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從對抗變成合作呢?有方法有實例

主動放棄與孩子的抗衡。孩子緩過了頂牛情緒,心平氣和之後,情緒良好之時,就會接受意見,改正錯誤。如果沒有緩解過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只能是既傷了心、又傷了身體,甚至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如何讓孩子從對抗變成合作呢?有方法有實例


下面提供四個原則。


原則一:暫時迴避

  

主動放棄與孩子的抗衡。孩子緩過了頂牛情緒,心平氣和之後,情緒良好之時,就會接受意見,改正錯誤。如果是家長的意見不合適,應該做自我批評,這樣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因為平等的親子關係,會給雙方以好的感受。如果沒有緩解過程,對家長和孩子而言,只能是既傷了心、又傷了身體,甚至造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原則二:用討論代替簡單粗暴的回答

  

當孩子提出類似“為什麼別人能去跳迪斯科直到深夜而我不能去”的疑問,如果家長只是回答:“這是命令,不許再問!”這對孩子來說就如同捱了一記耳光。家長應該藉此機會和孩子展開有關價值觀的討論。如果孩子要買一件昂貴的名牌衣服,你可以不表示反對,但事先要和孩子們進行充分討論,並向他們解釋清楚如此昂貴的消費實際上並無什麼意義。


如果你的孩子的確使你生了氣,你就到另一間屋子去,平靜下來,然後再做反應。在氣頭上,你不可能將問題想得很清楚。


原則三:將“命令”改成“建議”

  

所謂命令,說起來是大人與孩子思想交流的單方面行為,在這裡並未考慮尊重孩子的人格自主性。孩子勢必會出現逆反心理,易於採取反抗的態度。聰明的父母在這個時候應當改變一下說話方式。比如,以“某某,如果你試著……如何?”“建議”從形式上看是在徵求孩子的意見,作為孩子也必定會認真聽。並且“建議”是讓對方作出判斷,有利於自然地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原則四:避免刺激孩子

  

一般人若發現孩子行為失當,會脫口而出橫加指責。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爾登認為:“這種話其實在怪罪兒女,會使孩子覺得你是在無理取鬧,或覺得你不疼他們。”他認為,應改說“我……”例如“看見廚房又弄髒了,我好生氣。”或“你回家晚了,我很擔心。”戈爾登說:“這樣的口吻不容易傷感情或激起反抗心理,還能促使兒女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因而以後會考慮周到些。”


如何讓孩子從對抗變成合作呢?有方法有實例


總之,和孩子的溝通交流,父母首先應該站在聽眾立場上聽取子女的意見,然後心平氣和地跟子女交換意見,對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來的意見,替他們做補充說明。這樣,既可使子女注意聽父母的講話,同時也可贏得他們的心,贏得他們的尊敬。


下面提供五個運用場景的具體做法。


場景1:做事磨蹭時


叫他把倒出來的玩具收拾好,小寶總是嘴上答應著,然後磨磨蹭蹭地總不見他有“開工”的勢頭。怎樣才能讓寶寶成為“行動派”呢?


表格督促法。要寶寶按時完成一件事情時,你可以嘗試用表格督促法。你可以將孩子容易拖拉的幾件事列入表格,比如上床睡覺、收拾玩具、疊好衣服等,和他約定好並給孩子的表現打分。當然當孩子好的表現累計到一定分數時,可以給予獎勵,這讓寶寶更有動力去完成你交代的事情。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畫下來,貼在他容易看得到的地方,對於寶寶來說也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呢!


  跟他比賽。你也可以跟他比賽誰的速度快,偶爾玩玩這個遊戲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鮮的刺激。  



場景二:不願意好好吃飯時


  餐桌戰爭幾乎每天上演,好動的寶寶總是坐不住,飯吃到一半就跑去看電視,或者到房間繼續他的積木工程,有時候吃幾口就嚷嚷說飽了,可是不到兩個鐘頭就又嚷嚷肚子餓要吃蛋糕。


營造餐廳氣氛。寶寶坐不住有可能是因為刺激物太多了,使得他容易分心,而且每天在家裡一成不變的氣氛下吃飯,孩子難免感覺枯燥。媽媽可以主動讓孩子“點菜”,或者製作自己的菜譜,在餐桌上擺好一次性的紙碟子和餐巾紙,營造一點餐廳新鮮的氛圍。關上電視,遠離玩具,來一點輕柔的背景音樂,在這種環境中,寶寶也容易安靜下來。


  把孩子不愛吃的菜變有趣。胡蘿蔔和西蘭花是最有營養卻最讓孩子討厭的蔬菜,不妨試試這樣的小伎倆:“你看胡蘿蔔的顏色多漂亮啊!”或者“幫西蘭花的綠頭髮理個髮吧?”媽媽也可以花點小心思,將飯菜擺盤得可愛一點,小熊頭像,或者色彩更豐富些,寶寶會開始期待每天的飯菜哦!


場景三:孩子討價還價時

  

寶寶堅持要買這個新玩具,不然他回家後不吃飯,不洗澡,而且他也確實這麼做了。苦惱的媽媽面對討價還價的“執拗”小寶,該怎麼辦?


情緒上,理解;行動上,不讓步。讓孩子知道你理解他難受的感覺,但這並不表示你要對他的行為讓步、妥協。比如你對他說:“我知道你很想現在吃餅乾。我也很喜歡吃餅乾。但是我們只能在飯後把它當點心吃。”堅定你的立場,不論他怎麼哭鬧耍賴都堅決“說不”,孩子便知道這個方法是行不通的!


用行動做表率。如果你堅持孩子不收拾好玩具就不許看電視,那麼重複無數遍這個要求肯定不如直接關掉電視來得有效。當然,收拾好後再讓他看電視會強化這個效果。讓孩子知道你是一個守承諾的人,那麼他也會逐漸按你的要求做。


場景四:在公共場合大吵時

  

如何讓孩子從對抗變成合作呢?有方法有實例


媽咪本來想要好好地放輕鬆去“瘋狂購物”一下,但卻被寶寶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搞到尷尬不已,就連放鬆的好心情都無影無蹤了。


撤離現場。孩子不耐煩了,未免影響到其他人,家長最好還是抱著他撤離現場。但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培養孩子耐心還需要從生活中循序漸進呢。


循序漸進培養他的耐心。小朋友很難在長時間內保持安靜,或者乖乖陪你逛街一個下午,所以你可以慢慢鍛鍊他的忍耐力,第一次要求安靜15分鐘,第二次就可以要求20分鐘,時間慢慢延長。
  開門見山。寶寶吵鬧,你可以直接告訴他你希望他怎麼做:“在圖書館咱們說話時得小點聲。你是個大孩子了,我知道你肯定做得到。”
  

場景五:旅途無聊時

  

車程比較遠,孩子在車裡坐不住,要不就嚷嚷著要下車玩,要不就說要尿尿。孩子大聲吵鬧很影響周圍的人呢,這時媽媽該怎麼辦?


玩“看誰說話聲音能最小”的遊戲。當孩子大聲吵鬧時,你們可以玩一個“看誰說話聲音能最小”的遊戲。一些小遊戲能夠很好地轉移寶寶的注意力,你還可以讓孩子數他看見的紅色車子。對大些的孩子來說,讓他認路標上的字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零食引誘。準備一些孩子喜歡,並且比較適合外帶的健康小零食,這樣可以防止孩子因為肚子餓而感覺不耐煩,而且好吃的東西能很好地“塞住”寶寶吵鬧的嘴巴。讀繪本,講故事,是孩子們的大愛哦!


溫馨提示:頭條號上現有不少家長諮詢兒童心理問題,因三言兩語無法獲取全面信息,也無法有針對性地給出建議。劉鴻雁工作室提供一對一諮詢服務,預約請加微信號“lhyxinli”,註明“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