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萵筍又被稱為莖用萵苣、生筍等,時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兩年生的草本植物,最早產於地中海沿岸,現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萵筍的食用部位主要為莖葉,味道清爽,可以促進食慾,深受消費者青睞。

萵筍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總體產量較高,但想要質量與產量雙收,還需要一些高產栽培技術。其中,施肥技術是豐產的基礎,我們應該靈活掌握。另外,我們需要先了解萵苣的生長習性,才可以採取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

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一、萵苣的生長習性

萵筍是一種喜冷涼、弱光的植物,對霜凍有一定的耐受性,對強光、高溫、乾旱耐力較弱。萵苣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5度,發芽的適宜溫度為15-25度,只需要5天就可以發全芽,在30度以上,種子會進入休眠狀態,發芽過程受阻。因此,在炎熱高溫的季節播種時,種子應該先進行低溫誘導處理,並配合浸種催芽,種子發芽速度快,出苗率高。

萵筍對於環境溫度比較敏感,在不同生長時期所需要的溫度不同。萵筍幼苗可以耐受零度以下的低溫,而成株耐寒力嚴重減弱。萵筍幼苗的適宜溫度為12-25度,莖葉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1-18度,夜溫較低、溫差較大有利於莖的膨大,可以提高萵筍品質。

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二、萵筍的高產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推薦選用優質、高產、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萵筍品種。根據不同播種期、不同種植條件,選用適當的萵筍品種,常見的有萵苣一號、三綠峰、一品紅箭、金銘萵苣王、紅大帥萵苣王、苦馬葉等,但不推薦種植轉基因萵筍品種

2、選地整地

萵筍植株的根群較淺,在種植時,我們應該選用肥沃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萵筍對土壤酸鹼度適應度較強,但土壤溼度過大,會導致霜黴病、菌核病、軟腐病頻繁發生,因此,需要選用排水良好的土地,病害猖獗的地塊應該應行合理輪作。確定好栽植地塊之後,應該深耕曬土,以有效改進土壤理化性質,能夠減少病害危害。萵筍的生物量巨大,對於水肥需求較多,我們應該在翻耕時施入基肥,以提高地力,特別是春萵筍,尤需要施足底肥,一般一畝地施用3000-4000公斤腐熟農家肥,並配合撒施25公斤的三元複合肥。

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3、播種

萵筍是—種十分耐寒的蔬菜,種子可以在5度以上開始發芽。為了提高播種效率,我們可以採取低溫處理促進發芽。具體操作為:將萵筍種子浸泡2-3個小時後,置於20度以下的冷涼環境中催芽。在播種時,我們應該適當稀播,以避免幼苗過於擁擠,導致胚軸伸長和組織柔嫩,特別是夏萵筍,氣溫較高,土溫適宜,出苗速度快,播種量不能過大,一般每畝地種子用量為20-30克。在幼苗生長至擁擠時,應該及時分苗1-2次,在萵筍分苗時,注意不要使粗根受到傷害,根系舒展並保證垂直於地面,保證幼苗的健壯生長。在植株有4-5片真葉時,就可以及時定植,以免幼苗過大,胚軸過長,不利於後期獲得肥大的嫩莖。

4、科學施肥

在萵筍栽培過程中,如果肥水管理不及時,尤其是秋季萵筍,在高溫乾旱又缺肥的條件下,特別容易出現先期抽苔現象,致使莖部細瘦徒長,經濟價值下降。因此,加強肥水管理是防止萵筍竄稈的重要措施。需要注意的是,萵筍不耐濃肥,生長前期追肥應該勤施清淡糞水,並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在萵筍的莖稈膨大期,如果土壤乾溼不勻,會造成莖稈開裂。

為了保證萵筍正常生長,我們一般需要追肥3-4次,可以在幼苗定植成活之後,用20%的腐熟人畜糞尿進行第一次追肥,以促進植株葉片迅速生長。萵筍進入蓮座期以後,莖開始膨大,逐漸進入旺盛生長期,此時應該施用較濃的肥料,一般用50%的腐熟人畜糞尿,追肥1-2次即可。萵筍追肥時間不宜太晚,以免莖稈開裂,導致多種病害加重。在施肥前,我們應該對土壤進行淺中耕,以促使土壤疏鬆、增強透氣性。植株封行後,就需要停止中耕。

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5、病害防治

(1)霜黴病

症狀:萵筍的霜黴病主要危害葉片,從幼苗到成株期均可以發生,以生長中後期發生較為嚴重。萵筍的下部葉片先發病,葉面出現淡黃色近圓形的病斑,逐漸擴大成不定形,病斑顏色轉為黃褐色,許多病斑相連可使葉片枯乾。

防治:針對萵筍霜黴病,我們首先要加強栽培管理,在收穫後種植前,及時搞好清園工作,深耕曬田,提高和整平畦面以利於雨季排水降溼;適度密植,勤除畦面雜草。在霜黴病發病初期,及時清除下部病殘葉,並適當增施磷鉀肥。另外,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藥2-3次即可。

(2)菌核病

症狀:在萵筍的整個生育期,都有可能受到菌核病的危害,生長中後期廕庇多,導致田間通風透氣性差,環境溼度大,危害更重,植株下部的莖、葉柄或葉片一般先發病,植株莖部受害後,容易引起地上部分萎蔫,最後植株成片枯死。

防治:在菌核病發病初期,及時用藥防治,推薦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託布津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根據植株大小而確定用藥量,7-10天用藥1次,連續防治3-4次;也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劑,每畝地用0.2公斤混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於行間。

6、採收

在萵筍莖充分肥大之前,就可隨時採收嫩株上市。當萵筍頂端與最高葉片的尖端相平時,是萵筍收穫的最佳時期。為了延長上市期,我們可以在晴天用手掐去生長點和花蕾,或在成株蓮坐期開始,每隔一週噴施矮壯素2-3次。

這種綠葉菜很抗凍,現在種上幾畝,整個冬天都有蔬菜吃

結語:在萵筍種植時,科學施肥是高產量、優品質的基礎。當然,只做好施肥工作,還遠遠不夠,需要我們按照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種植,才能獲得優質高產的萵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