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2019年5月,有著掃毒版《人民的名義》之稱的刑偵劇《破冰行動》於全國播出。

豆瓣評分8.2,《戰狼2》的製作班底、不迂迴的情節設計、戲骨雲集的超強陣容……

相比其他同時段播出的無腦瑪麗蘇,該劇如同一記深水炸彈,一出場就將沉寂了許久的內地影視圈,轟了個天翻地覆。

“破冰”襲來,熱度不減。

這是實力戲骨對網紅流量的挑戰,更是一場優質劇作對劣質神劇的勝利。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破冰行動》海報

從電視劇播出至今,輿論對其的關注度始終居高不下。除了緊張刺激的劇情,裡面扎堆出現的各位“演技擔當”,同樣引起了觀眾的熱烈討論。

而在這其中人氣最高的,當屬前年還是“達康書記”、今年就變成外能掃毒,內能抓內鬼的“李維民局長”——吳剛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人民的名義》過後,這個號稱連“雙眼皮都會演戲”的男人終於徹底火了,可他本人卻始終有點懵。

“壓根沒想到。”對於突來的流量,吳剛略顯恍惚。只是這當局者雖迷,但旁觀者卻清,所有人都知道:

吳剛的走紅,其實根本就是必然。

~~~~~~~~

實際上,在成為李達康之前,吳剛還有很多“輝煌中帶了點慘淡”的過往。

在《潛伏》裡,他是正事一點不幹,天天只想著升官發財,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情報處處長,陸橋山。

在《建國大業》裡,他是痛斥國民黨特務,只用三分鐘演講獨白片段,便秒殺一眾小鮮肉的聞一多先生。

在《白鹿原》裡,他是爭強好勝,好色成性,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最終落得滿盤皆輸的“黃金反派”鹿子霖。

在《梅蘭芳》裡,他是一顰一動皆是戲,僅用寥寥十幾場戲便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費二爺”。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潛伏》吳剛飾陸橋山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梅蘭芳》吳剛飾演“費二爺”

從藝30載,吳剛前前後後出演過的角色沒有一百也有八十,早些年甚至還與郭達老師合作出演過小品。

但有些演員就是這樣,他能眼熟到讓你每次都指著電視一通吆喝,“哎呀,這不就是那誰那誰來著?”,但卻始終想不起名字。

演戲多年,吳剛從觀眾的全世界路過,直到遇見了“李達康”。

《人民的名義》大火之後,吳剛一度成為了圈內“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但他本人卻說,這根本就是一場水到渠成的意外。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人民的名義》吳剛飾演李達康

1985年前後,在經歷了中戲、煤炭文工團的兩次考學落榜之後,這位已經在河道邊跟著大爺大媽“盲學”了快一年戲劇的少年,終於接到了來自北京人民廣播電視臺的錄取通知書。

4000個人裡邊選中倆,吳剛是其中一個。攤上了這種千里挑一的好事兒,別人都叫著七大姑八大姨嗨上個三天三夜,可他倒顯得極為淡定。

那天下午,吳剛撥通了電視臺相關領導的電話,鋪墊了半天,終於還是把惦記了許久的事情問出了口:“老師,進了電視臺我能演戲嗎?”

聽了這話,電話那頭的招生主任當場便笑出了聲,演戲?我們這兒招的可是播音員啊!

這邊老師的話音剛落,那邊吳剛就覺得一盆冷水從腦袋頂澆到了腳底板,心裡別提多難受了。

“不讓演戲?要不還是算了吧。”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因為始終放不下對舞臺的嚮往,吳剛拒絕了人民廣播電臺遞來的橄欖枝,轉身投向了“北京人藝”的懷抱。記得進入“人藝”的第一天,當時的學員班班主任林連昆老師就對新生說:

“你要想發財,現在就可以走了,因為這個職業一輩子也發不了財,必須有無限的熱愛。”

站在新生堆裡,吳剛將老師的這句話牢牢地記在了心裡。那一年他23歲,鼓著一肚子對演戲的熱情踏上了舞臺,而這一待便是整整十五年。

熱愛,這是舞臺交給他的第一節課,也是如今很多人都已忘記的,最重要的表演基礎。

作為新生,吳剛在人藝的最開始那幾年只能出演一些連臺詞都沒有龍套角色。那段時間,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穿著路人甲乙的服裝,站在一票老藝術家身後,沉默地觀察著前輩們的表演。

一場戲,幾十分鐘,吳剛光聽著臺詞,便能感受到角色帶給自己的震撼與感動。

那時,他最大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這般,成為舞臺中央最無可替代的“男一號”。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

在人藝學員班學習2年後,吳剛以“表演全優”的成績順利畢業。

彼時與他同班的馮遠征、丁志誠等人都已選擇轉戰影視圈,並且小有名氣,偏偏他只瞅準了話劇舞臺,說什麼也不肯半路轉行。

因為自覺“水平還不夠”,吳剛在畢業之後主動選擇留在人藝,成為了一名專業的話劇演員。

那些年,他演過《北京人》裡的曾文清、扮過老《茶館》裡的唐鐵嘴,從《駱駝祥子》到《雷雨》、《日出》,他近乎出演了所有人藝的保留劇目。

彼時的吳剛是整個話劇團裡的勞模,一年出演六部話劇的工作量,讓他甚至都沒有時間去琢磨外面遞來的影視劇本。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話劇後臺上妝

據說在電影《開天闢地》開拍前,導演李歇浦也曾屬意吳剛飾演主角毛澤東。

但當時他正在為人藝的話劇《天下第一樓》做準備,沒有任何猶豫,吳剛果斷放棄了前者出演男一號的機會,選擇留在舞臺之上,作一名前後出場還不到5分鐘的“小人物”。

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吳剛身邊的朋友在談起這件事時,仍會替他遺憾到直拍大腿,可當事人卻對此始終坦然。

“話劇是我的職業,我首先一定是要把它完成好,這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活躍在話劇舞臺的那些年,吳剛內心始終對一個劇目耿耿於懷,那便是有著“不朽經典”之稱的話劇《譁變》。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譁變》劇照

實際上早在1988年時,吳剛就曾參加過該劇目的演出。那時候他還是演藝班裡的“小朋友”,在其中只能出演一些不痛不癢的配角角色。

然而,人生總會有一些驚奇的際遇。

話劇開演前,之前原定出演主角格林渥的人員突然失聲。為了能讓演出順利進行,導演臨時抓來了吳剛作為替補。

天上突然掉餡餅,當場就把吳剛砸的一陣眩暈。然而機會難得更難守,作為話劇舞臺的高難度劇目,《譁變》曾一度被業內人士稱為自己演藝生涯中的天花板。

超快的劇情設計、大段拗口的臺詞內容、複雜多變的人物關係,可以說該劇本身就一場巨大的“麻煩”,而對此吳剛的準備時間,卻僅僅只有3天。

當挑戰與機遇同時降臨時,吳剛選擇了當仁不讓。

在此之後的幾天內,吳剛近乎不眠不休,背臺詞、練走位、忙彩排,為了這次期待已久的機會,他不瘋魔不成活。

只是72個小時,吳剛順利通過了組內的最後一次彩排。然而就當一切準備就緒之時,他卻突然被告知,之前失聲前輩演員已經康復出院,眼下已經可以上臺演出了。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傾其所有,結局卻是空歡喜一場,這讓吳剛難過了好一陣子。但鬱悶歸鬱悶,第二天還是換上了配角馬瑞克的衣裳,像從前一樣站在了舞臺之上,完成了整場演出。

“只有小人物,沒有小角色”,這是他在學表演的第一天,便知曉的道理。

因為這一次的擦肩而過,《譁變》成了吳剛心中過不去的梗。存著一肚子的遺憾與不甘心,他繼續一路奮鬥,步履不停,終於在2006年完成了自己的心願。

那一年,吳剛憑此拿下了話劇界的最高獎項“金獅獎”。站在領獎臺上,他看著獎盃思索了許久,最後說道:

“這人啊,還是不能著急,只要你把自己準備好了,一定都會有結果的。”

這一年吳剛45歲,從最初的配角馬瑞克,到如今的主角格林渥,這條路他整整走了18年。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譁變》劇照

~~~~~~~~~~

吳剛曾說過,自己這麼多年之所以不演影視劇,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不想丟人現眼”。

如今“金獅”入懷,這位對自己向來沒什麼自信的話劇表演藝術家,終於萌生了想要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

生長於相對小眾的話劇舞臺,吳剛始終對大眾熒幕抱有敬畏之心:“沒辦法,膽太小了,不準備好了根本不敢上去表演。”

“膽小”,這從在他自我評價裡說過的最多的一句話。

據說在沒成為演員之前,吳剛還當過兩年的小區片警。那時候他穿著警服,走在路上巡邏都心驚膽戰。

有一次吳剛在路上抓小偷,一通追捕過後,他好不容易將人按倒在地,結果這邊審訊還沒結束呢,那邊他就在心裡泛起了嘀咕。

“抓賊的時候不怕,因為穿著警服呢,但一回家把衣裳一脫我就開始發怵了,怕報復。”

為了日後不丟人民英雄的臉,吳剛沒幾天便提出了辭職。朋友笑他,他不反駁,因為在這件事兒上自己確實“慫”。

但他拍起戲來,卻顯得異常勇敢。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2009年前後,主旋律電影《鐵人》宣佈開拍。得到消息後,吳剛第一時間撥通了導演尹力的電話,毛遂自薦要出演主角“王進喜”。

“您一定要給我這個機會,我對自己非常有信心。”

那一年吳剛47歲,可在影視圈內他卻還算是一名“新人”。在競爭壓力巨大的情況下,身邊人都勸他放棄,但吳剛卻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淡然——能否選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爭取過了。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龍套”24年,吳剛早已學會了與“失敗”握手言和。

但好在,一切都等到了最好的結果。不久之後,吳剛正式進入《鐵人》劇組。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鐵人》劇照

《鐵人》的劇情被設定在了上世紀50、60年代。為了能更好詮釋出當時眾人食不果腹的飢餓狀態,吳剛進組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減肥。2個月,只吃西紅柿和花生米,靠著“硬餓”,他達成了劇本對於“皮包骨”的要求。

這外形上差不離了,吳剛又開始琢磨起了“口音”問題。根據人物的設定,王進喜應該操著一口地地道道的西北方言,而這可著實難壞了這名土生土長的北京人。

為了能無限接近劇中人物粗狂、硬氣的感覺,吳剛每天早上都要跑到山頭之上頂著大西北寒風,吼上幾個小時,什麼時候把這嗓子喊劈了,這任務就算完成了。

就這樣幾天下來,吳剛徹底喊啞了嗓子,別人笑話他傻實誠,但他自己每回提起這事兒還都美滋滋的。

真實點有什麼不好的?現如今啊,就是假的太多了。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鐵人》劇照

在《鐵人》的拍攝過程中,“井噴”算是其中的重頭戲。為達逼真效果,劇組先是用泥漿代替石油,再通過打壓使其高速噴出地表。

正式拍攝時,導演前腳剛喊了開始,那邊泥漿就以所有人都沒想到的速度,直衝向了站在一邊的吳剛臉上。

當時吳剛只覺眼前一黑,但由於沒有聽到導演喊“停”,他愣是摸黑演完了整場戲份。因著這個意外,吳剛差點瞎了一隻眼,順道還收穫了一個“歐式大三眼皮”。

雖然在日後出演達康書記時,他曾一度因此而被質疑整容,可吳剛卻很享受這種為戲拼命的感覺。

“喊停是導演的工作,演戲就是這樣的,要疼自己回家疼,但必須要先把作品完成了。”

戲比天大,這句幾十年前就被掛在“人藝”排練廳裡的四個大字,時至今日仍是吳剛最初與最後的信仰。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在排練室拍攝的“戲比天大”

憑藉著在《鐵人》中的“玩命”演出,吳剛在那一年成功將“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盃抱回了家。和多年前收穫“金獅”之後一樣,吳剛又一次迎來了生命的高光時刻。

幾年間,吳剛成了各大劇組裡的熟客。頂著陳凱歌給予的“吳一條”光環(所有戲份“一條過”),他成了很多人眼中最靠譜的演員之一。

可是娛樂圈裡往往就是這樣,有實力不代表有戲拍。曾幾何時,吳剛也曾因此備受困擾,但幸運的是,命運讓他遇見了那部被稱為反貪第一大劇的《人民的名義》。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人民的名義》海報

在該劇最火的那段時間裡,李達康被稱為“漢東第一背鍋俠”——內被媳婦坑,外被下屬瞞,好不容易投奔了領導結果還是個腐敗分子。

李達康,夠慘!

雖然劇中人物始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在劇外他卻是閃閃惹人愛。

“別低頭,GDP會掉;別流淚,祁廳長會笑”,在粉絲文化近乎無孔不入的今天,吳剛在一夜之間,便登上了“京州第一男模”的頂級流量寶座。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面對突如其來的超高關注度,吳剛有些受寵若驚,但驚慌失措之後,他倒也慢慢放下了心中的不安與忐忑。

“輿論是輿論,演戲是演戲,這是一種褒揚,但咱還得繼續努力啊,該吃多少飯,還得吃多少飯啊。”

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貧,演戲幾十載,吳剛終於修成正果。

從最初的龍套,到後來的配角,再到現如今的“質量代表”,無論是從前在話劇舞臺之上潛心鑽研多年,還是如今轉戰影視後的一毫不苟,吳剛的身上始終閃耀著老一輩演藝人對於“戲劇”二字的敬畏與認真。

因此比起人們評價他的那句“大器晚成”,他更像是天道酬勤的“自助人”。

“要幹就好好幹,要麼就不幹。”

比起其他人,吳剛的人生劇本里沒有一夜成名的刺激橋段,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不是不到,時候未到”的踏實感。

而這,也正是在造星容易,出演員不易的當下,最稀缺的演員的品格。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吳剛《破冰行動》飾演李維民

很多年前,吳剛第一次在“北京人藝”正式登臺。那時候他在話劇《蔡文姬》裡扮演一位士兵甲,因為全程沒有一句臺詞,他只能拿著道具幹杵在主角身後。

看著臺上前輩們的表演,吳剛第一次見識到了“藝術家”的魅力,那時候他跟自己說:

“吳剛啊,你一定要演一輩子戲!”

你看,每一個士兵甲的豪言壯語,都有可能成就日後熒屏上的“常勝將軍”。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生命中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大器晚成。

還記得“達康書記”嗎?

~~~完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