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摘要:通過不同民俗習慣及不同地理環境對維吾爾族的影響來研究維吾爾族的飲食習慣,淺析維吾爾族飲食文化異同點。

關鍵詞:維吾爾語;飲食;飯類名稱

 一、維吾爾族的飲食特點

縱觀中華烹飪,各民族飲食文明的進化都經歷過生食一熟食一烹飪三個階段,從飢不擇食,如茹毛飲血的生活方式,從最早的火炙石燔發展到而今的崇尚飲食審美風尚,人們逐漸追求其精食,美食乃至食趣來,飲食美在社會中佔重要地位,它是一個民族聰智的標誌之一,是一個國家繁衍生息繁榮昌盛的具體寫照。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新疆拉條子拉條子就是新疆拌麵的俗稱。製作時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制成,加入了各種蔬菜和牛羊肉,是包括新疆以及西北各省各族群眾都喜歡的一種大眾麵食,馳名中外,深受各國人民喜愛。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新疆椒麻雞是新疆少數民族民宗菜品,它恰如其分的體現了新疆民族人性格,狂野、熱情、豪放、更包含了創始人對美食的理解和智慧。

新疆椒麻雞是一道美味的菜餚,以生態土雞為原料,選用幾十種上等的名貴中藥秘製而成,吃起來麻而不木,辣而不上火,皮脆嫩、肉筋道、清香四溢、回味悠長、拌麵味道絕佳。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飲食是伴隨人類誕生出現的微生物,當今新疆境內信仰伊斯蘭教的甚多,他們在共同的區域環境條件下基於宗教和地區統一性的影響,形成了區域性的維吾爾族傳統飲食為核心的共同飲食習慣,即新疆飲食文化圈,而維吾爾族卻是該文化圈的主要代表,它規範著維吾爾族的飲食結構,方式和禮儀,體現了該民族的飲食思想,同時也是該民族之民族性格的外在體現。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首先,維吾爾族雖然信仰伊斯蘭教,但是它卻跟信仰伊斯蘭教的有些民族有著不同的特點,如:回族,撒拉族,保安族,東鄉族及少部分託茂人禁食馬肉,其中回族人不食馬肉是因為回族人大多數姓“馬”,俗話說“十回九馬”,食用馬肉是不允許的,而維吾爾族卻可以食用馬肉,他們的姓名中也沒有“馬”這個字,或許有的外號或綽號中帶有“馬”這個字,但是外號,綽號都屬非正式場合使用。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其次,維吾爾族禁食驢肉,但是驢奶在某種條件下可以飲用,如:體弱多病者,肺炎患者可以飲用。在維吾爾族飲食生活中,奶製品佔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他們常食用的erim jk奶酪,syzrn奶疙瘩等等。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在維吾爾族飲食習慣中最常吃的肉類有山羊肉,綿羊肉,除此之外,還有雞肉,鴨肉,鵝肉,魚肉,兔肉,鴿子肉和一部分野生動物的肉。由於維吾爾族信仰伊斯蘭教,根據教規自己死的,無放血的動物的肉不吃,同時,蹄子中間分叉的動物中,除豬以外的其它動物的肉都可食用(其中犛牛的肉也可食用)。而蹄子呈圓形的動物中,除驢,驢騾子以外的其它動物的肉都可食用。除此之外,狗肉也不能食用。這些肉非但不能吃,而且有關這些動物肉的話也不允許說,尤其是吃飯時,有關這些方面的話更不允許說。但是,有些動物具有某種使用價值,如:“馬”可以用來騎; 牛”可以用來耕地; “駱駝”可以用來運貨。諸如此類動物的肉,維吾爾族一般不食用。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的飲食對其思維方式有著深刻的影響,有些飯類名稱可以當作比喻詞來使用.如:用“包子”比喻小姑娘,“油餅子”比喻臉皮厚的人,用“攪團”比喻無聊的人,這種用飯的名稱來作比喻的現象在其他民族中也有,但是具體的比喻詞不同,意義也不同。如:漢語中“包子”比喻一個人的臉比較大。“麵條”比喻消瘦的人。


雖然維吾爾族的飲食結構極為豐富,山珍海味樣樣俱全,但是他們還是保持自己獨特的飲食方式,比如有客上門時,他們就會端出上好的飯食來招待客人,當抓飯,湯麵,稀飯,涼皮,酸奶,烤肉,饢等飯食同時端上餐桌時,主人就會要客人先嚼一口饢,以防上火,然後開始吃主食抓飯,吃抓飯的過程中可以夾帶烤肉,涼皮一起吃,繼而喝稀飯,最後喝酸奶。

二、居住在內陸地區的維吾爾族與居住在沿海地區人們的飲食文化的異同點

我國地域遼闊,氣候多樣,地形複雜。眾所周知,深居中國西北邊陲新疆的維吾爾族是一個多元的民族,最主要的來源有兩支:一支是來自蒙古草原的回紇人;另一支是南疆綠洲上的土著居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及融合過程中,維吾爾族人民用智慧創造了自己的文化,這都體現在他們居住的環境及民族文化。

維吾爾族和漢族一樣,他們是定居生活的民族,並且一直生活在中亞內大陸。具體說,維吾爾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其中尤以喀什、和田和阿克蘇地區最為集中。另外,在湖南、河南和北京等省市也有部分維吾爾族人居住。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地跨熱帶、溫帶、寒帶,氣候特點是冬寒夏熱,年溫差及晝夜溫差較大。所以維吾爾族人生活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下,因各地所處緯度不同,所以它們的溫度也有差異,新疆遠離海洋,深居內陸,四周有高山阻隔溼氣不易進入,形成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變化大,日照時間長,降水量少,空氣乾燥,所以維吾爾族飲食中用海鮮做得飯特別少,雖然海鮮都屬於清真食品,但是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當地人們的飲食結構。在這種特殊的氣候下,維吾爾族人們為了更好的生活,夏天他們多食用涼性食物,以此來消暑,冬天為了防寒多食用熱性食物。相反,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們卻截然不同,海洋氣候四季溫潤,溫差較小,這裡生活的人們多食用中性食物。因此內陸地區的維吾爾族與沿海地區人們的飲食習慣有著天壤之別。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三、居住在中亞大陸的維吾爾族與居住在東南亞,西南亞地區人們飲食文化的異同點

中亞大陸氣候乾旱,日照時間長,早晚溫差大,水分缺乏,多適於種植小麥,玉米,高梁,棉花等耐早性作物,它是我國最早的小麥產地,自古至清末,天山南北,尤其是塔里木盆底,吐魯番盆地和依犁河谷地帶出產的谷,疏,果,肉等飲食達一百幾十種,僅《突厥語大詞典》記載了百種左右,如今更是多姿多彩。住在中亞內陸的維吾爾族多食用麥製品,一日三餐都以麵食為主,最常吃的主食有饢,烤包子,包子,抓飯,餛飩,湯麵,油塔子,拉條子等。在維吾爾族人民的飲食中肉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烤羊肉串,烤全羊,灌米湯,面肺子等珍饈,不僅為全疆各民族人民所喜愛,有的已經風靡全國。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而東南亞,西南亞與海接壤,水分極為充足,多適於栽培水稻,如:東南亞的日本,西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西亞的阿拉伯等國家,其中日本人多食用糯米飯,籽粑;印度南部盛產水稻,那裡的人們幾乎每天吃抓飯,阿拉伯人亦是如此。同時,居住在西南亞的穆斯林一般不用筷子吃飯,而維吾爾族卻使用筷子。


維吾爾族傳統飲食文化特色


如果地理環境不相同,在這種不同的地理環境中生活的同一民族的人的詞彙也要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如:漢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整個東亞,一部分生活在東南亞,生活在沿海地區的漢族人的語言裡表示海鮮名稱的飯類詞彙與生活在河西走廊,山西,甘肅,新疆,青海,西藏的漢語言比起來比較豐富。

以上是本人從民俗,不同地理環境方面著手,對維吾爾族飲食文化的淺析,當然,一個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信仰僅靠這些分析是遠遠不夠的。民族文化是研究領域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該論文內容豐富,語言材料翔實,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可能也存在不足之處,希望讀者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