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侯曉田:關於“停課不停學”在具體實施中的誤區及建議

特級教師侯曉田:關於“停課不停學”在具體實施中的誤區及建議

侯曉田,高中語文正高級教師,陝西省特級教師,陝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陝西省優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陝西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陝西師範大學兼職副教授,陝西師範大學特聘碩士生導師,陝西省校本研修特聘專家,陝西省教育督導評估特聘專家。陝西省“名師大篷車”送教團隊核心成員,主持多項省級規劃課題,發表論文近百篇。主持建設的“侯曉田名師工作室”成員已輻射至山東、重慶、福建、內蒙等多地,為全國教師專業化發展進行著積極探索和創新實踐。

疫情當前,全國範圍內春季開學延期,學校嚴禁復課,各類線下培訓機構全部停課。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各地都開始抓緊落實。實施幾日以來,經認真觀察,我們要謹防進入以下誤區:

誤區一:不教不學

此種情況多存在於一些管理相對渙散的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對當前形勢估計不足,缺乏敏銳判斷。對自主學習容易有放任自流的傾向,或者只是口頭提出加強在家自主學習的空泛要求,沒有相關措施跟進。

誤區二:亂教亂學

此種情況較前一種情況應該會更為普遍一些。各學校均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採取“停課不停學”的應對策略,利用微信群,課程資源平臺等多種互聯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但因為缺乏經驗和來不及思考與研究,倉促間上陣,在操作實施中容易出現以下具體問題:

1.以佈置作業為“教”,以完成作業為“學”。教師擔心學生荒廢時間,便一味加大作業量,只求對學生時間逼迫式佔領。學生牴觸心理凸現,應付敷衍行為出現。學習效率低下,不能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出現形式主義的苗頭。

2.網絡資源狂轟亂炸,無針對性。只一味強調線下學習轉為線上學習。對各種網絡教學資源未及甄別,未考慮自己所在學校和班級的具體學情,跟風式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介紹推薦大量網絡教學資源,在班級微信群裡各種鏈接網址滿天飛,學生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或者熟視無睹,或者盲目跟進,隨意學習。勞而無功,浪費寶貴時間。

3.無反饋監控的自主學習,無效率。教師雖然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做了認真的選擇和設計,卻因為沒有找到科學恰當的自主學習的學業反饋路徑,把佈置當落實,把要求當執行,把過程當結果,群裡一發,萬事大吉,導致最終學習效果的不可考量。

4.無整體規劃,碎片化式教學。教師對停課期間的學習指導缺少一個整體性的規劃。覺得什麼都需要學,什麼都想學,學什麼都沒有錯,學了總比不學強,所以交給學生大量碎片化的學習內容,最後教師自己無法進行體系化考量測評,學生更是簡單堆積,無法梳理,最終事倍功半。

5.無學科全盤協調,各自為政,出現學科衝突,令家長學生不知所措。這一點目前表現的最為明顯。出於提高自身所任教學科成績的良好動機,教師開始搶佔學生時間,覺得要儘可能多讓學生學習自己所任學科,以免被其他學科搶了陣地。加之師生均未返校,難以當面溝通,導致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科衝突產生,最終影響學習效果。

基於以上問題,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明確實施”線上學習“的科學流程:

——構建班級學學網絡空間(利用現有網絡平臺或相應軟件,如智學網、釘釘學習軟件等)

一一學習目標和內容的確定(主要考慮教學計劃和學情)

一一學習過程構想設計(包括學科內時間規劃及學科間時間協調)

一一學習工具與資源的提供與支持(經過嚴格篩選的網絡學習資源及紙質資源的網絡化)

一一學習效果測評反饋(此為至關重要一環)

(二)具體操作方面的建議:

1.作業分類方面:規定限時作業與自主針對性作業相結合。

2.作業內容方面:學科學習作業和課外素養提升作業相結合。

3.作業批改方面:教師批改與學生自批互批相結合。

4.作業答疑方面:集中講授式答疑和個性化答疑相結合。(排各科教師答疑時間表,綜合協調,一方面保證教師不要全天候處於應答狀態。一方面便於學生科學安排自身學習。)

5.新課傳授方面:網絡直播形式和微課錄製形式相結合。

6.學習網絡空間建設方面:主體空間與輔助空間建設相結合。(師、生、家長三方使用培訓)

7.作業反饋測評方面:注意展示型反饋與測驗批改型反饋相結合。充分利用班級論壇,尊重學生隱私,適當減少家長在反饋環節的參與,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

“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既是戰疫情應急之舉,也是”互聯網+教育“新模式的實踐嘗試。目前所思所想,亦不十分成熟,誠與各位實踐者交流,共克時艱!

作者單位:西安市閻良區教研室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