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渡說茶 第三期】聊聊茶葉中的苦、澀、酸

現在很多茶商常用一句話來給客戶洗腦,“不苦不澀不好茶”。那麼這句話真的在理還是另有玄機呢?

首先要說的是,茶葉會伴有苦、酸、澀等味道是由茶葉中的內含物質所決定的,對於非專業認識來說,評判標準就是個人的體感。如果一款茶葉的苦、酸、澀在口腔停留的時間轉瞬即逝或者快速化為回甘這依舊是一款好茶的標誌。但現在茶友中存在兩個極端群體,一個群體是過於敏感苦酸澀,一旦出現這種味道就會馬上否定一款茶。而另一個極端群體就是或許追求苦酸澀,追求苦到極致,苦出天際。針對這兩個人群,某些茶廠就開始在製作工藝當中人為的提高甜度或苦度比如加糖、添加劑等。

【心渡說茶 第三期】聊聊茶葉中的苦、澀、酸

好茶的酸是輕微的酸,轉瞬即逝並不強烈,幾秒鐘後化為口腔感覺清爽,甘甜(想象一下吃話梅,吃完了之後在嘴裡玩話梅核的滋味)。在整個茶湯的滋味當中並不佔主線。而不好的酸則是工藝造成的腐敗或有刺激性的酸味,可以參考下食物過期腐敗後的那種味道,這是由於工藝不到位造的。目前最大的重災區一個是白茶一個是生普洱,都是通過人為增加發酵度的做法去做舊冒充老茶,而萎凋槽出來的白茶因為熱量和水分的堆積,新茶做出來就帶著一股酸腐味道。

【心渡說茶 第三期】聊聊茶葉中的苦、澀、酸

所有的茶葉都會有苦,主要造成茶葉苦味的成分是茶葉當中的咖啡鹼、茶皂素、花青素,這是所有茶葉當中都一定含有的成分,而且所有茶葉中的苦都會從泡茶的第一道到最後一道伴隨整個過程,只是不同的茶會對內含物析出的順序有所不同,人們的體感有所不同才會覺得有的茶一開始甜後面慢慢變苦,有的前面苦後面不苦,其實這個味道是一直存在的。而能夠苦到明顯讓人感覺不適的苦味那就一定是茶葉出現了問題。

【心渡說茶 第三期】聊聊茶葉中的苦、澀、酸

造成茶葉苦澀的成分主要是茶多酚,一般來說茶青越老茶多酚含量越高。但茶多酚通過長期存放會逐漸氧化,這就是很多老茶澀感變弱的原因。

最後給大家講個有趣兒的事兒,前幾年有個知名普洱茶品牌進軍山東,老總邀請我去交流。這個品牌的理念就是“茶有多苦回甘就有多甜”,聽完這句話我心裡就有點打鼓,心渡一直有胃病,某些時候胃比嘴還靈敏。在老闆盛情款待下我們是一款接一款的品嚐。這麼說吧,從第一泡茶開始我就依然眼圈泛紅了,到最後已經完全疼得趴在桌子上,嘴裡苦的就像嚼了白藥片,幾個小時過去了也沒等到老闆說的回甘,要是按他們的品牌理念的話,那我真擔心我會先被苦死再被齁死。我想說的是,不苦不澀不好茶,這句話不無道理。但是簡單來說我們就是要區分苦,澀,酸是否有刺激性,是否長時間或一直停留在口腔內。如果苦,澀,酸能夠化掉,則沒有問題。反之則工藝有嚴重問題。我們花錢買茶喝是為了享受,當你一邊難以下嚥一邊還要去想出無數的理由去味茶開脫的時候,何必呢?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一起交流玩茶呀!

【心渡說茶 第三期】聊聊茶葉中的苦、澀、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