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關注我,帶你遇見未知的自己

作者丨若杉

出品丨張德芬空間


年末了,最近朋友們都在分享各自的跨年計劃、春節計劃。

“當然是出去玩啊。跨年去三亞,春節去北歐,放假不出去玩,什麼時候出去玩?”朋友A是瀟灑的那一派。

“跨年在家躺著,春節回老家,懶得到處折騰,也沒什麼錢。”朋友B就顯得相對保守了。

確實,每次到了放假,從度過假期的方式,就能一定程度上看出一個人的生活方式。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01.

你有“玩樂賬戶”嗎?

之前微博上有人總結當代人的假期,無非就是三件套:追劇、躺著、刷手機。一個假放完,感覺什麼都沒做,什麼都沒留下。

很多人會說,有錢誰不會玩啊,但是:我窮故我宅。

讓他們出去玩,一是嫌累,二是費錢,只能看著別人的詩和遠方,自己蹲在原地。不會玩,捨不得玩,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常態。

其實,我們除了學會賺錢,更重要的是學會花錢,而如何花錢去玩,更是一門學問。

在暢銷書《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中,就提到過“玩樂賬戶”這個概念,合理的金錢管理方式是:

把10%的錢,放到我們的“玩樂賬戶”中。每個月都要把玩樂賬戶裡的錢花光,去換取一些平常不曾有過的享受。

10%存入“長期儲蓄賬戶”,以備未來可能發生的大筆消費之需;

10%存入“財務自由賬戶”,這個賬戶中的錢,只能夠用來投資和創造被動收入;

10%存入“教育賬戶”,供子女未來學習使用;

10%存入“付出賬戶”,供捐款等其他形式支出使用。

50%存入“需求賬戶”,供支付日常各項賬單使用;

你看,玩樂賬戶就是如此重要,它必須佔你收入的10%,且必須花掉去換取快樂的享受,慰勞自己的努力。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你可以存一小筆錢,讓從未拿起畫筆的自己,去體驗一次畫油畫的快樂。

你也可以用心存一筆錢,開始學習鋼琴、舞蹈、潛水、攀巖。

你還可以存一個昂貴的賬戶,支撐自己來一場長假,累積玩樂時光。

聽起來也許略顯奢侈,但是,當某一天回憶起來,那些讓你變得不只是員工、老婆、媽媽這些角色的,那些讓你回憶起來能夠甜甜一笑,感慨自己不曾虛度的,其實,都是這些時光。

成年以後,我們或多或少都擁有了一筆自由支配的金錢,你可以節衣縮食把它存起來,買車買房,或者換一個名牌包包——這些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但是我想,在負擔生活、滿足物質期許之外,玩樂,也應該有自己的位置。玩樂賬戶裡的這筆錢,只為你自己的體驗準備,是支撐你精神滿足的源頭。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02.

玩,換來的是經歷與回憶

我的朋友婷,是我身邊最懂用錢來玩的人。

剛畢業來北京的那些年,大家手裡都沒什麼錢。但她似乎總有花不完的錢來作為娛樂基金。

一會兒看了我們都捨不得看的話劇,一會兒搶了最便宜的機票,飛去了俄羅斯,一會兒又開始上私教課,學習小提琴。

我們都好奇她哪來那麼多錢,玩出這麼多花樣。

她說自己每個月都會把四分之一的錢省下來,作為娛樂支出。至於錢是怎麼攢的,她說:我不過把你們喝星巴克、逛街買衣服的錢省下來了。

再後來,婷結婚生子,不再有之前那麼多時間去玩,但是,想想二十幾歲拼命充盈生命的時光,都覺得日子過得很值。

尤其是剛工作那些年,在職場上憋屈多、話語權少,

因為捨得花錢去玩,才讓自己不至於過得那麼辛苦,生活才有了一點光。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不久前,因為一篇文章,瞭解到一個叫卡茲的姑娘。

卡茲原本在一家旅行雜誌社工作,是一個朝十晚七的視覺設計師。2014年,因為在天文館裡看到一部4D的記錄片,畫面裡一幀幀無窮無盡的星空畫面深深吸引了她。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於是,她決定去遠行,原本只是一週的假期安排,隨著蒐集的信息越來越豐富,卡茲的野心越來越大,最終成了一次去遠方的盡興。

她花了8個月的時間,走遍了南美的十個國家,在世界盡頭的火地島,她沒有找到金子,也沒有看見彩虹,卻帶回了23424張照片,以及一顆更加有勇氣探索世界的心。

很多人說,卡茲敢這麼“浪”還不是因為有錢。但卡茲說,不是一定要攢夠了錢才能出遊。

平日裡,她有正職工作,會用有限的年假去旅行。當覺得工作阻礙了愛好,又攢了一些錢的時候,會辭職去旅行。旅行歸來,繼續工作。

她慶幸自己把這些年的積蓄與時間都花在了玩這件事上,在2001年就去了還未被開發的香格里拉,在2015年走遍了還未火爆的別緻南美。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至於遠行的理由,卡茲說:“我不願意從別人口中得到什麼信息,我必須自己去深入瞭解那個地方”。

03.

會玩的人,總是自由且豐盈


娛樂圈裡有很多的會玩的人。印象最深的,是于謙和陳道明。

于謙老師,因為會玩,還專門寫了一本書,叫《玩兒》。郭德綱在給《玩兒》的序言中,寫到:

在我的記憶中,好像沾玩兒的事兒,謙哥沒有不玩兒的。

天上飛的,地下跑的,草窠裡蹦的,水裡遊的,各種活物一概全玩兒!

文玩類也應有盡有,核桃、橄欖子、扇子、籠子、葫蘆、手串兒,頭頭是道,珍藏無數。

于謙開始“學會玩”,也多多少少跟

為自己爭取自由有關。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于謙小時候,跟姥姥和五個姨長大,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有姥姥和五個姨寵愛,于謙並不缺少愛。

但是,如很多中國家庭一般,愛同時也意味著被管束、被限制。

最簡單的,哪怕想喝口茶,都有人告訴他,小孩子不能喝茶,喝茶睡眠不好種種。總之,在愛的名義下,這口茶是鐵定喝不上的。

在這樣密不透風的愛的環境中長大,于謙不缺愛,但卻缺少一片屬於自己的自由空間。

而玩兒,對他來說,更像是躲避“愛的暴政”的一種方式,在一張愛的大網下,用玩兒來尋求自己的喘息之地,對抗不自由。結果,一玩兒起來,便一發不可收拾。

因為《慶餘年》,老戲骨陳道明又一次被推進了大眾的視野。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在這個人人都怕被別人忘記,拼命刷存在感的年代,陳道明似乎從來都沒有“被遺忘”的焦慮。

這一方面是因為他演技精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真的很會玩。

陳道明寫過一篇文章,叫《無用才從容》,寫他這些年玩的各種“無用”之事。

比如,從小彈得一手好鋼琴,喜歡到鍾愛。只要在家,每天要彈上兩三個小時,興致高時會彈四五個小時。

進入中年後,迷上了畫畫。沒有門派,不講章法。磨好墨汁,鋪好宣紙,手握畫筆,然後打開地圖,回想多年來拍戲到過的地方,然後揮筆潑墨畫山水。

鍾情棋藝。從圍棋、象棋、國際象棋到軍棋、跳棋、鬥獸棋、飛行棋、五子棋、華容道棋……算得上無所不會吧。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偶爾,還會做點手工,家裡有一個很大的房間專門用來放置木工、裁縫所用的工具。

女兒常年在國外,想她的時候就會澆個糖人,捏個麵人,還會為妻子縫製各種皮質包包。

因為會玩,顯得格外有溫度、有情趣。

成名多年,他不沾煙、酒、牌,不喜歡應酬。工作之外,剩下的便只是讀書、練字、彈琴、下棋,為女兒做衣服,為妻子裁皮包了。

玩,說到底就是一種體驗,一個會玩的人,總是會顯得有趣豐滿許多。

會玩,就有更多的事情讓自己愉悅,更少的時間去莫名焦慮。

生活壓力越大,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理由,去工作,去掙錢,去省錢,而把玩的時間和預算一再壓縮,回想起來,都是一成不變的一天重複一天。

這種生活,想想還是略感遺憾。

她8個月走遍10個國家:越是見過世面的女人,越會“花錢”

其實,壓力越大,越要捨得去玩,去體驗,畢竟,累積的快樂,是為了下一程有更多的勇氣和力氣出發。


溫馨提示:如果你喜歡本文,可以轉發分享哦,想要獲得更多精彩內容,就關注我!私信“福利”,還有海量書籍、課程免費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