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縣 魅力米脂—李自成行宮

千年古縣 魅力米脂—李自成行宮

行宮西路·李自成行宮牌坊。馬明 攝影

千年古縣 魅力米脂—李自成行宮

行宮西路·李自成行宮牌坊。馬明 攝影

千年古縣 魅力米脂—李自成行宮

行宮西路·李自成行宮牌坊。馬明 攝影

■全媒體主編 梁紀委 通訊員 艾有為

李自成行宮位於陝西省米脂縣城北盤龍山南麓,210國道、西包鐵路沿線,無定河東岸,北接榆林、神木、包頭,南連綏德、延安、西安,東達佳縣、山西,西達靖邊、定邊、銀川。是陝北文物旅遊的主要景區之一。

行宮佔地面積11385平方米,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主要建築由樂樓、梅花亭、捧聖樓、二天門、攬勝樓(後改玉皇閣)、啟祥殿(正殿)、兆慶宮(寢殿)七大部分組成。整個群體建築依山造勢分臺而築,層層疊疊,櫛比鱗次。行宮佈局嚴謹和諧、排列變化有序,玲瓏的山,陡立的石階,巍峨的殿堂,遠處眺望,猶如巨龍騰飛,雄偉壯觀。從樂樓順坡而上,過梅花亭、捧聖樓、石牌坊、二天門臺階高聳,莊重威嚴,登上臺地,玉皇閣巧奪天工,凌空峙立,登階穿洞,至行宮院內,對面牌樓相迎,瑰麗無比,富麗堂皇的啟祥殿氣勢雄偉,兆慶宮蔚為壯觀,鐘鼓二樓等建築錯落有致,迴廊配殿將其主體建築巧妙的連為一體。李自成行宮始建於1643年,是西北地區現存完整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盤龍山原名馬鞍山,行宮前身為明嘉靖年間的一座小廟。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令其侄李過回家鄉米脂修建行宮。李過登上馬鞍山,見山環水繞,虎距龍蟠,氣勢非凡,便申報李自成在此拆小廟、建行宮,以備闖王返鄉時使用,行宮院原留有一通李過修建行宮的碑記,毀於戰爭年代。

據《明史》記載李自成曾兩次返故里,在此居住。第一次是在崇禎九年(1636年)五月底,李自成乘勝破延長、綏德等縣城。米脂人民得知李自成回家鄉的喜訊,便奔走相告,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歡聲雷動,以迎闖王。自成率軍至米脂時,駐軍城外,並“呼知縣邊大綬曰:“此吾鄉也,無虐父老”、“遺之金,令修文廟,賑濟百姓”。文廟在縣城東街小學院內保存完好。

李自成第二次返故里是在崇禎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上旬,李自成率兵入延安、進米脂,命部屯駐城外,以馬鞍山行宮為大營所在地,命人以書禮致米脂縣總理城防事務的名士馮起龍等人商談籌備祭祖事宜,並把農民軍大營所駐之馬鞍山改名盤龍山,將李自成居住在城外的駐地改為行宮,並把他在行宮的住所起名為啟祥殿、兆慶宮,以為紀念。

十一月九日,李自成從米脂出發,前往三峰子山祖墳祭奠,“戒馬萬匹,旌旗數十里”。祭祖後,“訪其宗人,賜金……。”十一日返回米脂,住在行宮,改延安為天保府,米脂縣為天保縣。十二日於米脂決定發兵榆林,十一月底李自成率大軍攻克榆林後,返回西安,途徑米脂,因病暫憩於行宮數日,並派員米脂防官馮起龍請“城內畢惠兩君子”來行宮診治,經畢惠兩醫官的精心醫治,李自成病情日益好轉。在米脂稍息幾日後即動身向西安進發。自成在離開米脂之前,受馮起龍的請求,吸收其次子馮鋒加入大順軍,並隨隊走西安(《米脂萬末馮氏宗譜》卷七)。

闖王兵敗後,清政府對與大順政權有關的一切遺蹟進行徹底剷除,米脂民眾便將行宮改為“真武祖始廟”之名進行保護。清乾隆五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兩次維修,並增添了許多神像,當時香火不斷,甚為熱鬧。直到1927年進步青年拆廟打神像,在行宮辦起了一所初級中學。三百多年,這座行宮古建築歷盡風雨,十年浩劫,它也未能倖免,曾遭到嚴重破壞。建國後期,這一古蹟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撥款修繕,現行宮古建保存完好。

行宮內設立了李自成紀念館,館名匾額由姚雪垠先生親書。館內以文字、圖片、實物等詳細介紹了李自成將軍高擎闖旗,叱吒風雲,推翻明王朝的光輝業績。同時還設有“李自成評述館”“東漢畫像石精品展”,“米脂婆姨史蹟展”等。李自成行宮在國內外影響廣泛,國人談米脂必談“李自成與行宮”,遊客來陝北必拜“行宮”。

2006年5月25日,李自成行宮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