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曾國藩傳》看其祖父曾玉屏,拋開名利以外的個人價值

提起曾國藩,想必大家並不陌生,近幾年的“曾國藩熱”,把這個”晚清名臣“推向了新的高度。曾國藩從一個普通人一步一步造就了傳奇而勵志的一生,這其中的原因的確給人以啟發與鼓勵,也是在當今社會中得到推崇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是在一次偶然中接觸到了張宏傑老師著作的——《曾國藩傳》這本書,讀完第一章時,我就“如飲甘霖“,當讀完整本書之後 ,更引起我深思的是書中的另一人物,那就是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我作為一個普通人中的普通人,從其祖父曾玉屏的身上看到了”人生的另外一種價值"。

透過《曾國藩傳》看其祖父曾玉屏,拋開名利以外的個人價值

晚清名臣——曾國藩

不要被“世俗中名與利的成功”否定後,忽略自己的基本價值

在這個物慾橫流、攀比成風的當今社會,用名利衡量一個人的能力與價值,似乎成了一個無法迴避的事情,當然這並不能簡單的用好與壞來斷論這件事,畢竟這是一種“最淺顯有效”的衡量標準,取得了"成功“的人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和價值所在。

那麼沒有取得這種”成功“的普通人,也不必急著自我否定,通過曾國藩的祖父,也許能找到另一種答案。

曾玉屏:說道曾國藩的祖父,就不得不說一下一個關於他的故事。

曾玉屏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農民,沒有讀過書,而且年輕時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卻又偏偏好攀比,買了一匹好馬後,穿著一身”名牌“,天天跑到城裡與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

有一次,他正在與這群”朋友“縱酒高歌的時候,看到一個老人領著小孫子從窗外走過,而後聽到老頭指著他對自己的孫子說:”千萬不要學這樣的人,這個就是老曾家的兒子,家裡沒什麼錢還裝有錢人來城裡胡吃海喝,早晚要敗家。

曾玉屏聽到這番話後羞愧難當,當即就到集市上把馬賣掉了,徒步走回幾十裡外的家。

從這之後,他完全變了一個人,每日早睡早起,天天下地幹活,發誓興家立業。

也許作為一個普通人,沒有耀眼的光環,沒有驕人的成就,也沒有豐厚的錢財,但有一個價值是不能被忽視的,它更意味著責任。那就是在家庭中起到的價值,即使沒有給家人和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質生活,但仍有一個正確的姿態對待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給後輩樹立榜樣,這個價值大於一切。

透過《曾國藩傳》看其祖父曾玉屏,拋開名利以外的個人價值

“普通與平凡”,不應成為努力的阻礙

在生活中我有很多時候都會有這樣的念頭:我只不過是個普通人,就算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做出很大的成就,這種想法其實很可怕。其實原因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而曾玉屏就完全是另一種態度。

在曾玉屏發誓興家立業之後,他經常日夜苦幹,不但在勞動中找到了樂趣,而且善於學習,總結了豐富的農業經驗,比如:通過蟲鳴鳥叫就知道節氣變化,更是採取種地、養魚、餵豬等多種經營方式,雖然辛苦,但慢慢掙來了錢。

愛迪生曾經說過:世間沒有一種具有真正價值的東西,可以不經過艱苦辛勤勞動而能夠得到的。

無論生活經歷了什麼,即使做著普通的工作過著普通的生活,但仍然努力著,何嘗不是在對自我接納後的一種明智。

透過《曾國藩傳》看其祖父曾玉屏,拋開名利以外的個人價值

人可以失去“名利”,但不能失去思考與開闊視野的能力

曾國藩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以及整個家族的巨大轉變,其祖父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書中有這樣一段對曾玉屏的描述。

曾玉屏通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已然成為擁有百十多畝地的小地主,在當地也逐漸樹立了威信。家境殷實起來之後,他便開始思考,一個家族的真正發達,並不是看有了多少畝地,而是家中有沒有讀書做官的。在當時的年代,只有考取了功名,才能穩固一個家族的地位。他便又做出一個重要決斷,讓自己的長子曾麟書(曾國藩的父親),讀書學習考取功名,而且不惜重金,請了當地最有名的老師。

從這段描述中已經不難看出,整個家族的重要改變是從其祖父曾玉屏開始的。由此可見,曾玉屏本人不單是勤奮努力,而且善於思考,不管是對於人生還是整個家族。這也看出了他雖然作為一個普通人,但格局非同一般,也對曾國藩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曾國藩也曾說過: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如果人生真的沒有取得“世俗中那種所謂的成功”,就更應該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眼界,提高自己思維,對自己的人生多一些思考,這樣就能用自己有價值的經驗對下一代做出正確的指導。自己不斷向好的方向改變時,也會引導後輩去改變的更加優秀,這個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

透過《曾國藩傳》看其祖父曾玉屏,拋開名利以外的個人價值

一個人“巨大成就“,也許蘊藏了幾代人的智慧與努力

結語:每個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 ,一個人的人格建立與價值觀的形成,在最初時,是來自於父母或者更上一輩人的言傳身教。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是從家族中繼承了能在社會上立足而需要的珍貴品質 ,最經典的就是《岳母刺字的故事》。當我們再重新審視人生價值的時候難道沒有了名利就真的降低了自身價值嗎?難道給子孫提供儘可能多的物質就是好嗎?或許有一些無形的價值,更值得我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