作俑者,其實是婆婆自己。


這個女人搶走了我的兒子

強勢的媽媽,弱勢的兒

我見過很多愛操心且很強勢的媽媽。當操心過度,她們就會萬事親力親為。

一方面,她們可能會對孩子照顧的非常周到,另一方面,她們會對孩子自己的事情通通干預。表現出,這種媽媽很賢惠,其實卻折射出母親內心的焦慮,她需要通過控制孩子來安撫自己內心的不安,填充自己內心的空虛。

如果這樣的媽媽有一個兒子,他則會傾向於認同爸爸的樣子,壓抑起自我,深陷於母親的控制當中。

這樣的男孩長大後,極有可能再找到一個非常強勢的妻子。

那麼矛盾來了,強勢妻子對陣強勢媽媽,肯定是會出問題的。

還記得《雙面膠》中的媳婦胡麗娟那句話嗎,在婆媳大戰後歇斯底里地對丈夫怒吼:“這個家只能有一個女主人,那就是我!”

在夫妻倆生孩子之前,婆婆和媳婦掙的是對中間這個男人的控制權;有了孩子之後,矛盾升級,掙的不僅僅是這個男人,更把第三代牽涉其中。這裡頭,最易受傷也最無辜的,就是孩子了。


強勢媽媽對陣強勢兒媳,一山豈容二虎?

▌單親家庭,媽媽持久戀子,兒子更易戀母

在這裡,我們需要科普一下兒子對母親的那份特殊情感:

戀母情結

積木育兒曾經科普過這個概念。

弗洛伊德提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在這樣一種特殊情感背景下,兒子幾乎有一種本能,從小就開始尋找著母親對自己的要求與標準,並努力讓自己符合這個標準。他們不能讓母親失望。

找媳婦也是如此,這個媳婦需要符合媽媽的要求,即便結婚時因為荷爾蒙作用衝昏了頭腦,只為激情找了個自己喜歡的女人,但婚後還是會努力把媳婦塑造成媽媽喜歡的那樣。

但是,哪個人格健全的女人願意再被重新塑造呢?而且是被塑造成婆婆喜歡的樣子。所以,婆媳矛盾在所難免。

有位朋友,單親媽媽,兒子上高中。

某天她自嘲似的說:“有一天,我兒子鄭重其事地跟我說,‘我有女朋友了’,一瞬間我的心被掏空一般。後來借上廁所的功夫,悶頭大哭一場,才感覺緩過來一些。你說我是不是有病?”

戀子的媽會養出戀母的兒子,當這種相互依戀的狀態被打破,其中一方必定難以適應(多半是媽媽)。不適應怎麼辦?轉移發洩點,跟敵人(奪走兒子的女人)找茬“打架”。


與其關注別人的老公,不如多愛自己的男人

所以,若你有一個男孩,那麼請記得,3歲以後,逐漸跟孩子保持距離。

把愛多分給自己的老公一些,而不是霸佔著將來別人的老公。

作為母親,請隨時反觀你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審視你的內心,看到自己內在的缺失。

否則,你不僅自己無法得到真正的幸福,也很可能會親手毀掉兒子的幸福。

所有的婆媳矛盾都是婆婆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