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轉載】九大公募基金論市:短期衝擊不改長期向上,投資者真正該考慮的是何時低位佈局…

轉自:券商中國 詹晨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牽動全體國民的心。2月3日,鼠年股市開市,非常時期下的A股走勢也令每一位投資者寢食難安。

開市的前兩天,央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進一步強化金融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無疑給市場注入了“強心劑”。

滬深證券交易所公告,A股市場將於2月3日開市,各項保證交易通暢和防疫安全的舉措也已推出,彰顯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有力有效進行。

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買方力量,多家公募基金普遍認為,A股正處在內外環境向好、市場機制不斷完善、且估值低位的良好階段,中長期仍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不必過度擔憂疫情給市場帶來的短期影響。

易方達基金:A股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易方達基金表示,此次疫情可能對經濟和市場帶來一定的短期影響,但影響的時間和幅度有限,不必過度擔憂。

首先,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發展質量穩步提升;其次,國際環境也在持續向好發展,隨著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達成,企業外部壓力得以階段性緩解;最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企業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這將給實體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後續逆週期政策調節力度亦有望進一步增加。

自疫情發生以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快速響應,在春節期間密集出臺了多項防控和支援措施,最大程度的避免疫情的大規模擴散,可以有效減小對後期經濟的影響。

長期來看,國內外經濟和市場環境持續向好,A股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事件性因素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往往偏短期,市場的中長期的表現更多的決定於經濟、政策、流動性等多重因素。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A股的市場機制有了明顯的改善,包括外資在內的各類長期資金對A股投資相對更加著眼於企業的長期價值,並不會過多的受到短期事件的影響。目前滬深300、創業板指和中證500均處於歷史35%、67%和24%的估值分位,與國際主要指數的估值相比也處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並不存在太大的下行風險。短期看交運、餐飲、旅遊等板塊可能受到疫情衝擊較大,而醫藥等領域相對受益。

易方達基金認為,A股正處在內外環境向好、市場機制不斷完善、且估值低位的良好階段,中長期仍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不必過度擔憂疫情給市場帶來的短期影響。

博時基金:看好中國經濟發展潛力

博時基金認為,中短期市場會受到負面情緒相對集中的影響,預期開市第一週市場或有明顯下跌,考慮海外市場及港股市場上週的表現,目前市場相對一致的預期是下跌幅度在5-8%;博時基金的觀點則相對更加樂觀一些,預期階段下跌幅度在5%左右,而且會在開始前2-3個交易日集中完成。如果以5%的跌幅來計算,A股主要巿場指數大約回到此前區間的相對低點,如果不過度預期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則市場對應的估值水平在歷史上仍處於相對偏低水平。

從行業投資角度來看,博時基金認為不同行業在此次疫情中所受到的影響有較大差異,同時也要從中短期和長期不同的角度來看具體影響。具體來看,中短期科技,新能源,醫藥及偏穩定類行業由於直接受疫情的負面影響較小,未來將會更受到市場的集中關注;同時逆週期及促增長方向如基建、環保、5G、軍工等行業未來仍然值得增加配置。

博時基金認為,消費方向內部也會有一定分化,如必需與可選的差異,同一細分行業中短期和長期角度也會有較大差異。當然受此次疫情直接影響較大的服務類行業如餐飲,交運等雖然短期會面臨盈利上的一定壓力,但在未來國內經濟活動快速恢復下則中長期來看仍有較好的收益空間。總體來看,雖然短期疫情對國內經濟及部分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博時基金中長期仍然看好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潛力,尤其在科技、消費、醫藥等領域將會有長期持續的投資機會。

建信基金:四大結構性機會依然明顯

建信基金認為,短期情緒帶來的階段性衝擊不可避免,但中長期走勢仍取決於流動性環境和全年的政治經濟政策方向。

近期外圍市場的表現顯示,儘管市場受到負面情緒壓制,但並未出現趨勢性下跌。節後,A股市場的短期波動預計會放大,初期壓力或來自於外資執行交易紀律及國內投資者的跟風拋盤,但這種變化不會構成市場趨勢性、系統性下跌的風險。

具體分析其中原因:一是市場系統性變量並未改變,二是市場層面仍有結構性機會。在流動性方面,貨幣政策趨勢仍然友好,維持中性偏寬鬆的判斷;在經濟增長層面,宏觀政策仍將著眼於結構性調整和深化改革開放,同時也會保留一定程度的對沖手段防止經濟過快下滑風險。

在市場層面,結構性機會依然明顯:

一是景氣度較高的方向將持續獲得資金認可,但板塊及個股間會出現分化。對於半導體電子、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領域等科技和先進製造類標的,建議投資者在調整中加大對優質真成長資產的配置,並及時兌現或儘量迴避高估值的主題性板塊。

二是部分消費類核心資產節後或面臨外資的階段性拋壓,對於國內投資者而言,正是在下跌中撿“黃金”的時機,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業績穩定、估值經過一定程度調整後的醫藥板塊標的,以及必需消費品中的優質標的;

三是對於疫情直接影響的院線、航空、旅遊、酒店、機場、餐飲等板塊,建議保持低配,適度增持遊戲等傳媒板塊;

四是重點關注科創板首批解禁疊加市場情緒衝擊帶來的下跌中的機會。

景順長城:疫情衝擊不改市場趨勢

景順長城基金認為,從風險偏好來看,預計投資者對疫情的恐慌情緒將會給股票市場帶來一輪較為迅速、幅度較大的衝擊(截至1月30日,港股市場節後已回調5%以上,海外A50期貨節後調整8%以上,SARS時期股市從高點下挫8-10%),但之後的市場走勢將取決於疫情的持續時間以及影響的範圍廣度。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目前滬深300指數TTM估值為12倍、全部A股TTM估值為15倍(2003年非典時期全部A股TTM估值為34倍),目前市場估值處在較低位置,具有一定安全邊際,如後續出現大幅調整,估值將會提供較強支撐。

從中長期維度進行判斷,短期疫情的衝擊不改變資本市場原有的運行趨勢,在疫情受控、緩和的拐點出現時,市場將有望出現反彈,按照其本身的長期邏輯規律運行。

市場結構方面,預期受疫情衝擊較大的服務業將受損較大,尤其是交通運輸、旅遊、餐飲等,而估值較低的銀行板塊、疫情帶來需求劇增的醫藥生物、行業景氣度高的新能源汽車及5G等板塊或將跌幅較小。

個股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經營穩定、現金流充沛、有估值優勢的行業龍頭是市場避險資金的主要方向之一;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抗風險能力更強,經營更穩健,經歷疫情後的競爭力將持續提升。市場的短期調整給該類優質投資標的提供了較好的投資機會。

景順長城基金表示,總體來說,預計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將對短期經濟帶來較大負面影響,考慮到目前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也將對節後市場帶來一定衝擊。但相信疫情不會改變中長期趨勢和增長,且目前市場估值具有一定安全邊際,投資者無需過度悲觀,疫情結束後市場有望迴歸中長期運行趨勢。如果短期調整過大,可關注被錯殺的優質個股帶來的投資機會。由於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持續時間及後續影響目前仍然較難做出判斷,建議仍需對疫情發展保持動態密切關注。

光大保德信:該考慮的是何時低位佈局

“作為基金經理,我無法精確地判斷短期市場將以何種形式演繹,但是我依然堅定地看好這個久經磨難而又浴火重生的國家與民族,這些深層次的文化精髓是市場迴歸欣欣向榮的根本推動力。”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何奇表示。

何奇判斷,此次疫情大概率是⼀次性衝擊,力度可以參考非典,市場或許會在短時間內調整充分,並有望在後期迎來反彈。所幸從四季報來看,其配置的結構以遊戲、新能源汽車、面板等成長方向為主,從年前最後一個交易日表現來看,基本面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有望在上半年繼續成為市場的結構性行情方向。

何奇表示,願投資者在悲觀時理性決策,切莫讓恐慌左右了⾃己。儘管周⼀市場的大跌可能已經在劫難逃,但是預期充分下的調整將快速完成,投資者真正需要考慮的應該是何時低位佈局。

銀河基金:疫情不改優勢行業和優秀公司向好趨勢

銀河基金認為,雖然節前市場對疫情已有反應,但春節期間對節後市場會有一定的負面衝擊,短期不急於加倉。但在市場調整之後,銀河基金認為疫情不會改變優勢行業和優秀公司的向好趨勢,相應的逆週期調節政策後續也會跟進,無風險利率有望進一步走低,因此對市場中長期趨勢仍然樂觀。

節奏上,銀河基金關心疫情後續演繹得情況,特別是新增病例減少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拐點出現,相信市場風險偏好也會在拐點附近出現反轉。此外,還將進一步跟蹤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特別是節後復工情況。

銀河基金認為,結構上,受到疫情影響,醫藥板塊將成為較好的防禦品種,疫情防控有望成為短期的主線之一。而前期比較強勢的科技板塊,特別是電子和新能源汽車,疫情對這些板塊影響不大,即使短期需求受到一定衝擊,相信後期還能彌補上來,而且產業趨勢繼續向好,是增配的主力方向。消費板塊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更為複雜一些,一方面零售、旅遊和酒店等相關公司受到衝擊比較顯著,且短期看不到反轉,負面影響較大。但另一方面,對於消費龍頭公司而言,疫情衝擊的短期業績回落並不改變公司的長期發展,在適度回調後仍然值得增持擁有。

此外對於週期和金融地產,銀河基金認為,短期疫情對實體經濟的負面影響會影響上述板塊的表現,但如果後續逆週期調節政策超市場預期,將會重點關注。

諾安基金:市場仍處於長期慢牛的守望期

諾安基金認為,短期來看,疫情對於宏觀經濟及A股市場,可能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從中長期角度來說,A股市場持續向上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相信當前市場正處於長期慢牛中的守望期。

諾安基金表示,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風險溢價水平對權益類資產長期有利,放眼全球中國權益資產更是具有較大吸引力,長期來看對市場的方向預判是向上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新經濟增長動能的培育、改革的持續推進和整體中美關係的進展等都需要時間來實現,風險偏好的反覆、利率水平和流動性對估值影響的彈性收斂程度都還需要觀察。諾安基金相信當前市場處於長期慢牛中的守望期。

從行業配置的角度來說,諾安基金將會持續關注科技和醫藥行業。科技發展是國家的重中之重,也是技術的創新前沿。科技領域的細分投資賽道眾多,其中5G建設是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產業鏈,以及受益於5G帶動的爆款應用和內容,這些領域即使受到疫情的短期擾動,諾安始終相信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真成長公司的價值必將顯現。醫藥板塊中藥店的客流量和客單價在疫情期間會顯著提升,同時低值耗材、家用醫療器械以及與抗病毒相關的藥品都將是資金會關注的要點。換言之,疫情悲觀情緒反映充分的時刻,恰是投資人向優質資產拋出橄欖枝的良機。

諾德基金:市場延續結構性行情

諾德基金高級研究員閆永正認為,結合內外盤情況,不排除市場會有短期的恐慌性行為,主要基於:

1、近幾日海外市場由於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不確定性及中國經濟放緩的擔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調整,中國市場有補跌的需求;

2、經過2019年的大幅上漲,部分核心資產處於估值高位,獲利盤較大,所以也具備調整內在動能。

“但是也要看到,疫情終究會過去,節後核心資產如果有調整,值得重點關注。對於未來的走勢,我們認為短期的宣洩之後,市場仍然會延續結構性行情,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醫藥板塊及部分基本面強勁且估值調整到位的各行業核心資產值得關注。”閆永正表示。

同泰基金:疫情不改資本市場中長期向好趨勢

同泰基金總經理馬俊生認為,疫情對資本市場短期走勢也許有一定負面影響,但並不影響資本市場中長期持續向好的大趨勢。願意如下:

第一,中國宏觀基本面逐步向好趨勢不變。中美貿易摩擦暫告一段落,第一階段協議於1月15日正式簽署。該協議的簽署,使得此前市場擔心的中美脫鉤被證偽,全球貿易體系仍將繼續正常運轉。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參照此前國際類似案例,其對貿易的影響有限且短暫,對總趨勢不構成實質性影響。因此,此前資本市場因擔心貿易摩擦而降低的市場估值有望實質性修復。

另外,通過過去三年的去產能,產能過剩問題得到有效緩解,產能不斷向優秀企業集中,優質上市公司實力不斷提升。市場競爭環境的優化,經濟韌性增強,一旦疫情緩解,資本市場微觀面的改善更值得期待。

第二,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為市場自身注入新的動力。2019年7月順利開板並實行註冊制改革試點的科創板,主板以及創業板相關公司也正被市場喚醒,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進口替代產品等核心競爭力的上市公司不斷受到資本青睞。預計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科技以及核心競爭力都將成為市場最重要的驅動力量。

另一方面,新《證券法》以及證監會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地實施,不但為資本市場進行了實質性鬆綁,而且明確了在全面實施註冊制的前提下,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了更多制度保障,這也將進一步改善資本市場的生態環境,促進市場各方歸位盡責,增強投資者的信心,促進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

第三,社會財富正在不斷向資本市場轉移。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社會積累了鉅額社會財富。隨著房住不炒定位的不斷加深,房地產將從金融品迴歸到住房商品的本源,金融與投資功能被弱化,此前囤積在房地產裡的部分資金可能會逐步迴流到資本市場。

第四,海外資本市場的案例反覆證明,突發事件不改變市場既有趨勢。美國作者安德魯的《大災難後的金融變局》一書,研究了過去100多年重大突發事件如戰爭、瘟疫、恐怖活動等對資本市場的影響,結論是此類事件不會影響市場中長期趨勢,也就是說,負面事件可能導致市場短期下跌,但如果市場在上漲趨勢中,短期下跌後還會回到上漲趨勢中來。

“新冠疫情前,2015年以來的下跌趨勢已終結,市場處於新一輪上漲初期。開市後市場也許短期會有波動,該波動更多是恐懼情緒的釋放,疫情數據出現拐點之日,就是該情緒反向波動之時。”馬俊生認為,大家可以自信地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也許就是倒春寒,中國資本市場的春天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