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芻狗》

讀書筆記:《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曾經年少無知,還有些許小憤青,初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句話時,覺得說的太對了,這老天爺忒不仗義,把一切都當成芻狗般輕賤。也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痛快!現在想來,也真真是可笑!

“春天花會開,鳥兒自由自在”,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天地任其自行榮枯,對於萬物,它是沒有任何偏愛的。就像對於芻狗(草紮成的狗,古人的祭祀用品),讓其自行發揮作用,祭祀時就要倍加重視,祭祀後也可以當柴燒。

就像是登山,由低處往高處再緩緩往下最後走向低谷,人類興盛衰亡,有其發展趨勢。對此,聖人對於平凡人沒有任何偏愛,一視同仁,都是“芻狗”,沒有高低貴賤。這是一種崇高的追求!

天地間萬物生長,但還存在著無限的空間。這就好像是一個風箱啊,雖空虛卻不至於匱乏,一旦推拉鼓動起來,源源不斷的風力就出來了,如同萬物流轉,生生不息!

只有守住風箱的空,才會有無窮的可能。所以,生活工作中,說的不能太多,話不能太滿,否則就會沒有餘地。“沉默是金”,“靜能制動”,守住虛空了原則,才是明智之舉!

讀書筆記:《道德經•天地不仁,以萬物芻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