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短文」行走在寧靜的天堂——《吉檀迦利》的魅力


「精品短文」行走在寧靜的天堂——《吉檀迦利》的魅力

還在上初中的時候,不知道父親從哪裡弄來了印度大詩人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的詩集《吉檀迦利》,讓我讀讀,說是大家作品,可以培養文學細胞。遺憾的是,那時雖然知道這是一本獲過諾貝爾獎的名作,無奈文學修養太差,除了照書念字以外,根本欣賞不了。後來忙於學習,也就忘了這本書。

去年夏天,到河南固始縣一小鎮,漫步街頭。忽然在一書攤上發現一本已經破損了的《吉檀迦利》,心裡一陣驚喜,像是遇到了尋覓已久的情人,愛不忍舍,當即買下。

再次捧讀,恍如隔世。彷彿詩人向你伸出一隻手,牽著你走進了寧靜、平和的天堂。

行走在美妙的天堂裡,我們看見了頭頂瓦罐的印度婦女,正亮著歌喉汲水歸來;農民們打著夯子熱烈而愉快地勞作;年輕的音樂家在河邊的草地上吹著長笛,深沉的目光把每一個音符送向遠方;光腚的孩子在清澈的河水裡打鬧。我們還看到輕輕扇動長耳的牛群在林邊靜靜地吃草,歡快的小溪流過簇簇紅花……我們感受到了熱帶森林的燠熱,嗅到了芳馥的花香……我們覺得美麗的神話故事正在這裡復甦。


「精品短文」行走在寧靜的天堂——《吉檀迦利》的魅力


詩人用筆如行雲流水,想象富澹奇麗。透過詩的字裡行間,我們能夠深深地體會到這位偉大的詩人是怎樣熱愛自己的家園,熱愛勤勞的農民和壯麗的河山。他用那支神奇的筆繪製了一幅又一幅美妙的圖畫,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充滿激情的讚歌。

《吉檀迦利》成書於上個世紀初。那時,印度正和世界上所有的殖民地國家一樣,飽受殖民主義者的蹂躪和壓迫。這些也自然的在詩中反映出來。

「精品短文」行走在寧靜的天堂——《吉檀迦利》的魅力


詩人用那少有的悲愴的聲音發出吶喊:“清晨一定會來,黑暗也要消隱,你的聲音將劃破天空從金泉中下注。”雖然黑暗無邊,災難深重,但詩人絲毫沒有頹廢和絕望,“我的心摸索著尋找那夜的音樂對我呼喚的徑路。”這就是詩人的信念和追求。他沒有也不可能向邪惡俯首。“哭泣有什麼用呢,我們需要唱著歌兒的生活。”在烏雲密佈下,詩人依然唱著明快充滿希望的歌,驅散人們心頭的陰霾。

在藝術手法上,詩人大量使用短句,偶爾嵌入少量的歐化句法,這樣使得詩句節奏明快,具有了詩的美感和音樂的旋律,讀來朗朗上口。詩人摒棄那些晦澀的詞彙和空洞的說教,表達淺顯易懂,許多地方採用民歌的形式,大大增強了詩歌的可讀性。

捧讀詩集,讓心靈跟隨詩人行走在寧靜的天堂,身心俱淨,忘記了煩惱和憂愁。

這就是《吉檀迦利》的魅力。


「精品短文」行走在寧靜的天堂——《吉檀迦利》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