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對於書法愛好者而言,王羲之的名字幾乎無人不知,很多人將其書法奉為自己研習書法的模板,尤其是王羲之的《蘭亭序》,更是讓多少書法愛好者痴迷不已,在很多人家中都可以看到《蘭亭序》,儘管只是現代模仿,但依舊因為人們對於王羲之書法的敬重,這樣的模仿之筆,卻被懸掛在書房中瞻仰,但眾人不知的是,聞名於世的《蘭亭序》不過是一張草稿。

《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練習書法的時候免不了要一次次塗改,即便是王羲之這樣的大家,也會因為好的作品,不得不一次次修改,才會有流傳於世的作品,他們力求將自己的書法做到極致,但事實往往出乎意料。普通人寫書法作品,第二遍往往要好於第一遍。而書法高手卻不是這樣的,王羲之當年寫蘭亭序時,是在喝醉的情況下,隨意打的一張草稿,中間還塗改了多次。

《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儘管在王羲之酒醒後,發現作品的字跡太過潦草,想著認真將其寫一遍,遺憾的是不管怎樣,都無法做到草稿上的書法水平,那為何王羲之不認真寫的蘭亭序草稿無法超越,王羲之認真了反而寫不好了?這或許與書法家的書寫習慣有關,這一點可能與普通人寫書法大相徑庭。

《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普通人在書寫的時候,往往是一遍比一遍要好,這是因為第一遍的時候手生,隨著書寫次數的增加,就會覺得手熟,而寫出的書法作品也會越好,但對於王羲之這樣的書法大家而言,手熟早已不是書寫的桎梏,決定他們能否創造出絕佳作品的是,是源於寫書法當時的心境,因此對於這樣的大家來說,書寫時候的心境尤為重要。

《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酒醒後的王羲之,雖然能夠將書法寫得更加工整,但因為早已沒有醉酒時的心境,所以即便是書法作品看似工整,但凝練在書法中的心境,卻是根本沒有辦法超越醉酒所做。其實這樣的情況並非是王羲之一人遭遇,基本上所有的書法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而關於隱藏在背後的原因,蔡邕早已通過2個條件加以解說。

《蘭亭序》只是草稿,為何王羲之卻無法超越,蔡邕2點為你解說

根據蔡邕的解說,高手創作佳作的首要必備條件是“欲書”,其次就是“先散懷抱”。所謂“欲書”,就是說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完全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而王羲之在酒醒後的創作,完全就是想著認真寫,早已沒有醉酒時的興趣而言。所謂的先散懷抱”,就是說在創作的時候要拋開一切雜念,這樣創作的書法才會乾淨純粹,如此看來,王羲之在醉酒創作時就具備這兩個條件,而醒酒之後再難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