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之珍稀古幣——咸豐重寶當三十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時期。此時民怨沸騰,清政府為了苟延殘喘,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繼推出“咸豐通寶”、“咸豐重寶”、“咸豐元寶”種類繁多的錢幣。咸豐元年首先準備開鑄“咸豐通寶”制錢。由於鴉片戰爭、列強的掠奪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發生,錢局鑄造制錢已很難正常進行,很多省錢局實際上處於停頓狀態,即使開鑄,也是偷工減料。因而造成咸豐通寶制錢精好者少,而粗製濫造的多,大都質劣而輕小,或造成鐵錢、鉛錢代替銅錢。咸豐元年時,規定錢重一錢二分,至第二年,變為一錢,但具體鑄行大多輕於規定重量。

物以稀為貴之珍稀古幣——咸豐重寶當三十

寶蘇局在咸豐三年 冬最先開鑄當十錢。咸豐四年二月,在蘇北清江浦(淮陰)增設寶蘇分局 (淮安分局) , 趕鑄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百大錢 。再至咸豐十年四月,太平天國李秀成率軍攻克蘇州, 寶蘇局遂被迫停鑄。

寶蘇局是清代南方地方鑄錢大局,鑄錢量大。其中在咸豐年間鑄錢,通寶、重寶、元寶皆具,鑄量較為可觀,各寶文版式較多,遺存有多又少,珍普皆具,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咸豐元寶當五百。而在其重寶系列裡,由當五開始,當十、當二十、當三十、當五十共五等。其中,當二十和當三十兩等最為特殊,可謂清代鑄幣等值之獨有。而在當三十這等錢中,版式幾種,譜載母錢和樣錢相對珍稀,其餘有版式相對遺存較多,今不難見到。不過,從其特殊面值這點來說,當三十錢很不一般,儘管非少見,然亦以此當值而頗具收藏價值。

物以稀為貴之珍稀古幣——咸豐重寶當三十

咸豐重寶當三十為雕母錢以黃銅雕成,且在當時未經流通的樣板幣。直徑:47.1mm。錢幣正面咸豐重寶直讀,背面當三十,穿廓異常規整,穿口修直,邊緣寬擴;文字極為端美,楷書體書意典範,字口清晰,字韻盈溢;錢體渾厚沉穩,包漿濃郁自然。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筆畫都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畫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的痕跡。咸豐大錢寶蘇局鑄量甚多,但咸豐重寶當三十十分少見,更不說版幣的稀少程度了。

物以稀為貴之珍稀古幣——咸豐重寶當三十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疆域廣大、政權林立。其貨幣發展歷程長、演變大、各時代遺留下的錢幣實物浩如瀚海。其種類之多、形制之煩、數量之大、分佈之廣,在世界貨幣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從商代的貝幣、戰國的刀、布幣,秦代的方孔圓錢,到清末的機制幣,數以萬計千姿百態的古錢幣構成了當今錢幣收藏領域中最為龐大的收藏門類,吸引了無數愛好、收藏和研究者。千百年來,古錢幣歷經滄桑,存世數量越來越少,投資價值日益升高,近十年來,古錢幣市場行情一路走高,特別是一些中高端古錢幣十分搶手。古錢幣的價格是由存世量、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物以稀為貴之珍稀古幣——咸豐重寶當三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