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文 | 樂爸

來源丨美媽講繪本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1900年的2月,梁啟超先生寫下了那篇不朽的傳世經典《少年中國說》——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突出了少年兒童的教育對一個孩子的重要性,更突出了對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斗轉星移,119年過去了。我們的國家已經不是原來的那個貧瘠虛弱的國家了,我們正全力奔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上,但是這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卻依然迴響在我們的耳邊。

教育部家庭教育職業認證測評中心孟主任指出:


“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家庭教育的競爭。”


如果一個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學習的家長,不但不會幫助孩子在學習上進步發展,反而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試問一下:社會上的各種職業,哪一個不需要學習,在取得相應的資格後方可上崗?建築工程師需要有註冊建造師證書,企業會計需要有註冊會計師證書……


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您學習了哪幾門功課?您取得了什麼樣的資格證書?

如果作為一個家長不去學習家庭教育,那麼培養出來的孩子則可想而知!


積極一些的父母會主動地學習一點比較好的教育方法,而我相信更多的家長在潛移默化的受著自己父母教育自己的方式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家長沒高度,孩子就沒格局,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家長塑造的。


所謂的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就是不要讓孩子輸在家長的自我學習提升上。家長自我不提升,那麼孩子起跑線就輸了,因為我們父母的肩膀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我相信作為家長,我們每一個人從內心深處,都希望做一個好家長,都希望培養孩子成龍成鳳,但是苦於不知道合適的方法,不知道該如何去培養?

兒童家庭教育其實包羅萬象,涉及二三十門學科,最重要的核心來源於以下三點: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第一點:本源性


本源性就是我們來自於自己父母先天性的遺傳,每個人生來就不同,就像我們所說的:


龍生龍,鳳生鳳,就是這個道理,我們很大程度上受遺傳基因的影響。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有一個獨特的個性。


這個個性很難去改變,從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決定了。


這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


作為一個好的父母,不一定要抓一手好牌,而在於打好自己手中的牌。


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期不同的花,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澆水施肥,靜待花開。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第二點:習得性


我們很多孩子的行為為什麼表現不好,那是因為我們孩子所處的環境所導致的。


孩子所處的環境中有什麼樣小夥伴,有什麼樣的父母,孩子都在這個環境中去習得。


這也是我昨天講的家庭就是一個複印機的概念,你一方面要求孩子各種各樣的好習慣,而你卻整天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陋習。


殊不知父母的言行舉止都被孩子毫無保留的複製了。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家長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而多次換學校。


殊不知,孩子最好的學校就是家庭,最好的老師就是父母。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都不知道前半句?

第三點:補償性


我們所有孩子在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愛,缺少的安全感,比如我們把孩子給保姆帶,給爺爺奶奶帶的。在孩子小的時候,你沒有感覺。


你孩子在三歲前缺失了安全感,在六歲前缺失了愛,孩子在需要獲得父母給予相應的感情的時候,如果沒有及時得到,那麼孩子一輩子都會去尋找這種感情。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只是反應問題,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粘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不肯上學,卻不知道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失了這種愛和安全感。


只有給到孩子的養分是充足的,給到孩子的傳承是到位的,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你敷著最貴的面膜卻熬著最深的夜,在我們周圍有很多這樣的父母:給孩子上著最好的學校,在家裡卻用最原始的教育方法影響著孩子。


中國將來在世界上能走多遠,能走多高,核心取決於每一個家庭的對自己孩子的教育上。


國家也已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並開始將家庭教育正式納入了正規的學科教育培養體系,2018年9月北京師範大學開設了全國第一屆家庭教育專業本科班的招生,在業界被譽為中國家庭教育的黃埔軍校。


兒童家庭教育作為國家戰略已經正式的提上了日程,我們做父母的還能無動於衷嗎?


所以作為一個家長,一個合格的家長,我們依然任重而道遠。

正所謂:父母強則少年強,少年強則中國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