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恭敬,一份利益,見出家人請稱“師父”而不要叫“師傅”


一份恭敬,一份利益,見出家人請稱“師父”而不要叫“師傅”

一份恭敬,一份利益,見出家人請稱“師父”而不要叫“師傅”

在信眾和出家人交往時,常常聽到信眾稱呼出家人為“師傅”,為解疑答惑,增加信眾的福報,我今天跟大家探討探討“師父”和“師傅”這兩個稱謂的區別。

區分現代社會通用的“師父”與“師傅”,需要從古說起。“師傅”一詞更早出現,本義即老師。自秦漢時期起,“師傅”一詞演變為專指帝王之師,即太師和太傅的統稱,“師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但自南宋以後,“師傅”一詞開始迴歸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師父”一詞或自唐代起流傳,基本含義即老師,也可用於對出家人的尊稱。“師父”一詞在感情色彩上要強烈得多,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傳統觀念中,父和師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因此舊時也使用“父師”一詞。

而在現代漢語中,“師傅”一詞則更多地傾向於對一種職業或技能的稱謂,如鐵匠師傅、電工師傅、木匠師傅、司機師傅,缺少了“師父”一詞當中“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敬畏和孝道。

現代人雖然物質生活越來越優越,但精神生活卻越來越苦惱。從社會到家庭,從上級到下級、同事之間、父母之間、夫妻之間、子女之間,各種關係,家庭瑣事,感情糾纏,情愛煩惱,將人們層層籠罩,層層包裹,使人逃不出來,難以解除內心的各種煩惱。

因此,若不修行,生生世世將在愛慾苦海中掙扎、輪迴,永遠被惡法所染汙,無法出離。

怎麼辦?代表正法的出家僧團便成為了我們的倚靠和希望。


一份恭敬,一份利益,見出家人請稱“師父”而不要叫“師傅”

佛在《涅槃經》中說:“出家寬廣,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

出家修行的範圍極其寬廣,所有一切善法,都因為出家修道而得以增長。出家無家處處家,出家無家以大家為家,出家,可以說是一種徹底的奉獻。

出家人辭親割愛,放下五欲,剃除鬚髮,三衣一缽走天涯,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實在需要大丈夫氣概。

面對這個無私、慈悲的團體,我們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呢?

印光大師教導我們說:“佛法從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大家對這句話很熟,但很少人真的體會“恭敬”和“求”法的意思,“恭”是“共心”,和佛共一心——體會佛教導的真義。“求”就是降伏“我慢”(自我憍傲、怠慢之障礙),開發出佛性美德,也是主動發心、低頭、謙卑請教,不是高高在上,等師父來拜託你學。

所以,為了給大家增添福報,我今天特別跟大家交流一下這個內容,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視。請大家自今以後,恭敬地稱呼出家人為“師父”,而不是“師傅”。


一份恭敬,一份利益,見出家人請稱“師父”而不要叫“師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